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实验室可用氯气和金属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该化合物呈红棕色、易与水发生较剧烈的化学反应,100度左右时易升华.如图是两个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左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右边的产品收集装置则不同,分别如1、2所示.

(1)写出B中制取Cl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2)当D中有充满黄绿色气体现象时再点燃D处酒精灯的比较合适.
(3)装置1 和装置2的都有缺点,如果选用2装置完成实验,则必须采取的改进措施是在E、F之间加入一个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分析 实验室用氯气和金属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A为分液漏斗盛放浓盐酸,B为圆底烧瓶盛放二氧化锰,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氯气:4HCl(浓)+MnO2?$\frac{\underline{\;\;△\;\;}}{\;}$MnCl2+2H2O+Cl2↑,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C装置浓硫酸进行干燥氯气,装置D,在加热条件下,铁和氯气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Fe+3Cl2$\frac{\underline{\;\;△\;\;}}{\;}$2FeCl3,制得氯化铁.
(1)实验室用氯气和铁反应制取氯化铁,所以首先必须制取氯气,实验室常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氯气,加热条件下,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
(2)AB处是制取氯气,D是氯气和铁反应,所以先点B处酒精灯,B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看到黄绿色气体充满装置,再开始加热D使制取的Cl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铁被空气中氧气氧化;
(3)装置(Ⅰ)的主要缺点是导管易被产品堵塞,有毒气体应该有尾气处理装置;装置(Ⅱ)的主要缺点是:尾气处理装置中有水,导致氯化铁易潮解.

解答 解:(1)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HCl(浓)+MnO2?$\frac{\underline{\;\;△\;\;}}{\;}$MnCl2+2H2O+Cl2↑,
故答案为:4HCl(浓)+MnO2?$\frac{\underline{\;\;△\;\;}}{\;}$MnCl2+2H2O+Cl2↑;
(2)D是氯气和铁反应,防止氧气和铁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而产生杂质,所以D中的反应开始前,必须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其方法是B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看到共绿色气体充满装置,再开始加热D,
故答案为:充满黄绿色气体;
(3)装置(Ⅰ)的主要缺点是:导气管口较小,D装置中的固体物质易堵塞导管口;氯气是有毒气体,不能直接排空,否则会污染环境,所以应该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装置(Ⅱ):装置中有尾气处理装置,但尾气处理装置中是水溶液,会导致E中有水蒸气,会导致氯化铁产品易潮解,所以为防止氯化铁潮解,在瓶E和F之间连接装有干燥剂的装置,
故答案为:在E、F之间加入一个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点评 本题以氯化铁的制备为载体,考查了氯气的制备和性质的检验、实验装置的优劣分析,解题关键理在于明确实验原理和目的及各装置的作用,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可再生资源、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替代有机溶剂、注重原子的经济性、采用低能耗生产工艺都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

B.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其晶体主要以内盐形式存在,调节溶液的pH可改变它的溶解度

C.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橡胶老化、海水制镁、纯碱晶体风化、纤维素制火棉等过程中都包含化学变化

D.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PM2.5在空气中只形成气溶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高纯MnCO3是制备高性能磁性材料的主要原料.实验室以MnO2为原料制备少量高纯MnCO3的操作步骤如下:
(1)制备MnSO4溶液:在烧瓶中(装置见右图)加入一定量MnO2和水,搅拌,通入SO2和N2混合气体,反应3h.停止通入SO2,继续反应片刻,过滤.
①写出左边集气瓶的作用混合SO2和N2
②石灰乳的作用是:SO2+Ca(OH)2=CaS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写出MnO2和H2SO3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MnO2+H2SO3=Mn2++SO42-+H2O.
④反应过程中,为使SO2尽可能转化完全,在通入SO2和N2比例一定、不改变固液投料的条件下,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ac(选择选项填空).
a.缓慢通入混合气体    b.快速通入混合气体    c.控制适当的温度   d.高温加热
(2)制备高纯MnCO3固体:已知MnCO3难溶于水、乙醇,潮湿时易被空气氧化,100℃开始分解;Mn(OH)2开始沉淀时pH=7.7.请补充由(1)时制得的MnSO4制备高纯MnCO3的操作步骤.
【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Ca(OH)2、NaHCO3、Na2CO3、C2H5OH】
①边搅拌边加入Na2CO3,并控制溶液pH<7.7;
②过滤,水洗2~3次;
③检验SO42-是否被洗涤干净.检验时是(填“是”或“否”)必须加盐酸酸化;
④用少量C2H5OH洗涤;
⑤低于100℃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无水氯化铝是某些有机化学反应中常用的催化剂,它的熔点190℃但在180℃时已开始升华.它在常温下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发生剧烈的水解反应,甚至在空气中遇到微量水气也强烈地发烟.用下列装置制取无水氯化铝,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A 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HCl(浓)+MnO2$\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2)仪器X与仪器Y 直接相连的意图是:①收集产物  ②防止堵塞;
(3)能否去掉E 装置不能,原因是防止E中水气与AlCl3作用;
(4)实验时应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其作用是用氯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以防产品不纯.
(5)写出铝粉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2Al+2OH-+2H2O=2AlO2-+3H2↑.检验上述反应所得含氧酸根的方法(简述实验操作及现象)逐滴滴加盐酸至过量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加持仪器)模拟生成过程.

