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A、B、C、D、E、F、G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其中A与E、D与G同主族,且D与G核内质子数之和是A与E核内质子数之和的2倍,A与B、C、D可分别形成10电子分子,E、F、G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可相互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E元素的符号:Na;F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ⅢA族.
(2)Zn与稀硫酸反应需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反应速率会大大加快,其原理是金属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形成锌铜原电池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3)E在D2中燃烧生成化合物X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X中的阴离子电子式为

分析 A、B、C、D、E、F、G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E、F、G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可相互发生反应,为氢氧化铝、强酸、强碱之间的反应,故其中一种为氢氧化铝,短周期内,强碱为氢氧化钠,原子序数E、F、G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E为Na元素,F为Al元素,G为S元素或Cl元素;A与B、C、D可分别形成10电子分子,A与E同主族,则A为H元素;D与G同主族,且D与G核内质子数之和是A与E核内质子数之和的2倍,则D、G的原子序数中为2×(1+11)=24,故D为O元素,G为S元素;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都能与氢元素形成10电子分子,则B为碳元素,C为N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 解:A、B、C、D、E、F、G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E、F、G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可相互发生反应,为氢氧化铝、强酸、强碱之间的反应,故其中一种为氢氧化铝,短周期内,强碱为氢氧化钠,原子序数E、F、G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E为Na元素,F为Al元素,G为S元素或Cl元素;A与B、C、D可分别形成10电子分子,A与E同主族,则A为H元素;D与G同主族,且D与G核内质子数之和是A与E核内质子数之和的2倍,则D、G的原子序数中为2×(1+11)=24,故D为O元素,G为S元素;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都能与氢元素形成10电子分子,则B为碳元素,C为N元素.
(1)由上述分析可知,E为Na元素,F为Al元素,处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ⅢA族,
故答案为:Na;第三周期第ⅢA族;
(2)金属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形成锌铜原电池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故答案为:金属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形成锌铜原电池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3)Na在O2中燃烧生成化合物X为Na2O2,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阴离子电子式是:
故答案为:1:2;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推断元素是解题的关键,突破口为E、F、G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可相互发生反应及A与B、C、D可分别形成10电子分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成材料是(  )
A.玻璃B.塑料C.合成橡胶D.合成纤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F-的结构示意图:
B.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_{8}^{18}$O
C.氮气的电子式:
D.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Na与乙醇完全反应,失去2NA电子
B.常温常压下,8gCH4含有5NA个电子
C.6.0g冰醋酸与4.6g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分子数为0.1 NA
D.标准状况下,22.4L苯含有NA个C6H6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实验内容及记录】
实验编号实验温度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溶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0.6mol/L H2C2O4溶液H2O3mol/L 稀H2SO4溶液0.05mol/L KMnO4溶液
253.0V12.03.01.5
252.03.02.03.02.7
502.0V22.03.01.0
(1)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2.0,V2=3.0.
(2)实验①、②探究的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加快(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3)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②③(填实验编号).
(4)利用实验1中的数据,计算用KMnO4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1.0×10-2mol/(L•min).
(5)该小组同学根据经验绘制了n(Mn2+)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1所示,但有同学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变化的实际趋势如图2所示.

该小组同学根据图2所示信息提出了新的假设,并设计以下实验方案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编号实验温度/℃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再向试管中加 入某种固体溶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0.6mol/L H2C 2O4溶液H2O3mol/L 稀H2SO4溶液0.05mol/L KMnO4溶液
252.03.02.03.0MnSO4t
①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是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②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应观察到加入MnSO4固体后,KMnO4溶液比实验②更快褪色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装置可用于蒸干氯化铝溶液制AlCl3
B.②装置可用于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C.③装置可用于收集NH3或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D.④装置盐桥中的K+自右向左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目前,科学界拟合成一种“双重结构”的球形分子,即把足球烯C60的分子容纳在Si60分子中,外面的硅原子与里面的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下列叙说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该晶体为分子晶体
C.该物质是一种新的化合物D.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4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物质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①FeCl2②H2SO4③NH4NO3④HCl   ⑤FeCl3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④⑤C.只有①③④D.全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变化中,吸收的能量用于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
A.加热氢氧化钠晶体使之熔化B.电解水使之分解
C.碘单质受热升华D.加热二氧化硅晶体使之熔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