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FeCl3 具有净水作用,但腐蚀设备,而聚合氯化铁是一种新型的絮凝剂,处理污水比FeCl3 高效,且腐蚀性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 净水的原理是Fe3+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粒子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FeCl3溶液腐蚀钢铁设备,除H+作用外,另一主要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Fe3++Fe=3 Fe2+
(2)为节约成本,工业上用NaClO3 氧化酸性FeCl2 废液得到FeCl3
①若酸性FeCl2 废液中各离子浓度如下:则该溶液的PH约为2.
c(Fe2+)=2.0×10-2mol•L-1,c(Fe3+)=1.0×10-3mol•L-1,c(Cl-)=5.3×10-2mol•L-1
②NaClO3 能在酸性条件下氧化FeCl2,写出离子方程式:ClO3-+6Fe2++6H+=Cl-+6Fe3++3H2O
(3)FeCl3 在溶液中分三步水解:
Fe3++H2O?Fe(OH)2++H+ K1
Fe(OH)2++H2O?Fe(OH)2++H+ K2
Fe(OH)++H2O?Fe(OH)3+H+ K3
以上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1、K2、K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K1>K2>K3
通过控制条件,以上水解产物聚合,生成聚合氧化铁,离子方程式为:
xFe3++yH2O?Fex(OH)y(3x-y)++yH+
欲使平衡正向移动可采用的方法是(填序号)b、d.
a.降温   b.加水稀释   c.加入NH4Cl   d.加入NaHCO3
室温下,使氯化铁溶液转化为高浓度聚合氯化铁的关键条件是调节溶液的pH.
(4)天津某污水处理厂用氯化铁净化污水的结果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得出每升污水中投放聚合氯化铁[以Fe(mg•L-1)表示]的最佳范围约为18~20mg•L-1

分析 (1)Fe3+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粒子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可起到净水的作用;钢铁设备中的Fe会与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
(2)①根据电荷守恒:c(Cl-)=2c(Fe2+)+3c(Fe3+)+c(H+)(酸性溶液中OH-浓度很小,在这里可以忽略不计),据此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再根据pH=-lgc(H+)计算;
②氯酸钠氧化酸性的氯化亚铁,则反应物中有氢离子参加,则生成物中有水生成,Cl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1价,得到6个电子,而Fe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3价,失去1个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则氯酸根离子的系数为1,Fe2+的系数为6,则铁离子的系数也是6,氯离子的系数是1,根据电荷守恒,则氢离子的系数是6,水的系数是3;
(3)铁离子的水解分为三步,且水解程度逐渐减弱,所以水解平衡常数逐渐减小;
控制条件使平衡正向移动,水解为吸热反应,所以降温平衡逆向移动;加水稀释,则水解平衡也正向移动;加入氯化铵,氯化铵溶液为酸性,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加入碳酸氢钠,则消耗氢离子,平衡正向移动;
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可知,氢离子的浓度影响高浓度聚合氯化铁的生成,所以关键步骤是调节溶液的pH;
(4)由图象可知,聚合氯化铁的浓度在18~20 mg•L-1时,去除率达到最大值,污水的浑浊度减小.

解答 解:(1)Fe3+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粒子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可起到净水的作用;钢铁设备中的Fe会与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离子方程式是:2Fe3++Fe=3Fe2+
故答案为:Fe3+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粒子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2Fe3++Fe=3Fe2+
(2)①根据电荷守恒:c(Cl-)=2c(Fe2+)+3c(Fe3+)+c(H+)(酸性溶液中OH-浓度很小,在这里可以忽略不计),则c(H+)=c(Cl-)-2c(Fe2+)-3c(Fe3+)=1.0×10-2mol•L-1,则溶液pH=-lg1.0×10-2=2,
故答案为:2;
②氯酸钠氧化酸性的氯化亚铁,则反应物中有氢离子参加,则生成物中有水生成,Cl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1价,得到6个电子,而Fe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3价,失去1个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则氯酸根离子的系数为1,Fe2+的系数为6,则铁离子的系数也是6,氯离子的系数是1,根据电荷守恒,则氢离子的系数是6,水的系数是3,配平后离子方程式为:ClO3-+6Fe2++6H+=Cl-+6Fe3++3H2O,
故答案为:ClO3-+6Fe2++6H+=Cl-+6Fe3++3H2O;
(3)铁离子的水解分为三步,且水解程度逐渐减弱,所以水解平衡常数逐渐减小,则K1>K2>K3
控制条件使平衡正向移动,使平衡正向移动,因为水解为吸热反应,所以降温,平衡逆向移动;加水稀释,则水解平衡也正向移动;加入氯化铵,氯化铵溶液为酸性,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加入碳酸氢钠,则消耗氢离子,所以氢离子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故选bd;
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可知,氢离子的浓度影响高浓度聚合氯化铁的生成,所以关键步骤是调节溶液的pH,
故答案为:K1>K2>K3;bd;调节溶液的pH;
(4)由图象可知,聚合氯化铁的浓度在18~20 mg•L-1时,去除率达到最大值,污水的浑浊度减小,
故答案为:18~20.

