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为妥善处理氯甲烷生产企业的副产物CCl4,以减少其对臭氧层的破坏.化学家研究在催化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使CCl4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氯仿(CHCl3).CCl4+H2?CHCl3+HCl
此反应伴随有副反应,会生成CH2Cl2、CH3Cl和CH4等.已知CCl4的沸点为77℃,CHCl3的沸点为61.2℃.
在密闭容器中,该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如下数据(假设不考虑副反应).
实验
序号
温度℃初始CCl4浓度
(mol•L-1
初始H2浓度(mol•L-1CCl4的平衡转化率
111011.2A
21101150%
310011B
(1)此反应在110℃时平衡常数为1.
(2)实验l中,CCl4的转化率A大于5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实验3中,B的值D(选填序号).
A.等于50%  B.大于50%    C.小于50%D.从本题资料,无法判断
(4)120℃,在相同条件的密闭容器中,分别进行H2的初始浓度为2mol•L-1和4mol•L-1的实验,测得反应消耗CCl4的百分率(x%)和生成物中CHCl3,的百分含量(y%)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图中实线是消耗CCl4的百分率变化曲线,虚线是产物中CHCl3的百分含量变化曲线).在图中的四条线中,表示H2起始浓度为2mol•L-1实验的消耗CCl4的百分率变化曲线是c(选填序号).

分析 (1)实验2中110℃平衡时CCl4的平衡转化率为50%,则其浓度变化量为0.5mol/L,则:
               CCl4(g)+H2(g)?CHCl3(g)+HCl(g)
起始浓度(mol/L):1       1      0        0
变化浓度(mol/L):0.5     0.5    0.5      0.5
平衡浓度(mol/L):0.5     0.5    0.5      0.5
再根据K=$\frac{c(CHC{l}_{3})×c(HCl)}{c(CC{l}_{4})×c({H}_{2})}$计算平衡常数;
(2)实验l中等效为在实验2平衡的基础上再加入0.2mol氢气,平衡正向移动,CCl4的转化率大于实验2中的转化率;
(3)实验3等效为在实验2的基础上降低温度,由于不知道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不能确定降低温度平衡移动方向;
(4)氢气浓度越大反应越快,消耗CCl4的百分率变化就越快,相反就比较慢.

解答 解:(1)①因CCl4的沸点为77℃,CHCl3的沸点为61.2℃,所以在110℃或100℃反应时各物质均为气态,110℃时,实验2达到平衡,CCl4的转化率为50%,则其浓度变化量为0.5mol/L,则:
               CCl4(g)+H2(g)?CHCl3(g)+HCl(g)
起始浓度(mol/L):1       1      0        0
变化浓度(mol/L):0.5     0.5    0.5      0.5
平衡浓度(mol/L):0.5     0.5    0.5      0.5
平衡常数K=$\frac{c(CHC{l}_{3})×c(HCl)}{c(CC{l}_{4})×c({H}_{2})}$=$\frac{0.5×0.5}{0.5×0.5}$=1,
故答案为:1;
(2)实验l中等效为在实验2平衡的基础上再加入0.2mol氢气,平衡正向移动,CCl4的转化率大于实验2中的转化率,即实验l中,CCl4的转化率>50%,故答案为:大于;
(3)实验3等效为在实验2的基础上降低温度,由于不知道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不能确定降低温度平衡移动方向,所以无法判断转化率的大小,故答案为:D;
(4)由图象可知,氢气浓度越大反应越快,消耗CCl4的百分率变化就越快,相反就比较慢,所以H2起始浓度为2mol/L时,消耗CCl4的百分率变化曲线是c,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与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常数计算等,难度中等,注意掌握三段式计算与平衡常数的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已知铜和浓硫酸可以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反应方程式已配平):Cu+2H2SO4(浓)═CuSO4+A↑+2H2O
试通过计算和推理完成下面的问题:
(1)A物质可以导致酸雨的形成.则A应该属于d(用字母代号填写)
a.酸      b.碱      c.盐      d.酸性氧化物     e.碱性氧化物
A物质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已知MnO4-→Mn2+请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4-+5SO2+2H2O═5SO42-+2Mn2++4H+,并计算吸收标准状况下4.48L的A物质需2mol/L的KMnO4溶液40 mL
(2)一定量的铜片与100mL 18mol/L 的浓H2SO4充分反应,如果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 0.2mol电子,生成的CuSO4的质量为16g,生成的A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 (假设气体全部逸出).
(3)将反应后所得到的溶液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请写出此过程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2++SO42-+2OH-+2H+=2H2O+BaSO4↓、Ba2++SO42-+2OH-+Cu2+=Cu(OH)2↓+Ba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HClO溶液的方法之一.某《化学教育》杂志报道了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一、定性研究:
①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mL饱和氯水,使之充分反应,观察现象.
②过滤,将滤液滴在有色布条上,发现其比氯水的漂白性更强;
③为了确定反应产物,将滤液分为三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第一份与石灰水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第二份与稀盐酸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将第三份加热,看到溶液变浑浊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
经检测,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均为CO2
请回答:
(1)实验①中观察到的现象为产生少量无色气泡,碳酸钙逐渐溶解,溶液淡黄绿色消失;
(2)反应后所得的溶液漂白性增强的原因是CaCO3消耗了氯水中的HCl,使Cl2+H2O?HCl+HClO平衡向右移动,HClO浓度增大;
(3)依据上述实验可推知,②的滤液中的溶质除CaCl2、HClO外,还含有Ca(HCO32
(4)实验③中产生大量无色气体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HCO3-=CO2↑+H2O.
