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铁元素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也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每年钢铁的腐蚀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某校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钢铁在自然环境下的腐蚀,设置如图装置(图A-C),几天后观察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比较以上三个装置中右侧导管中红墨水的高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A>C>B.请写出A装置中,钢铁锈蚀时正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O2+4e-+2H2O=4OH-
(2)钢铁的防腐有重大的意义,生活中常将金属制品放在干燥处或者涂上矿物油予以保护.若将图D中铁片上镶嵌锌片以保护铁不被腐蚀,利用的是原电池原理(填“原电池”或“电解池”).

分析 (1)强酸性条件下,铁发生析氢腐蚀,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铁发生吸氧腐蚀,A装置溶液呈中性,铁发生吸氧腐蚀,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为防止金属铁被腐蚀,可利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保护金属,由于还原性Zn>Fe,故在船体上镶嵌锌块,可以减缓船体被海水腐蚀的速率.

解答 解:(1)强酸性条件下,铁发生析氢腐蚀,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铁发生吸氧腐蚀,A装置溶液呈中性,铁发生吸氧腐蚀,B、C溶液呈酸性,铁发生析氢腐蚀,但B中酸性较强,所以铁发生腐蚀严重,发生吸氧腐蚀时左边试管中压强减小,右边导管中红墨水上升,B、C右边导管中红墨水下降,且B下降比C多,所以右侧导管中红墨水高度:A>C>B;
A中铁发生吸氧腐蚀,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故答案为:A>C>B;O2+4e-+2H2O=4OH-
(2)碳、铁和海水构成的原电池中,铁失电子作负极,所以负极上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为防止金属被腐蚀,可利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保护金属,让船体的钢板作原电池正极,选取比铁活泼的金属,如锌作原电池负极,从而能够保护船体,减缓船体被海水腐蚀的速率,
故答案为:原电池.

点评 本题考查金属腐蚀与防护,明确原电池原理的原理即可解答,知道钢铁发生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条件、区别,知道防止金属被腐蚀的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分离或提纯有机物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待提纯物质杂质除杂试剂及主要操作方法
A乙烷乙烯酸性KMnO4溶液,洗气
B溴苯NaOH溶液,分液
C乙酸乙醇金属钠,蒸馏
D乙醇生石灰,过滤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0mL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用10mL水稀释后,H2SO4的质量分数大于49%
B.地球上99%的溴蕴藏在大海中,故溴被称为“海洋元素”
C.在标况下,将22.4L氨气溶于1L水中,得到1mol/L的氨水
D.向两等份不饱和的烧碱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Na2O2和Na2O,使溶液均恰好饱和,则加入的Na2O2与Na2O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1:1(保持温度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单质A转化为单质B是一个吸热过程,由此可知单质B比单质A稳定
B.500℃、30M 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38.6 kJ/mol
C.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2(g)+O2?(g) 2SO3(g)△H=-Q kJ/mol,若将一定量的SO2(g)和O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Q kJ,则此过程中有2 mol SO2(g)被氧化
D.X(g)+Y(g)?Z(g)△H>0,恒温恒容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H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33.6 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1.5NA
B.5NH4NO3$\frac{\underline{\;\;△\;\;}}{\;}$2HNO3+4N2↑+9H2O反应中,生成28 g N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A
C.50 mL 18.4 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加热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A
D.将含有0.1 mol FeCl3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生成的胶体中含胶体粒子的数目为0.1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室温下,将0.10mol•L-1的盐酸滴入20mL0.10mol•L-1的氨水中,溶液的pH和pOH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已知:pOH=-lg c(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点所示的溶液中c(NH4+)+c(NH3•H2O)=c(Cl-
B.Q点所示的溶液中c(NH4+)>c(Cl-)>c(H+)=c(OH-
C.N点所示的溶液中c(NH4+)=c(Cl-
D.M点和N点所示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NiCl2是化工合成中最重要的镍源,工业上以金属镍废料(含Fe、Ca、Mg等杂质)为原料生产NiCl2,继而生产Ni2O3的工艺流程如图:

流程中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表所示:
氢氧化物 Fe(OH)3 Fe(OH)2 Ni(OH)2
开始沉淀的pH1.16.57.1
沉淀完全的pH 3.29.79.2
(1)为了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在“酸浸”时可采取的措施有:①适当升高温度;②搅拌;③增大盐酸的浓度(或将镍废料研成粉末或延长浸泡时间等)等.
(2)加入H2O2时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3)“除铁”时,控制溶液pH的范围为3.2~7.1.
(4)滤渣B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MgF2、CaF2
(5)已知:Ksp(NiCO3)=1.42×10-7.为确保沉镍完全(即溶液中c(Ni2+)<1.0×10-6),应保持溶液中c(CO32-)>0.142mol•L-1
(6)“氧化”生成Ni2O3的离子方程式为2Ni2++ClO-+4OH-═Ni2O3↓+Cl-+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NO3-、Fe2+、Na+B.Ag+、K+、I-、Cl-
C.K+、Ba2+、OH-、SO42-D.K+、Cu2+、Br-、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某同学欲在实验室中完成Fe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两种.

已知B中放入的是铁与石棉绒的混合物,C中放的是干燥剂,E为酒精喷灯,G为带有铁丝网罩的酒精灯.
Ⅰ.对比两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检查乙装置的气密性?向H中加入水没过导管口,连接好装置,微热K,若H中导管口出现气泡,停止加热后导管中出现水柱,证明气密性良好.
(2)乙装置中湿沙子的作用是提供水蒸气.
(3)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4H2O(g)$\frac{\underline{\;高温\;}}{\;}$Fe3O4+4H2
(4)该同学认为欲在乙装置的尖嘴导管处点燃反应产生的气体,装置H必不可少,H的作用是冷凝水蒸气.
(5)对比甲、乙两装置的B和K,B的优点是使用石棉绒,增大水蒸气与Fe粉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Ⅱ.某同学为了研究一定时间内铁粉的转化率,用图中的甲装置设计了如下实验: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铁粉进行反应,收集并测量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体积,计算铁粉的转化率.
①用排水法收集并测量气体体积可选图中的乙装置.

②称取mg铁粉与适量石棉绒混合,然后加热至无气体放出.若收集的气体体积换算为标准状况为VL,铁粉的转化率为(列出计算式即可)$\frac{\frac{V}{22.4}mol×\frac{3}{4}×56g/mol}{m}$×100%.
③为了证明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3价的Fe,该同学取出少量混合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溶解后过滤,立即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观察到溶液的颜色没变化.经过思考,该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说明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不含有+3价Fe.他的理由是:铁粉可能有剩余,剩余铁粉会与Fe3+反应,将Fe3+溶液中完全还原为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