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mL 0.50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 0.55mol•L-1NaOH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C(填序号).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D(填序号).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
实验数据如表:
①填写表中的空白:
温度
实验次数
超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温度差平均值(t2-t1)/℃
H2SO4NaOH平均值
126.226.026.129.5/
227.027.427.232.3
325.925.925.929.2
426.426.226.329.8
②近似地认为0.55mol/L NaOH溶液和0.25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H=-56.8kJ/mol(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下列操作一定会降低实验准确性的是B.
A.用滴定管(精量仪器,读数保留到0.01)取所用酸碱溶液的体积
B.NaOH溶液在倒入小烧杯时,有少量溅出
C.大、小烧杯体积相差较大,夹层间放的碎泡沫塑料较多
D.测量HCl溶液的温度计用水洗净后才用来测NaOH溶液的温度.

分析 (1)为了保证酸或是碱中的一方完全反应,往往保证一方过量;
(2)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分几次倒入,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
(3)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时,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
①先判断温度差的有效性,然后求出温度差平均值;
②根据Q=m•c•△T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后根据△H=-$\frac{Q}{n}$kJ/mol计算出反应热.
③A.用滴定管(精量仪器,读数保留到0.01)取所用酸碱溶液的体积,结果更精确;
B.氢氧化钠溶液的量减少,会使得中和热数据偏小;
C.大、小烧杯夹层间放的碎泡沫塑料较多,保温效果好;
D.测量HCl溶液的温度计用水洗净后才用来测NaOH溶液的温度,会减少酸和碱之间因为中和反应而导致的热量损失.

