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 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的反应OH-+H+= H2O
B. 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
C.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D. 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aCO3+2H+=Ca2++H2O+CO2↑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选项中反应属于同一种反应类型的是( )
A. 由苯制环己环烷由氯乙烯制备聚氯乙烯
B. 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乙醇制乙醛
C. 苯和液溴在铁粉催化下反应、乙炔使溴水褪色
D. 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制乙烯、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制乙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I.海洋植物如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需经过如下五个主要步骤:
①将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 mL蒸馏水,搅拌、煮沸2—3 min;
②取3 g左右的干海带,剪碎后用酒精润湿,放入坩埚中,灼烧海带至完全变成灰烬,停止加热,冷却;
③向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分液,得到含碘的有机溶液;
④向含碘离子的溶液中滴入几滴稀硫酸,再加入1 mL 3%H2O2溶液;
⑤过滤,得到含碘离子的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步骤③中使用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_____
(3)步骤①中搅拌、煮沸2—3 min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④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碲(Te,是第六主族元素)广泛用于彩色玻璃和陶瓷。工业上用精炼铜的阳极泥(主要含有TeO2、少量Ag、Au)为原料制备单质碲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TeO2微溶于水,易溶于较浓的强酸和强碱。
(1)“碱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碱浸后的“滤渣”可以部分溶于稀硝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碲”时需控制溶液的pH值生成TeO2沉淀。酸性不能过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酸溶”后,将SO2通入TeCl4酸性溶液中进行“还原”得到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足量的锌和下列酸反应,产生H2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
A.10mL 18.4mol/L H2SO4 B.30mL 3mol/L盐酸
C.30mL 2mol/L H2SO4 D.30mL 5mol/L H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全钒液流电池(简称钒电池)是一种新型酸性硫酸盐电池。回答下列问题:
I.钒电池原理如图所示:
(1)当放电时右槽溶液颜色逐渐由紫变绿,电极b为____极。电极a反应式为________。
(2)充电过程中,若转移0.5 mol电子,质子交换膜左侧电解液中n(H+)的变化量为__________。
II.钒电池失效后,废电解液的回收利用的一种工艺如下:
已知:①+5价钒在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VO2++H2OVO3-+2H+。
②部分含钒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见下表:
物质 | VOSO4 | NH4VO3 | (VO2)2SO4 |
溶解性 | 可溶 | 难溶 | 易溶 |
(3)氧化工序中,其它价态的钒全部氧化成VO2+,完成V2+氧化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V2++ ClO3-+ _____= VO2++ Cl-+ ____
(4)氧化工序中,NaClO与NaClO3均可用作氧化剂,不选择NaClO的理由是_____
(5)浓缩工序中,加入NaOH的作用是___________
(6)沉钒工序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7)煅烧偏钒酸铵时,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加热到100 ℃ ~ 200 ℃时,产生的一种气体是_______(填分子式);加热到400 ℃时,得到的固体产物是______(填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某透明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 NH4+、SO42-、Fe3+、NO3- B. Na+、Al3+、HCO3-、NO3-
C. Na+、Ca2+、NO3-、CO32- D. K+、Ag(NH3)2+、Cl-、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足量CO2气体通入水玻璃中,然后加热蒸干,再在高温下充分燃烧,最后所得的固体物质是( )
A.硅酸钠 B.碳酸钠、硅酸钠
C.碳酸钠、二氧化硅 D.二氧化硅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