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以石油裂解产物烯烃为原料合成一些新物质的路线如下.

已知:+$\stackrel{△}{→}$
完成下列填空:
(1)B与乙烯发生反应的类型是加成反应,甲的结构简式为CH2=CHC(CH3)=CH2
(2)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ClCH2CH2CH2CH2Cl+2NaOH$→_{△}^{醇}$CH2=CH-CH=CH2+2NaCl+2H2O.
(3)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W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遇FeCl3溶液显紫色,但不能与浓溴水反应;
1H-NMR谱显示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填选项字母).
A.化合物A、C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1molW生成1molR仅需要2mol的H2
C.化合物Y属于酯类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
D.化合物R分子式为C9H18O2
(5)写出上图中B到C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A$→_{反应条件}^{反应试剂}$B$→_{反应条件}^{反应试剂}$…目标产物)

分析 2-丁烯与氯气在光照条件发生取代反应生成X,X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A,A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生成B,则B为CH2=CHCH=CH2,可推知X为ClCH2CH=CHCH2Cl,A为ClCH2CH2CH2CH2Cl.X发生水解反应生成Y为HOCH2CH=CHCH2OH,Y发生催化氧化生成Z为OHC-CH=CH-CHO,结合W与氢气的加成产物结构可知,Z与甲发生信息中的反应,可推知甲为CH2=CHC(CH3)=CH2,则W为,由C的结构简式可知,由B合成C,可以用B与乙烯发生信息中的反应生成环己烯,环已烯再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发生消去反应得发生加聚反应可得C,据此答题;

解答 解:2-丁烯与氯气在光照条件发生取代反应生成X,X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A,A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生成B,则B为CH2=CHCH=CH2,可推知X为ClCH2CH=CHCH2Cl,A为ClCH2CH2CH2CH2Cl.X发生水解反应生成Y为HOCH2CH=CHCH2OH,Y发生催化氧化生成Z为OHC-CH=CH-CHO,结合W与氢气的加成产物结构可知,Z与甲发生信息中的反应,可推知甲为CH2=CHC(CH3)=CH2,则W为
(1)B与乙烯发生反应的类型是加成反应,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甲为CH2=CHC(CH3)=CH2
故答案为:加成反应;CH2=CHC(CH3)=CH2
(2)A→B的反应为ClCH2CH2CH2CH2Cl的消去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CH2CH2CH2CH2Cl+2NaOH$→_{△}^{醇}$CH2=CH-CH=CH2+2NaCl+2H2O,
故答案为:ClCH2CH2CH2CH2Cl+2NaOH$→_{△}^{醇}$CH2=CH-CH=CH2+2NaCl+2H2O;
(3)W为,根据条件:①遇FeCl3溶液显紫色,但不能与浓溴水反应,说明有酚羟基,但羟基的邻对位上没有氢原子,②1H-NMR谱显示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即有4种位置的氢原子,则符合条件的W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4)A.A为ClCH2CH2CH2CH2Cl,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A错误;
B.W为,1molW生成1molR需要3mol的H2,故B错误;
C.Y为HOCH2CH=CHCH2OH,化合物Y属于酯类的同分异构体有丙酸甲酯、乙酸乙酯、甲酸丙酯和甲酸异丙酯,共有4种,故C正确;
D.根据R的结构简式可知,化合物R分子式为C9H18O2,故C正确,
故选AB;
(5)由B合成C,可以用B与乙烯发生信息中的反应生成环己烯,环已烯再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发生消去反应得发生加聚反应可得C,合成路线为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理解Diels-Alder反应原理是关键,结合D的结构及W的加成产物进行推断,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
A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褪去,2min后,试管里出现凝胶非金属性:Cl>Si
B取久置的Na2O2粉末,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盐酸后产生气体Na2O2没有变质
C溴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后,加入AgNO3溶液,未出现淡黄色沉淀溴乙烷没有水解
D向NaAlO2溶液中滴入NaH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lO2-结合H+的能力比CO32-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已知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请根据化学反应的有关原理同答下列问题