解答 解:(1)为了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
故答案为: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
(2)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一次迅速的倒入,目的是减少热量的散失,不能分几次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否则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
故选C;
(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方法是: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不能使用温度计搅拌;也不能轻轻地振荡烧杯,否则可能导致液体溅出或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更不能打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有热量散失,
故选D;
①4次温度差分别为:3.4℃,5.1℃,3.3℃,3.5℃,第2组数据无效,温度差平均值=3.4℃;
故答案为:3.4℃;
②50mL 0.25mol/L硫酸与 50mL0.55mol/L 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5L×0.25mol/L×2=0.025mol,溶液的质量为:100ml×1g/ml=100g,温度变化的值为△T=3.4℃,则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热量为Q=m•c•△T=100g×4.18J/(g•℃)×3.4℃=1421.2J,即1.4212KJ,所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frac{1.4212kJ}{0.025mol}$=-56.8kJ/mol;
故答案为:-56.8kJ/mol;
③A.用滴定管(精量仪器,读数保留到0.01)取所用酸碱溶液的体积,结果更精确,提高实验准确性,故A错误;
B.NaOH溶液在倒入小烧杯时,有少量溅出,碱的量减少,会使得中和热数据偏小,这样一定会降低实验准确性,故B正确;
C.大、小烧杯夹层间放的碎泡沫塑料较多,保温效果更好,会提高实验准确性,故C错误;
D.测量HCl溶液的温度计用水洗净后才用来测NaOH溶液的温度,会减少酸和碱之间因为中和反应而导致的热量损失,提高实验的准确度,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保温工作是实验的重点,可以根据所学内容来回答,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分子中的各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
A.C2H4B.CH3CH3C.CH2═CHClD.C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己知:Mn(s)+O2(g)═MnO2(s)△Hl
S(s)+O2(g)═SO2(g)△H2
Mn(s)+S(s)+2O2(g)═MnSO4(s)△H3
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H2>0
B.△H3>△H1
C.Mn+SO2═MnO2+S△H=△H2-△H1
D.MnO2(s)+SO2(g)═MnSO4(s)△H═△H3-△H2-△H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下列是几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分子式C8H6O3Cl2,所含官能团的名称分别为羧基、醚键、氯原子;
(2)A与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酯化反应会取代反应;
(3)1molA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反应消耗氢氧化钠5mol
(4)有关A、B、C、D四种有机物说法错误的是cd
a.都属于芳香族化合物b.都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c.B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 d.A和B都能与碳酸氢钠反应放出CO2气体
(5)在C溶液中通入少量SO2气体,生成无机物的化学式Na2SO3(已知亚硫酸比碳酸钠酸性强);
(6)A的同分异构体E也含有“-OCH2COOH”则E有5种(不包括A本身),C的水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有机物F,则B、D、F互为同分异构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学生对Na2SO3与AgNO3在不同的pH下反应进行探究.
(1)测得Na2SO3溶液pH=10,AgNO3溶液pH=5,二者水解的离子分别是SO32-、Ag+
(2)调节pH,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pH现   象
a10产生白色沉淀,稍后溶解,溶液澄清
b6产生白色沉淀,一段时间后,沉淀未溶解
c2产生大量白色沉淀,一段时间后,产生海绵状棕黑色物质X
查阅资料得知:
ⅰ.Ag2SO3:白色,难溶于水,溶于过量的Na2SO3溶液
ⅱ.Ag2O:棕黑色,不溶于水,能和酸反应
①推测a中白色沉淀为Ag2SO3,离子方程式是2Ag++SO32-=Ag2SO3↓.
②推测a中白色沉淀为Ag2SO4,推测的依据是SO32-有还原性,可能被氧化为SO42-,与Ag+反应生成Ag2SO4白色沉淀.
(3)取b、c中白色沉淀,置于Na2SO3溶液中,沉淀溶解.该同学设计实验确认了白色沉淀不是Ag2SO4,实验方法是:另取Ag2SO4固体置于Na2SO3溶液中,未溶解.
(4)将c中X滤出、洗净,为确认其组成,实验如下:
Ⅰ.向X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Ⅱ.向X中加入过量浓HNO3,产生红棕色气体
Ⅲ.用Ba(NO32、BaCl2检验Ⅱ中反应后的溶液,前者无变化,后者产生白色沉淀
①实验Ⅰ的目的是检验X是否为Ag2O.
②根据上述现象,分析X的性质和元素组成是有还原性; 含有Ag元素,不含S元素.
③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g+2HNO3(浓)═AgNO3+NO2↑+H2O.
(5)该同学综合以上实验,分析X产生的原因,认为随着酸性的增强,体系还原性增强.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实验如下:
①气体Y是SO2
②白色沉淀转化为X的化学方程式是Ag2SO3+H2O=2Ag+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3克金属钠在干燥空气中被氧化成氧化物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A
B.18克水所含的质子数目为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升氯气所含的分子数目为0.5NA
D.32克臭氧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实验室测定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用符号w(Na2CO3)表示],称取此混合物5.lg,溶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
a.方案一:沉淀法测w(Na2CO3)利用化学反应把HCO3-、CO32-完全转化为沉淀,称取沉淀的质量,由此计算混合物中w (Na2CO3).
(1)量取100mL配制好的溶液于烧杯中,滴加足量沉淀剂,把溶液中HCO3-、CO32-完全转化为沉淀,应选的试剂是D  (填编号).
A.CaCl2       B.MgSO4      C..NaCI      D.Ba(OH)2
(2)简述证明HCO3-、CO32-已完全沉淀的实验操作静置、澄清,在澄清溶液中继续加Ba(OH)2溶液,不浑浊,则HCO3-、CO32-已沉淀完全,反之,未沉淀完全.
(3)过滤,提取沉淀,则过滤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普通漏斗.
(4)洗涤沉淀,简述洗涤沉淀的操作向漏斗中的沉淀中加入蒸馏水,直到淹没沉淀,静置让水自行留下,重复2-3次.
(5)干燥充分,称取沉淀的质量为9.8g,由此计算w(Na2CO3).如果此步中,沉淀未干燥充分就称量,则测得w (Na2CO3)偏小(填偏大或偏小、无影响).
b.方案二:滴定法测w(Na2CO3)量取25.00mL配制好的溶液加入锥形瓶中,滴加2滴酚酞试剂,摇匀,用0.2000mol/L的盐酸进行滴定到终点.重复此操作2次,消耗盐酸的体积平均值为20.00mL.[已知饱和的碳酸溶液PH为3.9]
(1)量取25.00mL配制好的溶液,应选择碱式滴定管仪器来完成.
(2)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由红色突变为无色且30s不恢复,此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2-=HCO3-
(3)此法测得w(Na2CO3)=83.14%(保留两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_{4}^{+}$、Cl-、Mg2+、Ba2+、CO${\;}_{3}^{2-}$、SO${\;}_{4}^{2-}$,为了确定溶液中所含离子及其物质的量浓度,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取三份100mL上述水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②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气体896mL(标准状况).
③第三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
根据上述实验,请回答:
(1)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NH4+、SO42-、CO32-、K+;哪些离子的浓度能确定,分别是NH4+、0.4mol/L,SO42-、0.1mol/L,CO32-、0.2mol/L.
(2)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Mg2+、Ba2+
(3)可能存在的离子是Cl-,如何确定?先加过量Ba(NO32溶液,取上层清液,加酸化的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说明有Cl-,否则无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高分子材料M在光聚合物和金属涂料方面有重要用途,M的结构简式为:
工业合成M的过程可表示如下:

已知:A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其蒸气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43倍,分子中H、0原子个数比为3:1.它与Na或Na2CO3都能反应产生无色气体.
(1)A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碳碳双键、羧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填序号字母).
a.工业上,B主要通过石油分馏获得
b.C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不包括C)
c.D在水中的溶解性很大,遇新制Cu(OH)2悬浊液,溶液呈绛蓝色
d.E-M的反应是缩聚反应
(3)写出A+D+H3PO4--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类型是酯化反应.
(4)F是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F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分子中有两种不同的氢原子.存在下列转化关系:

写出F、N的结构简式为:F:OHC-CH2-CH2-CHON:
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OHC-CH2-CH2-CHO+4Cu(OH)2+2NaOH$\stackrel{△}{→}$NaOOC-CH2-CH2-COONa+2Cu2O↓+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