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中含有两种溶液质—氯化钠和硫酸,他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用石墨做电极电解该溶液时,根据反应产物可明显分为三个阶段,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阴极只析出氢气 B.阳极先析出氯气后析出氧气
C.电解最后阶段为电解水 D.电解过程中溶液的PH不断增大,最后pH为7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可以将溶质看成3molNaCl和1molH2SO4,再转化一下思想,也可以看成2molHCl,1molNa2SO4,1molNaCl。由于1molNa2SO4自始至终无法电解,且其溶液pH=7,暂时可以忽略,因此电解过程可先看成电解HCl,再电解NaCl,最后电解水,即2HClH2↑+Cl2↑,2NaCl+2H2O2NaOH+H2↑+Cl2↑,2H2O2H2↑+O2↑,生成的NaOH为强碱,溶液显进行,pH大于7。A中阴极自始自终是氢离子放电,只析出H2,故A正确;B中阳极氯离子先于氢氧根离子放电,先析出Cl2,后析出O2,故B正确;故B错误;C中电解最后阶段为电解水,故C正确;D中溶液pH不断增大,最后生成的NaOH为强碱,pH大于7,因此D不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电解原理的有关判断与应用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难易适中,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溶液中离子的放电顺序,然后依据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届安徽省太湖二中高三上学期期末前月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溶液中含有两种溶液质—氯化钠和硫酸,他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用石墨做电极电解该溶液时,根据反应产物可明显分为三个阶段,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阴极只析出氢气 | B.阳极先析出氯气后析出氧气 |
C.电解最后阶段为电解水 | D.电解过程中溶液的PH不断增大,最后pH为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选修)(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某学习小组为探究维生素C的组成和有关性质,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取维生素C样品研碎,.称取该试样0.704 g,置于铂舟并放人燃烧管中,不断通入氧气流。用酒精喷灯持续加热样品,样品逐渐消失最后无任何残留物,将生成物(仅有两种物质)先后通过无水硫酸铜和碱石灰,两者分别增重0.288 g和1.056 g,生成物完全被吸收。
②将少许研碎的维生素C样品和适量的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混合后,溶液颜色变红。
请解答下列问题:
(1)称取的试样中,含有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mo1;碳元素的质最是 g。
(2)维生素C中 (填“含”、“不含”或“无法确定是否”)有氧元素,理由是根据实验数据可知 。
如你回答“含”有,请计算称取的试样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并填入下一空格中;如你回答“不含”等,则下一空格不必填写。称取试样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3)如果要确定维生素C的分子式,你认为还需要知道的信息是 。
(4)维生素C和紫色石蕊试液混合后,溶液颜色变红,说明维生素C溶液具有 (填“酸”、“碱”或“中”)性。查阅有关资料显示,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请以淀粉溶液、碘水为试剂,写出验证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的实验方法和现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