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科学家研究发现金属离子吸收氧气的能力十分巨大,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依靠亚铁离子结合氧气,其他金属离子(Cu2+、Zn2+等)也可以实现结合和运输氧气的目的.最近丹麦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晶体材料,该晶体吸收氧气的能力依靠钴离子,它可以让人在水下持久地获得氧气.
(1)基态钴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74s2
(2)C、N、O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用元素符号表示).
(3)金属离子在动物体内以配位键结合.Fe3+可与SCN-、CN-、CO、H2O等形成配合物.
①H2O中O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
②已知SCN-的电子式为,则SCN-中σ 键与π键的个数比为1:1.
③写出一种与CO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N2
(4)CH4、NH3相比较,熔点较高的是NH3,其原因是氨气分子之间形成氢键,甲烷分子之间为范德华力.
(5)某种铜的氧化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胞的边长为a cm,则该晶体的密度为$\frac{576}{{N}_{A}×{a}^{3}}$g/cm3(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分析 (1)Co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7,根据能量最低原理书写核外电子排布式;
(2)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氮元素原子2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的;
(3)①H2O中O原子形成2个O-H键,含有2对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目为4;
②单键为σ 键,三键含有1个σ 键、2个π键;
③原子总数相等、价电子总数也相等的微粒互为等电子体;
(4)氨气分子之间形成氢键,沸点高于甲烷的;
(5)根据均摊法计算晶胞中O原子、Cu原子数目,进而计算晶胞质量,再根据ρ=$\frac{m}{V}$计算晶体密度.

解答 解:(1)Co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7,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74s2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74s2
(2)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氮元素原子2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的,故第一电离能N>O>C,
故答案为:N>O>C;
(3)①H2O中O原子形成2个O-H键,含有2对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目为,氧原子采取sp3杂化,
故答案为:sp3
②SCN-的电子式为,单键为σ 键,三键含有1个σ 键、2个π键,则SCN-中σ 键与π键的个数比为2:2=1:1,
故答案为:1:1;
③原子总数相等、价电子总数也相等的微粒互为等电子体,一种与CO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为N2
故答案为:N2
(4)氨气分子之间形成氢键,甲烷分子之间为范德华力,氢键比范德华力更强,故氨气的沸点高于甲烷的,
故答案为:NH3;氨气分子之间形成氢键,甲烷分子之间为范德华力;
(5)晶胞中Cu原子数目为8、O原子数目8×$\frac{1}{8}$+6×$\frac{1}{2}$=4,晶胞质量为$\frac{8×64+16×4}{{N}_{A}}$g,晶体密度=$\frac{8×64+16×4}{{N}_{A}}$g÷(a cm)3=$\frac{576}{{N}_{A}×{a}^{3}}$g/cm3
故答案为:$\frac{576}{{N}_{A}×{a}^{3}}$g/cm3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涉及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杂化方式判断、化学键、等电子体、氢键、晶胞计算等,注意理解掌握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异常情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黄铁矿既是硫矿又是铁矿,因其呈黄色俗称“愚人金”,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煅烧过程中常产生废渣,废渣成分主要含铁的几种氧化物和二氧化硅等,利用该废渣可以制备高效净水剂聚合硫酸铁,工艺流程如图:

(1)检验“酸溶”后的溶液中含有Fe2+,试剂是KMnO4溶液.
(2)硫铁矿烧渣在“酸溶”前要粉碎的主要目的是增大烧渣与硫酸的接触面积,加快烧渣的溶解.
(3)废铁皮使用前要用纯碱溶液浸泡,目的是洗去铁表面油污.
(4)“酸溶”过程中Fe2O3溶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5)“操作Ⅲ”系统操作名称依次为蒸发浓缩(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和洗涤.洗涤的方法是向漏斗里加入蒸馏水,使水没过沉淀物,等水自然流完后,重复操作2~3次.
(6)加入适量H2O2的目的是氧化Fe2+,写出H2O2氧化Fe2+为Fe3+的离子方程式:2Fe2++H2O2+2H+=2Fe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自来水厂可用明矾作净水剂
B.二氧化硅既能与氢氟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二氧化硅是两性氧化物
C.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方法
D.MgO、Al2O3熔点高,可用于制作耐火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铝分别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NaOH和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2B.2:1C.1:3D.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是一些常见的单质、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有些反应中的部分物质被略去.常温常压下,A为无色有毒气体,B为红棕色粉末,C、E为金属单质.反应①②均为工业上的重要反应.

(1)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温\;}}{\;}$Al2O3+2Fe.
(2)G→J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3)K→H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用4.35gMnO2与过量浓盐酸加热反应后生成标准状况下的Cl2多少升?反应后剩余的盐酸用100mL1mol•L-1Na0H溶液正好完全中和,再向溶液中加人过量AgNO3溶液时,求可生成AgCl沉淀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反应中能用于检验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的是(  )
A.加金属钠看是否有氢气放出
B.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后共热,观察是否有红色沉淀
C.与醋酸和浓H2SO4共热,观察是否有果香味物质生成
D.加入酸性KMnO4溶液,看溶液是否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学生对Na2SO3与AgNO3在不同pH下的反应进行探究.
(1)测得Na2SO3溶液pH=10,AgNO3溶液pH=5,二者发生水解的离子分别是SO32-、Ag+
(2)调节pH,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pH现象
A10产生白色沉淀,稍后溶解,溶液澄清
B6产生白色沉淀,一段时间后,沉淀未溶解
C2产生大量白色沉淀,一段时间后,产生海绵状棕黑色物质X
查阅资料得知:
①Ag2SO3:白色,难溶于水,溶于过量Na2SO3的溶液
②Ag2O:棕黑色,不溶于水,能和酸反应,它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2O+2HCl=2AgCl+H2O.
(3)该同学推测a中白色沉淀为Ag2SO4,依据是空气中的氧气可能参与反应,则生成硫酸银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2Ag++O2+2SO32-=Ag2SO4↓+SO42-
该同学设计实验确认了A、B、C中的白色沉淀不是Ag2SO4,实验方法是:取B、C中白色沉淀,置于Na2SO3溶液中,沉淀溶解.另取Ag2SO4固体置于足量Na2SO3溶液中,未溶解.
(4)将C中X滤出、洗净,为确认其组成,实验如下:
I.向X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Ⅱ.向X中加入过量浓HNO3,产生红棕色气体
Ⅲ.用Ba(NO32溶液、BaCl2溶液检验Ⅱ中反应后的溶液,前者无变化,后者产生白色沉淀
①实验I的目的是证明X不是Ag2O.
②根据实验现象,分析X是Ag.
③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g+2HNO3(浓)=AgNO3+NO2↑+H2O.
(5)该同学综合以上实验,分析产生X的原因,认为随着酸性的增强.+4价硫的还原性增强,能被+1价银氧化.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实验如下:
①通入Y后,瓶中白色沉淀转化为棕黑色,气体Y是SO2
②白色沉淀转化为X的化学方程式是Ag2SO3+H2O$\stackrel{H+}{→}$2Ag+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文字表述与反应方程式对应且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溴水和苯在催化剂作用下制溴苯:+Br2$\stackrel{FeBr_{3}}{→}$+HBr
B.乙酸乙酯和H${\;}_{2}^{18}$O发生酸性水解反应:CH3COOC2H5+H-18OH $?_{△}^{酸}$CH3CO18OH+C2H5OH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2+CO2+H2O→+CO${\;}_{3}^{2-}$
D.甲醛溶液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共热:HCHO+2[Ag(NH32]OH$\stackrel{△}{→}$HCOONH4+2Ag↓+3NH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