点评 本题考查铁的化合物性质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对图象的分析能力、平衡移动影响因素等,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与灵活运用难度,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海水中含食盐3.5%,20℃时为了将1t海水中所含食盐的80%结晶析出,问需用掉多少千克水?(20℃食盐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我校学生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盛装0.2000mol/L盐酸标准液应该用酸式滴定管.
(2)当接近滴定终点时,很少量的碱或酸就会引起溶液的pH发生突变.
(3)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待测液体积(mL)所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滴定前滴定后
120.000.5020.70
220.006.0026.00
320.001.4021.20
则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4)若只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则测定结果无影响(填“无影响”、“偏高”或“偏低”).
(5)滴定结束后如仰视观察滴定管中液面刻度,则对滴定结果的影响是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0L1.0mo1•L-1的Na2SO4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4NA
B.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
C.2.3g金属钠与过量的氧气反应,无论是否加热转移电子数均为0.1NA
D.标准状况下,2.24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新修改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于2010年4月1日起实施,新规规定酒驾一次扣12分,出此拳治理酒驾是因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如图所示为交警在对驾驶员是否饮酒进行检测.其原理是:橙色的酸性K2Cr2O7水溶液遇呼出的乙醇蒸气迅速变蓝,生成蓝绿色的Cr3+.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  )
①乙醇沸点低 ②乙醇密度比水小 ③乙醇具有还原性④乙醇是烃的含氧衍生物 ⑤乙醇可与羧酸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
A.②⑤B.②③C.①③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有下列几种反应类型:①消去②取代③水解④加成⑤氧化,用丙醇制取1,2-丙二醇,按正确的合成路线依次发生的反应所属类型应是(  )
A.①④③B.⑤④③C.②①③D.②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对于可逆反应2A(?)+B(g)?2C(g);如图是其它条件一定时反应中C的百分含量与压强的关系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状态是气体(填“气体”、“液体”或“固体”);
(2)图中a、b、c、d四点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v的点是a;
(3)在a、b、c三种条件下达平衡时,v(a)、v(b)、v(c)按由大到小排序v(b)>v(a)>v(c);
(4)对于2SO2(g)+O2(g)?2SO3(g);△H=-198kJ/mol.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原料气中SO2为7%(体积分数)、O2为11%,常压下进行,控制温度在450℃左右.
请问原料气中SO2与O2的体积比不是2:1,而要7:11(大约2:3)的原因是为了增大SO2的转化率;如果在恒容容器中,仅把另外82%的其他气体“抽出来”,是否会减小SO2的转化率不会(填“会”或“不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氨催化氧化是硝酸工业的基础,在某催化剂作用下只发生如下
①主反应和
②副反应:
①4NH3(g)+5O2(g)?4NO(g)+6H2O(g)△H=-905kJ/mol
②4NH3(g)+3O2(g)?2N2(g)+6H2O(g)△H=-1268kJ/mol
有关物质产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压可提高NH3生成NO的转化率
B.工业上氨催化氧化生成 NO时,反应温度最好控制在780℃以下
C.达到平衡后,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再充入2 mol O2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保持不变
D.N2氧化为N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O2(g)?2NO(g)△H=+363 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来看,下列反应中的X属于(  )
A.B.烷烃C.烯烃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