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如图:

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在温度稍高的情况下会生成间二硝基苯.
有关数据列如表: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溶解性
 苯 5.5 80 0.88 微溶于水
 硝基苯 5.7 210.9 1.205 难溶于水
 间二硝基苯 89 301 1.57 微溶于水
 浓硝酸 83 1.4 易溶于水
 浓硫酸 338 1.84 易溶于水

实验步骤如下:
取100mL烧杯,用20mL浓硫酸与18mL浓硝酸配制混和酸,将混合酸小心加入B中.把18mL(15.84g)苯加入A中.向室温下的苯中逐滴加入混酸,边滴边搅拌,混和均匀.在50~60℃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
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少量水、5%NaOH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无水CaCl2颗粒,静置片刻,弃去CaCl2,进行蒸馏纯化,收集205~210℃馏分,得到纯硝基苯18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分液漏斗.装置C的作用是冷凝回流.
(2)配制混合酸时,能否将浓硝酸加入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不能,容易发生迸溅.
(3)为了使反应在50℃~60℃下进行,常用的方法是水浴加热.
(4)在洗涤操作中,第二次水洗的作用是洗去残留的NaOH及生成的盐.
(5)在蒸馏纯化过程中,因硝基苯的沸点高于140℃,应选用空气冷凝管,不选用直形冷凝管的原因是以免直形冷凝管通水冷却时导致温差过大而发生炸裂.
(6)本实验所得到的硝基苯产率是72%.

分析 (1)由仪器结构特征可知,装置B为分液漏斗,装置C为球形冷凝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2)配制混酸应将浓度大的溶液注入浓度下的溶液中,并不断搅拌,防止液体迸溅;
(3)反应在50℃~60℃下进行,利用水浴加热控制;
(4)用氢氧化钠洗去溶解少量酸,水洗除去未反应的NaOH及生成的盐;
(5)直形冷凝管通常需要通入冷凝水,温差过大容易发生炸裂;
(6)根据苯的质量计算硝基苯的理论产量,产量=(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

解答 解:(1)由仪器结构特征可知,装置B为分液漏斗,装置C为球形冷凝管,苯与浓硝酸都以挥发,C起冷凝回流作用,提高原料利用率,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冷凝回流;
(2)浓硝酸与浓硫酸混合会放出大量的热,如将浓硝酸加入浓硫酸中,硝酸的密度小于浓硫酸,可能为导致液体迸溅,
故答案为:不能,容易发生迸溅;
(3)反应在50℃~60℃下进行,低于水的沸点,可以利用水浴加热,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
故答案为:水浴加热;
(4)先用水洗除去浓硫酸、硝酸,再用氢氧化钠除去溶解的少量酸,最后水洗除去未反应的NaOH及生成的盐,
故答案为:洗去残留的NaOH及生成的盐;
(5)直形冷凝管通常需要通入冷凝水,以免直形冷凝管通水冷却时导致温差过大而发生炸裂,选用空气冷凝管,不选用直形冷凝管,
故答案为:以免直形冷凝管通水冷却时导致温差过大而发生炸裂;
(6)苯完全反应生成硝基苯的理论产量为15.84g×$\frac{123}{78}$,故硝基苯的产率为[18g÷(15.84g×$\frac{123}{78}$)]×100%=72%,
故答案为:72%.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制备实验,涉及对装置及操作的分析评价、物质的分离提纯、产率计算等,难度中等,注意操作规范性及仪器作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有关该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氧化和加聚反应
B.该物质分子中最多可以有11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1 mol该物质最多可与5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1 mol该物质完全氧化最多可消耗13 mol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某温度时,在1L恒容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至2min,反应的平均速率v(Z)=0.2mol/L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Y═2Z
C.该反应平衡时,Y转化率为30%
D.3min时,充入X,v正增大,v逆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下列变化:①干冰汽化;②氯化氢气体溶于水;③熔化NaCl固体;④NaOH固体溶于水;⑤H2O2分解;⑥Na2O2溶于水;⑦Na2O溶于水;⑧氯化铵固体加热分解.
(1)仅离子键破坏的是③④(填序号,下同);
(2)仅共价键破坏的②⑤;
(3)离子键和共价键同时破坏的是⑥⑦⑧;
(4)未破坏化学键的是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已知:C(s)+CO2(g)?2CO(g)△H>0.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逆方向进行的是(  )
A.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
C.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D.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通入足量CO2后的溶液中:Na+、SiO32-、CH3COO-、SO32-
B.饱和氯水中:Cl-、NO3-、Na+、SO32-
C.c(H+)=1×10-1 mol•L-1的溶液中:Cu2+、Al3+、SO42-、NO3-
D.0.1 mol•L-1 CH3COONa溶液:H+、Al3+、Cl-、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钛是继铁、铝后的第三金属,二氧化钛广泛应用于各类结构表面涂料、纸张涂层等,二氧化钛还可作为制备钛单质的原料.
Ⅰ.用钛铁矿制取二氧化钛,(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其中Ti元素化合价为+4价,含有Fe2O3杂质.)主要流程如下:

(1)Fe2O3与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O3+6H+=2Fe3++3H2O.
(2)加Fe的作用是将Fe3+还原为Fe2+

Ⅱ.由金红石(含TiO2大于96%)为原料生产钛的流程如下:
(3)反应②的方程式是TiCl4+4Na$\frac{\underline{\;550℃\;}}{氩气}$4NaCl+Ti,该反应需要在Ar气氛中进行的原因是防止高温下Na(Ti)与空气中的O2(或N2、CO2)作用.
(4)海棉钛通常需要经过真空电弧炉里熔炼提纯,也可通过碘提纯法,原理为:
Ti(s)+2I2(g)$?_{约1250℃}^{400℃}$TiI4(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该反应的△H>0               
(b) 在不同温度区域,TiI4的量保持不变
(c) 在提纯过程中,I2的量不断减少
(d) 在提纯过程中,I2的作用是将粗钛从低温区转移到高温区
Ⅲ.科学家从电解冶炼铝的工艺得到启发,找出了冶炼钛的新工艺.

(5)TiO2直接电解法生产钛是一种较先进的方法,电解质为熔融的氧化钙,原理如右图所示 该方法阴极获得钛的电极反应为TiO2+4e-=Ti+2O2-
(6)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更加绿色环保的技术,阳极改用金属陶瓷,并在阳极通入某种常见的还原性气体单质,则生成无污染的电极产物.通入的气体是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航天科学技术测得,三氧化二碳(C2O3)是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2O3和CO2是同素异形体B.C2O3和CO完全燃烧,产物都是CO2
C.C2O3和CO都是酸性氧化物D.C2O3和CO2互为同分异构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酸雨”、“温室效应”的形成都与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关
B.NaHCO3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C.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因而常用于净水
D.硫酸钡在医学上用作钡餐,Ba2+对人体无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