实验二、定量研究:
在圆底烧瓶底部,有一用塑料网包住的过量块状碳酸钙和150mL饱和氯水,按如图所示装置实验,待不再产生气泡后,将塑料网中剩余的石灰石提出液面,密封后再加热、煮沸烧瓶中的液体,直到量筒中的气体不再增加.
请回答:
(5)为减少用装置Ⅲ收集气体过程CO2因溶解而  造成的损失,且水槽中仍然为水,请你对装置Ⅲ进行改进,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导管末端再连接长导管,使导管的出口接近量筒底部.
(6)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上述实验,测得塑料网内的碳酸钙质量减少Ag,总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BL,发现$\frac{BL}{{{22}{.4L/mol}}}$明显小于$\frac{Ag}{100g/mol}$.若不考虑实验操作和CO2的溶解等因素造成的误差,从化学反应原理来看,导致这一大小关系的原因是碳酸钙与氯水反应生成的Ca(HCO32 受热时,除生成 CO2 外,还生成了CaCO3
(7)实验后发现,装置Ⅱ中的液体增多了,其原因是从圆底烧瓶蒸出的水蒸气在广口瓶中冷凝、聚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Fe、Al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Fe、Al的卤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等均为重要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Al(OH)3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某课外兴趣小组用铝、稀硫酸、烧碱为原料,制备一定量的Al(OH)3.他们分别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Al   硫酸  Al2(SO43   氢氧化钠  Al(OH)3
方案二:Al   氢氧化钠  NaAlO2   硫酸  Al(OH)3
从节约药品的角度思考,你认为哪一种方案好?方案二较好;
(2)请写出AlCl3溶液与过量的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
(3)已知反应:3Br2+6FeCl2=4FeCl3+2FeBr3,向1L 0.4mol/L的FeBr2溶液中通入6.72L Cl2(标准状况),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用总方程式表示)3Cl2+4Fe2++2Br-=6Cl-+4Fe3++Br2
(4)已知铁的某种氧化物化学式为FexO(x<1),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6.3%,则FexO中x值(精确至0.01)为0.92,该氧化物中的Fe分别为Fe2+、Fe3+,计算n(Fe2+):n(Fe3+)=19:4;
(5)在铁与铜的混合物中,加入不足量的稀硝酸,反应后剩余金属m1 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充分振荡后,剩余金属m2 g,则m1大于(填“小于”、“大于”或“等于”)m2
(6)以铁为阳极,铝为阴极,对足量的NaOH溶液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得到4mol Fe(OH)3沉淀,此间共消耗的水的物质的量为10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一定条件下,对于反应A(g)+2B(g)?2C(g),若A、B、C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平衡时A、B、C浓度分别为0.1mol.L-1、0.2mol.L-1和0.08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1:c2>1:2
B.A和B的转化率不相等
C.平衡时,B和C的生成速率之比1:1
D.c2的取值范围为0<c2<0.28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合成氨技术的创立开辟了人工固氮的重要途径,其研究来自正确的理论指导,合成氨反应N2+3H2?2NH3的平衡常数K值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360440520
K值0.0360.0100.0038
(1)①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理由是随温度升高,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
②理论上,为了增大平衡时H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ad(填字母序号).
a.增大压强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c.升高温度  d.及时分离出产物中的NH3
(2)原料气H2可通过反应CH4(g)+H2O(g)?CO(g)+3H2(g)获取,已知该反应中,当初始混合气中的$\frac{n({H}_{2}O)}{n(C{H}_{4})}$恒定时,温度、压强对平衡混合气中CH4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图中,两条曲线表示压强的关系是p1<p2(填“>”、“=”或“<”).
②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原料气H2还可通过反应CO(g)+H2O(g)?CO2(g)+H2 (g)获取.
①T℃时,向容积固定为5L的容器中充入1mol水蒸气和1mol CO,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O的浓度为0.08mol•L-1,则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为2.25.
②保持温度仍为T℃,改变水蒸气和CO的初始物质的量之比,充入容积固定为5L的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描述能够说明体系处于平衡状态的是cd(填字母序号).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CO2的同时消耗a mol H2
d.混合气中n(CO):n(H2O):n(CO2):n(H2)=1:16:6: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CO2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3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2)滴加浓硝酸之前,需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CO2,其目的是排出体系中的空气,防止NO被氧化成NO2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4H++2NO3-=Cu2++2NO2↑+2H2O.
(4)装置②的作用是将NO2转化为N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NO2+H2O=2HNO3+NO.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装置③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试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a bc d.(可多选)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氧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近年来,我国储氢纳米碳管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用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中常伴有大量碳纳米颗粒(杂质),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C+2K2Cr2O7+8H2SO4═3CO2↑+2K2SO4+2Cr2(SO43+8H2O
请完成并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其中氧化剂是K2Cr2O7,氧化产物是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5H12的烷烃,含有3个甲基结构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
B.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甲苯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
D.相同质量的甲烷和乙烷完全燃烧,乙烷耗氧量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