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以FeBr2溶液为原料回收溴,并制取铁红,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如图:

请回答:
(1)a过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4Br-+3Cl2=2Fe3++2Br2+6Cl-
(2)热空气的作用是从溶液中吹出溴蒸气.
(3)b过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3NH3•H2O=Fe(OH)3↓+3NH4+

分析 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溴单质的溶液1,溶液1中通入热空气吹出溴单质冷凝得到液溴,溶液2主要为氯化铁溶液加入氨水过滤得到氢氧化铁沉淀,灼烧得到氧化铁,
(1)a过程是足量氯气氧化亚铁离子和溴离子生成铁离子和溴单质;
(2)热空气是利用溴的挥发性,从溶液中吹出溴单质;
(3)b过程是氯化铁溶液和一水合氨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铵.

解答 解:(1)a过程是足量氯气氧化亚铁离子和溴离子生成铁离子和溴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
故答案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
(2)热空气是利用溴的挥发性,从溶液中吹出溴单质,热空气的作用是:从溶液中吹出溴蒸气,故答案为:从溶液中吹出溴蒸气;
(3)b过程是氯化铁溶液和一水合氨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H4+
故答案为:Fe3++3NH3•H2O=Fe(OH)3↓+3NH4+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转化关系、反应产物产物和反应过程的分析判断,注意铁及其化合物性质和溴单质制备的原理的掌握,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金刚烷结构如图,其结构非常对称,1H-NMR谱中只有两个信号.
(1)请写出金刚烷的分子式C10H16,其二氯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6种.
(2)四氮金刚烷(乌洛拖品)是金刚烷中的四个碳原子被氮原子取代的产物,其结构也具有很好的对称性.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拖品.甲醛的分子式为CH2O,合成时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3)金刚乙烷、金刚乙胺等已经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人感染禽流感,已知金刚乙烷可通过下列转化生成金刚乙胺;
$→_{I}^{Cl_{2}}$M$→_{II}^{NH_{3}}$
①金刚乙烷的一氯取代有5种.
②若反应I、II均为取代反应,且M的分子式为C12H19Cl.写出反应II生成的另一种产物是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或结论
A将某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气体生成,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中有CO32-
B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该原溶液一定含有SO42-
C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后,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再将上层液体从下端管口放出取出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
D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气体产生,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显蓝色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震惊全国的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中,因爆炸冲击导致氰化钠泄漏而造成环境污染,可以通过喷洒双氧水或硫代硫酸钠溶液来处理.
资料:氰化钠化学式NaCN(N元素-3价),白色结晶颗粒,剧毒,易溶于水
(1)NaCN用双氧水处理后,产生一种酸式盐和一种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N+H2O2+H2O═NaHCO3+NH3↑.
(2)某化学兴趣小组实验室制备硫代硫酸钠(Na2S2O3),并检测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能否达标排放.
【实验一】实验室通过图装置制备Na2S2O3
①a装置中盛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圆底烧瓶;
b装置的作用是安全瓶或防倒吸.
②c装置中的产物有Na2S2O3和CO2等,d装置中的溶质有NaOH、Na2CO3,还可能有Na2SO3
③实验结束后,在e处最好连接盛NaOH溶液(选填“NaOH溶液”、“水”、“CCl4”中任一种)的注射器,再关闭K2打开K1,目的是防止拆除装置时污染空气
【实验二】测定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
已知:
①废水中氰化钠的最高排放标准为0.50mg/L.
②Ag++2CN-=[Ag (CN)2]-,Ag++I-=AgI↓,AgI呈黄色,且CN-优先与Ag+反应.
实验如下:
取25.00mL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KI溶液作指示剂,用1.000×10-4 mol/L的标准AgNO3溶液滴定,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2.50mL.
④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出现黄色沉淀,且半分钟内不消失
⑤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为0.98mg/L,不能(选填“能”、“不能”)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几种物质在酸性溶液中的还原性强弱顺序如下:SO2>I->Fe2+>H2O2.据此判断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2Fe3++SO2+2H2O=2Fe2++SO42-+4H+B.H2O2+H2SO4=SO2↑+O2↑+2H2O
C.SO2+I2+2H2O=H2SO4+2HID.2Fe3++2I-=2Fe2++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锰(Mn)、钴(Co)都是重要的过渡元素,其氧化物常用作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
I、
(1)工业上用图1所示装置制备MnO2.接通电源后,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n2++2H2O-2e-=MnO2+4H+,当生成1mol MnO2,则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m左-△m右)为89g.