烧瓶C中发生反应如下:
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   (Ⅰ)
2H2S(aq)+SO2(g)=3S(s)+2H2O(l)    (Ⅱ)
S(s)+Na2SO3(aq)$\frac{\underline{\;\;△\;\;}}{\;}$Na2S2O3(aq)    (Ⅲ)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注,若液柱高度保持不变,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倒吸,装置E中为NaOH溶液.
(2)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烧瓶C中Na2S和Na2SO3物质的量之比为2:1.
(3)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c(填序号).
a.蒸馏水                     b.饱和NaHSO3溶液
c.饱和Na2S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已知反应(Ⅲ)相对较慢,则烧瓶C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
(4)反应终止后,烧瓶C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即可析出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取滤液),滴入几滴BaCl2溶液,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产品中含有Na2SO4,若没有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产品中不含Na2SO4
已知Na2S2O3•5H2O遇酸易分解:S2O32?+2H+=S↓+SO2↑+H2O
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无水氯化铝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明矾石[K2SO4•Al2(SO43•2Al2O3•6H2O]制备无水氯化铝的流程如图1:

(1)验证焙烧炉产生的气体含有SO2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品红中,品红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证明有SO2
(2)吸收焙烧炉中产生的SO2,下图中装置合理的是ad(填代号).

(3)氯化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Al2O3+3Cl2$\frac{\underline{\;高温\;}}{\;}$3CO+2AlCl3
(4))经焙烧炉生成的孰料加入NaOH溶解,再经一系列变化也能得到AlCl3,则孰料溶解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
(5)某学习小组设计用如图2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某些化学性质.
①能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b中出现淡黄色沉淀.
②写出a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SO2+2H2O=2Fe2++SO42-+4H+
③充分反应后,取a瓶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I: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实验II: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少量KMnO4溶液,紫色褪去
实验III: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BaC1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上述实验中能证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的是Ⅰ和Ⅱ(填实验代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
工业上用潮湿的KClO3和草酸(H2C2O4)在60℃时反应制得,某学生拟用左下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制取并收集ClO2

(1)A中反应产物有K2CO3、ClO2和CO2等,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H2C2O4$\frac{\underline{\;60℃\;}}{\;}$K2CO3+CO2↑+2ClO2↑+H2O
(2)A必须添加温度控制装置,除酒精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温度计;B也必须添加温度控制装置,应该是冰水浴(选填“冰水浴”或“热水浴”)装置.
(3)反应后在装置C中可得NaClO2溶液.已知NaClO2饱和溶液中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晶体是NaClO2•3H2O,在温度高于38℃时析出晶体是NaClO2.根据右上图所示的NaClO2的溶解度曲线,请补充从NaClO2溶液中制得NaClO2的操作步骤:
①蒸发结晶;②趁热过滤;③洗涤;④干燥.
(4)ClO2很不稳定,需随用随制,产物用水吸收得到ClO2溶液.为测定所得溶液中ClO2的含量,进行了下列实验:
步骤1:准确量取ClO2溶液10.00mL,稀释成100.00mL试样;量取V1 mL试样加入到锥形瓶中;
步骤2:调节试样的pH≤2.0,加入足量的KI晶体,静置片刻;
步骤3:加入淀粉指示剂,用c mol•L-1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2mL.(已知2Na2S2O3+I2═Na2S4O6+2NaI)
①滴定过程中,至少须进行两次平行测定的原因是减小实验误差,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②原ClO2溶液的浓度为$\frac{135C{V}_{2}}{{V}_{1}}$g/L(用步骤中的字母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过氧化氢常用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可用于甲型H1N1流感消毒,为了贮存运输和使用的方便,工业上采用“醇析法”,将它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Na2CO3和Na2O2的双重性质,工业“醇析法”的工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反应温度控制在0~5℃时进行的理由是在低温下H2O2与2Na2CO3•3H2O2稳定(不易分解)且2Na2CO3•3H2O2的溶解度小.
(3)稳定剂能相互反应,生成一种不溶物将过碳酸钠粒子包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Na2SiO3=MgSiO3↓+2NaCl.
(4)加入异丙醇的作用是降低过碳酸钠的溶解度,有利于晶体析出.
(5)下列物质不能使过碳酸钠较快失效的是d.
a.FeCl3  b.Na2Sc.CH3COOH  d.NaHCO3
(6)根据题中有关信息,请你提出贮存、运输过碳酸钠晶体中应注意(至少两项):密封防潮、避免高温、避免接触还原性、酸性或二氧化锰、铁盐等物质(写出其中两项即可).
(7)某同学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入过量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2O2+2MnO${\;}_{4}^{-}$+6H+═2Mn2++5O2↑+8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市对大气进行监测,发现该市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等.因此,对PM2.5、SO2、NOx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PM2.5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试样,若测得该试样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组分及其平均浓度如下表:
离 子K+Na+NH4+SO42-NO3-Cl-
浓度/mol•L-14×10-66×10-62×10-54×10-53×10-52×10-5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PM2.5的酸碱性为酸性,试样的pH=4.
(2)为减少SO2的排放,可洗涤含SO2的烟气,下列物质可作洗涤剂的是ab(填字母).
a.Ca(OH)2   b.Na2CO3   c.CaCl2   d.NaHSO3
(3)①已知汽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N2(g)+O2(g)?2NO(g)△H>0,汽车启动后,汽缸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NO排放量越大,原因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NO的含量增大.
②汽车燃油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有人设想按下列反应除去CO:2CO(g)═2C(s)+O2(g).
已知该反应的△H>0,简述该设想能否实现的依据:△H>0△S<0,则在任何温度下△G>0,不可能自发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