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类比推理是化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NaCl与浓H2SO4加热可制HCl,推测NaBr与浓H2SO4加热可制HBr
B.SiH4的沸点高于CH4,推测H3P的沸点高于NH3
C.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推测Fe与I2反应生成FeI3
D.CO2是直线型分子,推测CS2也是直线型分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 )
A. 硫酸与水 B. 生石灰与水 C. 熟石灰与水 D. 氯化钠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②第ⅠA族和第Ⅶ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
③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④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⑤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⑥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同时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A. ①②⑤B. ④⑤⑥C. ①③④D. 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将KI、盐酸、试剂X和淀粉四种溶液混合,无反应发生。若再加入双氧水,将发生反应:H2O2+2H++2I—→2H2O+I2,且生成的I2立即与试剂X反应而被消耗。一段时间后,试剂X将被反应生成的I2完全消耗。由于溶液中的I—继续被H2O2氧化,生成的I2与淀粉作用,溶液立即变蓝。因此,根据试剂X的量、滴入双氧水至溶液变蓝所需的时间,即可推算反应H2O2+2H++2I—→2H2O+I2的反应速率。下表为某同学依据上述原理设计的实验及实验记录(各实验均在室温条件下进行):
编号 | 往烧杯中加入的试剂及其用量(mL) | 催化剂 | 溶液开始变蓝时间(min) | ||||
0.1 mol·L-1 KI溶液 | H2O | 0.01 mol·L-1 X 溶液 | 0.1 mol·L-1双氧水 | 1 mol·L-1稀盐酸 | |||
1 | 20.0 | 10.0 | 10.0 | 20.0 | 20.0 | 无 | 1.4 |
2 | 20.0 | m | 10.0 | 10.0 | n | 无 | 2.8 |
3 | 10.0 | 20.0 | 10.0 | 20.0 | 20.0 | 无 | 2.8 |
4 | 20.0 | 0 | 10.0 | 10.0 | 40.0 | 无 | t |
5 | 20.0 | 10.0 | 10.0 | 20.0 | 20.0 | 5滴Fe2(SO4)3 | 0.6 |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实验1、2的目的是探究H2O2浓度对H2O2+2H++2I—→2H2O+I2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2中m=____________,n=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定温度下,H2O2+2H++2I—→2H2O+I2反应速率可以表示为υ=k·c a(H2O2)·c b (I—)·c(H+)(k为常数),则:
①根据上表数据关系可知,a、b的值依次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4时,烧杯中溶液开始变蓝的时间t=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5表明:①硫酸铁能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速率。
②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e2(SO4)3对H2O2+2H++2I—→2H2O+I2催化的过程为2Fe3++2I-=2Fe2++I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配平)
(4)若要探究温度对H2O2+2H++2I—→2H2O+I2反应速率的影响,为了避免温度过高导致双氧水大量分解(已知温度60℃ H2O2会分解50%以上),应该采取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乙炔分子CH≡CH加成可以得到CH2CHCCH(乙烯基乙炔),该物质是合成橡胶的重要原料。下列对该物质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
A. 该物质既是CH2===CH2的同系物,又是CH≡CH的同系物
B. 该物质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褪色
C. 该物质与足量的氢气加成后,只能生成一种物质
D. 该物质的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B. 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c(OH—)减小
C. 负极上发生的反应为H2 -2e— = 2H+D. 若电池在工作过程中有0.4mol电子转移,则正极消耗2.24L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类推的思维方法可以预测许多物质的性质。但类比是相对的,不能违背客观事实。下列类比分析结果正确的是
A.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则Na2O2与SO2反应可生成Na2SO3和O2
B.CaC2能水解:CaC2 + 2H2O = Ca(OH)2 + C2H2 ↑,则Al4C3也能水解:Al4C3 + 12H2O = 4A1(OH)3↓+ 3CH4↑
C.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会生成两种不同的氧化物,则Li与氧气反应也能生成Li2O或Li2O2
D.SO2通入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则SO2通入Ba(NO3)2溶液也不产生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已知,离子化合物甲是由X、Y、Z、W四种元素组成的,其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阳离子是一种5核10电子微粒;Q元素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乙为上述某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甲与乙的浓溶液反应生成丙、丁、戊三种物质,其中丁在常温下为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B. 丙和戊的混合物一定显酸性
C. 丁一定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D. 原子半径:X<Y<Z<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 0.1 mol FeCl3形成的胶体粒子数为0.1NA
B. 常温下,1 L氢氧根离子浓度为0.01moL·L-1氨水中含有OH-的数目为0.01NA
C. 0.1 mol O2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4NA
D. 12 g碳单质中所含的共价键数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