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质量数为31的磷原子:3115PB.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CaCl2的电子式:D.明矾的化学式:Al2(SO43

分析 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
B.氟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9,最外层含有7个电子;
C.两个氯离子不能合并;
D.明矾为十二水合硫酸铝钾.

解答 解:A.质量数为31的磷原子的质量数=15+16=31,该原子正确的表示方法为:3115P,故A正确;
B.氟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都是9,其正确的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
C.氯化钙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中需要标出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氯化钙正确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
D.明矾化学式中含有结晶水,其正确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涉及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符号、化学式等知识,注意掌握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试题培养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浓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砷(As)是第四周期ⅤA族元素,可以形成As2S3、As2O5、H3AsO3、H3AsO4等化合物,有着广泛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工业上常将含砷废渣(主要成分为As2S3)制成浆状,通入O2氧化,生成H3AsO4和单质硫.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s2S3+5O2+6H2O=4H3AsO4+6S.该反应需要在加压下进行,原因是加压反应速率增大,而且平衡右移,可提高生产效率.
(3)已知:As(s)+$\frac{3}{2}$H2(g)+2O2(g)=H3AsO4(s)△H1
H2(g)+$\frac{1}{2}$O2(g)=H2O(l)△H2
2As(s)+$\frac{5}{2}$O2(g)=As2O5(s)△H3
则反应As2O5(s)+3H2O(l)=2H3AsO4(s)的△H=2△H1-3△H2-△H3
(4)298K时,将20mL 3x mol•L-1 Na3AsO3、20mL 3x mol•L-1 I2和20mL NaOH溶液混合,发生反应:AsO33-(aq)+I2(aq)+2OH-?AsO43-(aq)+2I-(aq)+H2O(l).溶液中c(AsO43-)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下列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ac(填标号).
a.溶液的pH不再变化
b.v(I-)=2v(AsO33-
c.c (AsO43-)/c (AsO33-)不再变化
d.c(I-)=y mol•L-1
②tm时,v大于 v(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tm时v小于 tn时v(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tm时AsO43-浓度更小,反应速率更慢.
④若平衡时溶液的pH=14,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frac{4{y}^{3}}{(x-y)^{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五氮阴离子盐(N56(H3O)3(NH44Cl(用R代表).回答下列问题:
(1)氮原子价层电子对的轨道表达式(电子排布图)为
(2)元素的基态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气态负一价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作第一电子亲和能(E1).第二周期部分元素的E1变化趋势如图(a)所示,其中除氮元素外,其他元素的E1自左而右依次增大的原因是同周期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半径逐渐减小,故结合一个电子释放出的能量依次增大;氮元素的E1呈现异常的原因是N的2p能级处于半充满状态,相对稳定,不易结合电子.
(3)经X射线衍射测得化合物R的晶体结构,其局部结构如图(b)所示.
①从结构角度分析,R中两种阳离子的相同之处为ABD,不同之处为C.(填标号)
A.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B.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C.立体结构
D.共价键类型
②R中阴离子N5-中的σ键总数为5个.分子中的大π键可用符号Πmn表示,其中m代表参与形成的大π键原子数,n代表参与形成的大π键电子数(如苯分子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Π66),则N5-中的大π键应表示为Π56
③图(b)中虚线代表氢键,其表示式为(NH4+)N-H…Cl、(H3O+)O-H…N、(NH4+)N-H…N.

(4)R的晶体密度为dg•cm-3,其立方晶胞参数为anm,晶胞中含有y个[(N56(H3O)3(NH44Cl]单元,该单元的相对质量为M,则y的计算表达式为$\frac{d×(a×1{0}^{-7})^{3}×{N}_{A}}{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小组在验证反应“Fe+2Ag+=Fe2++2Ag”的实验中检测到Fe3+,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
向硝酸酸化的0.05mol•L-1硝酸银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
(1)检验产物
①取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加入足量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酸化,固体未完全溶解(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Ag.
②取上层清液,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2+
(2)针对“溶液呈黄色”,甲认为溶液中有Fe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Fe3+,乙依据的原理是Fe+2Fe3+=3Fe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验:
①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变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取样时间/min现象
3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30产生白色沉淀;较3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min时加深
120产生白色沉淀;较30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 0min时变浅
(资料:Ag+与SCN-生成白色沉淀AgSCN)
②对Fe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Fe3+
假设b:空气中存在O2,由于4Fe2++O2+4H+=4Fe3++2H2O(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Fe3+
假设c:酸性溶液中NO3-具有氧化性,可产生Fe3+
假设d:根据白色沉淀现象,判断溶液中存在Ag+,可产生Fe3+
③下列实验Ⅰ可证实假设a、b、c不是产生Fe3+的主要原因.实验Ⅱ可证实假设d成立.
实验Ⅰ:向硝酸酸化的NaNO3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不同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3min时溶液呈浅红色,30min后溶液几乎无色.
实验Ⅱ:装置如图.其中甲溶液是FeCl2/FeCl3,操作及现象是按图连接好装置,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3)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方程式推测实验ⅰ~ⅲ中Fe3+浓度变化的原因:i→ii Ag++Fe2+=Ag+Fe3+,反应生成Fe3+的使Fe3+增加,红色变深,ii→iii 空气中氧气氧化SCN-,红色变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Fe3+、Mg2+、SCN -、Cl -
B.c(H+)/c(OH-)=1×10 -12的溶液中:K+、Na+、CO32-、NO3-
C.c(Fe2+ )=1 mol•L-1的溶液中:K+、NH4+、MnO4-、SO42-
D.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a+、NH4+、SO42-、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葡萄糖能水解生成2molCH3CH2OH和2molCO2
B.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Na2SO4、CuSO4溶液,都会因盐析产生沉淀
C.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1mol油脂完全水解生成1mol甘油和3 mol高级脂肪酸(盐)
D.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二者反应原理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实验操作所得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A将AlC13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白色固体,成分为纯净的AlC13
B将少量Na2SO3样品溶于水,滴加足量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Na2SO3己变质
C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时,仰视读数所量取的浓硫酸体积偏大
D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12溶液变黄,则C12的氧化性强于Fe3+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考古时利用A元素的某种同位素可以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A原子的最外层比B原子的最外层少2个电子,A、B、C三种元素能组成离子化合物C2AB3,B、D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E、D、A
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B、D、E
C.B、C、E形成的共价化合物CEB可以用来杀菌消毒
D.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D、E、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