(1)一定条件下,充入2mol SO2(g)和2mol O2(g),20s后,测得SO2的体积百分含量为12.5%,则用SO2表示该反应在这20s内的反应速率为0.04mol/(L•s)
(2)下面的叙述可作为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依据的是(填序号)②④.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③v(SO2)=2v(O2)        ④各气体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3)图1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的关系.则下列不同时间段中,SO3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B
A、t2→t3          B、t0→t1           C、t5→t6 D、t3→t4
据图分析:你认为t3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加入催化剂;
(4)图2中P是可自由平行滑动的活塞.在相同温度时,向A容器中充入4mol SO3(g),关闭K,向B容器中充入2mol SO3(g),两容器分别发生反应.已知起始时容器A和B的体积均为aL.试回答:
①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B的体积为1.2a L,容器B中SO3转化率为40%
②若打开K,一段时间后重新达到平衡,容器B的体积为2.6aL(连通管中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不考虑温度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①H2O2、②KCl、③Na2SO4、④Na2O2、⑤HCl、⑥O2
(1)只含极性键的是⑤(填序号,下同),只含非极性键的是⑥,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键的是④,既极性键含又含离子键的是③.
(2)写出①的电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以下涉及的物质中A、B、C都是化合物;请注意各小题之间可能有的联系.
(1)一定条件下,9.80g NH4Br跟3.60g的某钙盐A恰好反应,生成了4.48L(标准状况)气态产物B和固体产物C.标准状况下,B气体的密度为0.76g/L,氮的质量分数为82.35%,其余是氢.求B的分子式
(2)25℃、101.3KPa时,气体摩尔体积为24.5L/mol.该状况下,1体积水(密度为1g/cm3)吸收560体积B气体得到密度为0.91g/cm3的溶液,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7.99%(溶液中的溶质以B计量;保留2位小数);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4.98 mol/L(保留2位小数).
(3)在催化剂作用下,B可和NO、NO2混合气体反应生成液态水和一种单质气体D(可不考虑气体反应物与生成的液态水之间的作用).在常温常压下,将密度一定的NO、NO2混合气体和B在不同体积比时进行了四次实验,所得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B与混合气体的体积比反应后气体密度(已换算为标准状况;g/L)
第一次1.01.35
第二次 1.21.25
第三次2.01.04
第四次2.2--
则原NO、NO2混合气体中NO的体积分数为20%;第四次实验所得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2.76g/mol(保留2位小数).
(4)将9.80g NH4Br跟过量的氧化鈣共热,充分反应后生成水、1.70gB气体和固体产物C,则C的化学式为CaN2H4;试根据有关数据,求钙盐A的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C4H4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试写出相应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1)A为链状结构,可以由两分子的乙炔加成而得,A为HC≡C-CH═CH2
(2)B为平面结构,与溴水发生1:1加成反应,加成方式有两种,但加成产物只有一种,B为
(3)C为正四面体,每个C原子分别与另三个C原子通过单键相连,则C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含氧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6g该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7.2gH2O和6.72L CO2(标准状况下).
(1)该有机物分子式是C3H8O;
(2)已知该有机物能与金属钠反应,则可能的结构简式是CH3CH2CH2OH或CH3CH(OH)C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物质:(1)Na(2)Br2 (3)Na2O (4)NO2(5)CO2(6)SO3(7)NH3(8)H2S(9)HCl (10)H2SO4 (11)Ba(OH)2(12)NaCl(13)蔗糖 (14)NaCl溶液,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A.(1)(3)(6)(8)(9)(11)B.(2)(3)(6)(10)(11)(13)C.(3)(8)(9)(10)(11)(12)D.(4)(5)(7)(10)(11)(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等质量的钠进行下列实验,其中生成氢气最多的是(  )
A.将钠投入到足量水中
B.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再放入足量水中
C.将钠放入足量稀硫酸中
D.将钠放入足量碳酸氢钠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