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某学习小组以Mg(NO32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如下4种猜想:
甲:Mg(NO22、NO2、O2
乙:MgO、NO2、O2
丙:Mg3N2、O2
丁:MgO、NO2、N2
(1)实验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查阅资料得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
针对甲、乙、丙猜想,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2)实验过程
①仪器连接后,放入固体试剂之前,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观察到E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称取Mg(NO32固体3.7g置于A中,加热前通入N2以驱尽装置内的空气,其目的是避免对产物O2的检验产生干扰;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操作是先移动酒精灯预热硬质玻璃管,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
③观察到A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C、D中未见明显变化.
④待样品完全分解,A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g.
⑤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
(3)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①根据实验现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经分析可初步确认猜想乙是正确的.
②根据D中无明显现象,一位同学认为不能确认分解产物中有O2,因为若有O2,D中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Na2SO3+O2=2Na2SO4(填写化学方程式),溶液颜色会褪去;小组讨论认定分解产物中有O2存在,未检测到的原因是O2在通过装置B时已参与反应
③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上述实验设计仍不完善,需改进装置进一步探究.

分析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相等判断;
(2)①反应前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甲、乙、丙中都有氧气,避免空气中氧气干扰;根据加热试管的操作要求完成;
(3)①根据硝酸镁的反应现象进行判断;
②D中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能够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钠,溶液褪色;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会消耗氧气.

解答 解:(1)丁:MgO、NO2、N2,由于产物中化合价只有降低情况,没有升高,不满足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猜想丁不成立,
故答案为: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2)①实验前需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观察到E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故答案为: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由于甲乙丙猜想中产物都有氧气,没有氮气,用氮气排出装置中空气避免对产物氧气检验的干扰,
集中加热前先预热硬质试管,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
故答案为:避免对产物O2检验产生干扰;移动酒精灯预热硬质玻璃管;
(3)①硝酸镁分解,红棕色气体是二氧化氮,镁元素不会还是硝酸镁形式,所以乙正确;
故答案为:乙;
②亚硫酸钠和氧气的反应,反应方程式是:2Na2SO3+O2=2Na2SO4
在B装置中,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生成的一氧化氮消耗了氧气,
故答案为:2Na2SO3+O2=2Na2SO4;O2在通过装置B时已参与反应.

点评 本题探究硝酸镁分解产物,提出假想,通过实验验证,涉及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加热操作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物质属于正盐的是(  )
A.NaOHB.NaNO3C.KHSO4D.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Fe3+═2Fe2+
B.氢氧化铜溶液与硫酸反应:OH-+H+═H2O
C.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2OH-═H2SiO3
D.碳酸钙与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某同学实验探究氨气的还原性并进行系列实验.
(1)将光亮的紫红色铜丝绕几圈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等铜丝变黑后,趁热将铜丝插入疏松的氯化铵晶体里,即刻发现有白色烟雾生成,拿出铜丝后,铜丝又转变为光亮的紫红色.在焊接铜器时用氯化铵除去铜器表面的氧化铜即利用了该原理,请完成该反应:
4CuO+2NH4Cl $\frac{△}{\;}$3Cu+1 CuCl2+1N2↑+4(H2O)
(2)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与金属氧化物MxOy反应生成M、H2、H2O,通过测量生成水的质量来测定M的相对原子质量.a中试剂是浓氨水.

①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仪器b中装人的试剂可以是氢氧化钠固体或碱石灰.
②按气流方向正确的装置连接顺序为(填序号,装置可重复使用):BDADC.
③实验结束时,应首先Ⅱ(填序号).
I.熄灭A装置的酒精灯    II.停止从a中滴加液体
④若实验中准确称取金属氧化物的质量为m g,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水的质量为n g,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frac{(18m-16n)y}{nx}$(用含X、y、m、n的式子表示).
(3)若金属氧化物MxOy为Fe2O3,将反应后固体溶于稀硫酸,然后滴加KSCN溶液没发生明显变化.推测该固体成分可能是(将化学式填入表,你认为有几种可能填几种).
序号固体成分(填化学式)
1
2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加碘食盐中碘酸钾进行研究.
(1)学生甲设计实验测出加碘食盐中碘元素的含量,步骤如下:
a.称取W g加碘盐,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再加入过量KI溶液;
c.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物质的量浓度为1.00×10-3 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已知:IO3-+5I-+6H+═3I2+3H2O,I2+2S2O32-═2I-+S4O62-
(1)滴定时选淀粉作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2S2O3溶液20.00mL,其终点颜色变化为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褪色;加碘食盐样品中的碘元素含量是$\frac{1270}{3W}$mg•kg-1(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
(2)学生乙对纯净的NaCl(不含KIO3)进行了下列实验:
顺序步骤实验现象
取少量纯净的NaCl,加蒸馏水溶解溶液无变化
滴加淀粉KI溶液,振荡溶液无变化
然后再滴加稀H2SO4溶液,振荡溶液变蓝色
请推测实验③中产生蓝色现象的可能原因加H2SO4后,溶液中O2氧化KI生成I2与淀粉作用显蓝色;根据学生乙的实验结果,请对学生甲的实验结果作出简要评价溶液中O2可能影响造成所测结果偏大.
(对食盐中含碘量的测定会“偏大”、“偏小”或“不变”)
(3)工业上通常用电解KI溶液的方法来制备碘酸钾,电解过程中请你帮助学生丙设计实验来判断电解是否完全.仪器不限,可选的试剂:淀粉溶液、H2O2溶液、稀硫酸.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含铁的铜屑为原料制备Cu(NO32•3H2O晶体,并进一步探究用SOCl2制备少量无水Cu(NO32.设计的合成路线如下:
Cu屑(含Fe)$→_{①}^{足量HNO_{3}}$ $→_{②}^{调pH}$ Cu(NH32溶液$\stackrel{③}{→}$Cu(NH32•3H2O晶体$→_{④}^{SOCl}$无水Cu(NH3
已知:Cu(NO32•3H2O$\stackrel{170℃}{→}$Cu(NO32•Cu(OH)2$\stackrel{200℃}{→}$CuO,SOCl2熔点-105℃、沸点76℃、遇水剧烈水解生成两种酸性气体.
请回答:(1)第②步调pH适合的物质是CuO或Cu(OH)2或Cu2(OH)2CO3(填化学式)
(2)第③步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抽滤等步骤,其中蒸发浓缩的具体操作是将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控制温度(不高于170℃),加热至溶液表面形成一层晶膜.为得到较大颗粒的Cu(NO32•3H2O晶体,可采用的方是形成一层晶膜减慢冷却结晶的速度(填一种)
(3)第④步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NO32•3H2O+3SOC12=Cu(NO32+3SO2↑+6HCI↑.
(4)第④步,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及控温装置省略,如图1)有一处不合理,请提出改进方案并说明理由在AB之间增加干燥装置,防止B中的水蒸气进入A中装置改进后,向仪器A中缓慢滴加SOCl2时,需打开活塞b(填“a”、“b”或“a和b”)