(2)已知25℃、101kPa时,Mn(s)+O2(g)═MnO2(s)△H=-520kJ•mol-1
S(s)+O2(g)═SO2(g)△H=-297kJ•mol-1
Mn(s)+S(s)+2O2(g)═MnSO4(s)△H=-1065kJ•mol-1,则SO2与MnO2反应生成无水MnSO4的热化学方程式为MnO2(s)+SO2(g)=MnSO4(s)△H=-248kJ/mol.
II、利用钴渣[含Co(OH)3、Fe(OH)3等]制备钴氧化物的工艺流程如图2:
(1)溶解还原过程中Co(OH)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o(OH)3+4H++SO32-=2Co2++SO42-+5H2O;
(2)铁渣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
(3)CoC2O4是制备钴的氧化物的重要原料.二水合草酸钴(CoC2O4•2H2O)在空气中受热 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曲线中300℃及300℃以上所得固体均为钴氧化物.
①通过计算确定C点剩余固体的化学成分为Co3O4(填化学式);
②写出B点对应的物质与O2在225℃~300℃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oC2O4+2O2$\frac{\underline{\;\;△\;\;}}{\;}$Co3O4+6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密闭容器中,将2.0mol CO与10mol H2O混合加热到800℃,达到下列平衡:CO(g)+H2O(g)?CO2(g)+H2(g)   K=1.0  则CO转化为CO2的转化率(  )
A.83%B.17%C.50%D.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氯碱厂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NaOH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1)粗盐中含CaCl2、MgCl2等杂质,写出精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l2+Na2CO3=CaCO3↓+2NaCl,MgCl2+2NaOH=Mg(OH)2↓+2NaCl.
(2)如果粗盐中SO42-含量较高,必须添加钡式剂除去SO42-,该钡试剂可以是AC
A、Ba(OH)2  B、Ba(NO32  C、BaCl2
(3)电解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frac{\underline{\;通电\;}}{\;}$2NaOH+H2↑+Cl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附近产生的气体是Cl2,检验该气体可使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现象是试纸变为蓝色.
(4)氯碱工厂生产的氯气和氢气可以进一步用于生产盐酸,主要过程如下:

其中关键的一步为氯气和氢气在燃烧管口燃烧生成HCl,氯气有毒,应采取的措施是先通H2,再通Cl2;通H2点燃后再通Cl2.合成盐酸厂要求合成气中的HCl的含量要大于97%,试用最简便的方法进行分析是否含量大于97%用100 mL刻度瓶收集满HCl气体,置于水中,水升至97 mL以上即认为符合要求.
(5)氯碱工厂生产的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用于制取“84消毒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6)某同学欲证明盐酸与氯化氢气体性质不同,他分别向A、B、C三支洁净试管中各放入一片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然后往A试管内加入盐酸,试纸显红色,往B试管中通入干燥的氯化氢气体,试纸显蓝色.最后向C试管中加入物质H2O(填化学式),他之所以加入这种物质的理由是证明单独的氯化氢气体或水均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化学反应中,能用离子方程式 H++OH-═H2O 表示的是(  )
A.2H2+O2═2H2OB.HCl+NaOH═NaCl+H2O
C.2HCl+Cu(OH)2═CuCl2+2H2OD.Ba(OH)2+H2SO4═BaS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