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NH3经一系列反应得到HNO3和NH4NO3的过程,氨气的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氨气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装置图中A、B分别用于制备氧气和氨气,由装置可知A应用于制备氧气,C为干燥装置,可为浓硫酸,B为制备氨气装置,可用浓氨水和NaOH固体制备,D为干燥氨气装置,在F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G中可生成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和水在H中反应生成硝酸,可氧化铜,生成的NO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应有尾气处理装置.
①由装置图可知装置A用于制备氧气,可由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制备,E可用于混合物氧气和氨气,因氨气易溶于水,注意不能用水溶液;
②成功模拟了过程Ⅱ的反应,说明生成二氧化氮气体,颜色为红棕色,H中的溶液变成蓝色,说明硝酸氧化铜生成铜离子,欲使H装置中所得溶液为纯净的CuSO4溶液,根据硫酸的物质的量可确定被氧化的铜的物质的量,结合N原子守恒计算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氨气的物质的量和体积;
③使G处圆底烧瓶中产生大量白烟,应通入氨气和硝酸反应;
④装置缺少尾气处理.
解答 解:装置图中A、B分别用于制备氧气和氨气,由装置可知A应用于制备氧气,C为干燥装置,可为浓硫酸,B为制备氨气装置,可用浓氨水和NaOH固体制备,D为干燥氨气装置,在F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G中可生成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和水在H中反应生成硝酸,可氧化铜,生成的NO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应有尾气处理装置.
①由装置图可知装置A用于制备氧气,可由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制备,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E可用于混合物氧气和氨气,控制通入氨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平衡装置内的压强,因氨气易溶于水,则不能用水溶液,故d错误,
故答案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d;
②成功模拟了过程Ⅱ的反应,说明生成二氧化氮气体,颜色为红棕色,H中的溶液变成蓝色,说明硝酸氧化铜生成铜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n(H2SO4)=0.15L×1mol/L=0.15mol,则n(CuSO4)=0.15mol,需要0.15molCu,则由3Cu+8H++2NO3-=3Cu2++2NO↑+4H2O可知需要0.1molHNO3,由N原子守恒可知需要0.1mol氨气,体积为0.1mol×22.4L/mol=2.24L,
故答案为:3Cu+8H++2NO3-=3Cu2++2NO↑+4H2O;2.24L;
③使G处圆底烧瓶中产生大量白烟,应通入氨气和硝酸反应,因A制备氧气,B制备氨气,则关闭K3并熄灭酒精灯,
故答案为:a;
④最后生成的NO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为防止污染空气,应有尾气处理装置,
故答案为: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氨气制备及化学性质,为高考常见题型,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氨气的制备原理及具有的化学性质,根据题干信息明确实验目的及反应原理为解答关键,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48Ti和50Ti互为同位素 | B. | 48Ti和50Ti属于两种元素 | ||
C. | 48Ti和50Ti是同一种核素 | D. | 48Ti和50Ti互称同素异形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④⑥ | B. | ①②③④ | C. | ①④⑤⑥ | D. | 全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M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6H12O6-24e-+6H2O═6CO2↑+24H+ | |
B. | N电极上每消耗22.4L气体(标准状况)时,则有4molH+通过质子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 |
C. | 若装置乙所需的电能来自装置甲,则b极应与X极连接 | |
D. | 由装置乙制得的家用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钢管与铅连接,钢管可被保护 | |
B. | 铁遇冷浓硫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 | |
C. | 纯铁比生铁更容易被腐蚀 | |
D. | 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3e-═Fe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