(5)为测定无水Cu(NO32产品的纯度,可用分光光度法.
已知:4NH3•H2O+Cu2+=Cu(NH342++4H2O;Cu(NH342+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用吸光度A表示)与Cu2+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正比.现测得Cu(NH342+的吸光度A与Cu2+标准溶液浓度关系如图2所示:准确称取0.3150g无水Cu(NO32,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准确移取该溶液10.00mL,加过量NH3•H2O,再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测得溶液吸光度A=0.620,则无水Cu(NO32产品的纯度是95.5%(以质量分数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产生蓝绿色沉淀,以下是某兴趣小组对沉淀组成的探究.
(1)【提出假设】假设1:沉淀为Cu (OH)2
假设2:沉淀为CuCO3
假设3:沉淀为碱式碳酸铜[化学式可表示为nCuCO3•mCu(OH)2]
【查阅资料】无论是哪一种沉淀受热均易分解(假设均不含结晶水).
【定性探究】
步骤1:将所得悬浊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无水乙醇洗涤,风干;
步骤2:甲同学取一定量固体,用气密性良好的如下装置(夹持仪器未画出)进行定性实验;

(2)若反应后A中蓝绿色固体变黑,C中无明显现象,证明假设1成立.
(3)乙同学认为只要将上图中B装置的试剂改用下列某试剂后,便可验证上述所有假设,该试剂是B(填代号).
A.浓硫酸     B.无水CuSO4    C.碱石灰    D.P2O5
(4)B装置使用改进后的试剂,乙同学验证假设3成立的实验现象是A中蓝绿色固体变黑色,B中无水CuSO4固体变蓝,C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定量探究】
(5)乙同学进一步探究假设3中固体的组成:
①乙同学查得一些物质在20℃的数据(如下表)后,将C中的澄清石灰水改为Ba(OH)2溶液,其原因是AC(填代号)
溶解度(S)/g溶度积(Ksp)摩尔质量(M)/g•mol-1
Ca(OH)2Ba(OH)2CaCO3BaCO3CaCO3BaCO3
0.163.892.9×10-92.6×10-9100197
A.Ba(OH)2溶解度大于Ca(OH)2,能充分吸收CO2
B.Ba(OH)2为强碱,Ca(OH)2为弱碱
C.吸收等量CO2生成的BaCO3的质量大于CaCO3,测量误差小
D.相同条件下,CaCO3的溶解度明显大于BaCO3
②若所取蓝绿色固体质量为54.2g,实验结束后装置B的质量增加5.4g,C中产生的沉淀的质量为39.4g,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CO3•3Cu(OH)2═5CuO+3H2O+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一些烷烃的燃烧热(KJ/mol)如表: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化合物燃烧热化合物燃烧热
甲烷891.0正丁烷2878.0
乙烷1560.8异丁烷2869.6
丙烷2221.52-甲基丁烷3531.3
A.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
B.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g)△H=-1560.8KJ/mol
C.正戊烷的燃烧热大约在3540 KJ/mol左右
D.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现将氯气依次通过下列装置以验证氯气的性质: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2)实验刚开始时,便可立即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溶液变回无色,其原因可以用一个离子方程式来表示,请完成并配平之:□Cl2 +□I2+□6H2O=□HIO3+□10 HCl;
(3)整套实验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无尾气处理装置;
(4)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
(5)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洗气瓶B中的Na2SO3已被氧化(简述实验步骤):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HCl溶液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再滴加BaCl2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Na2SO3已被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