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盛有N2,H2混合气.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含有N2:0.6mol、H2:0.8mol,NH3:0.2mol,求:
(1)N2和H2的起始浓度;
(2)N2的转化率.

分析 (1)设N2和H2的起始浓度分别为a mol•L-1、b mol•L-1,因为密闭容器容积为2L,则N2和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a mol、2b mol,由三行式分析,根据△n之比等于相应计量数之比列出比例式解题;
(2)平衡时N2的转化率是=$\frac{转化的氮气的物质的量}{氮气起始的物质的量}$×100%.

解答 解:(1)设N2和H2的起始浓度分别为a mol•L-1、b mol•L-1,因为密闭容器容积为2L,则N2和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a mol、2b mol,根据三行式分析求解:
        N2 +3H2 $?_{催化剂}^{高温、高压}$     2NH3
        1       3                  2
n(始) 2a      2b                  0
△n    2a-0.6   2b-0.8             0.2
n(平)   0.6     0.8              0.2
根据△n之比等于相应计量数之比列出比例式:$\frac{2a-0.6}{2b-0.8}$=$\frac{1}{3}$,$\frac{2a-0.6}{0.2}$=$\frac{1}{2}$,$\frac{2b-0.8}{0.2}$=$\frac{3}{2}$,解得:a=0.35,b=0.55;
答:N2和H2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35mol•L-1、0.55mol•L-1
(2)平衡时N2的转化率=$\frac{转化的氮气的物质的量}{氮气起始的物质的量}$×100%,转化的氮气的物质的量为(2a-0.6)mol,氮气起始的物质的量为2a,
则平衡时N2的转化率=$\frac{2a-0.6}{2a}$×100%=$\frac{2×0.35-0.6}{2×0.35}$×100%=14.3%,
答:N2的转化率为14.3%.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中最常用的计算方法即三行式,再利用物质的量变化之比与相应化学计量数之比相等建立关系式求解,以及转化率计算,都是化学平衡中的基础知识,题目简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Ⅰ.实验室常用如图中的装置制备乙炔并检验乙炔的性质:
(1)实验室制备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2+2H2O→C2H2↑+Ca(OH)2
(2)实验过程中,为减缓生成乙炔的速率,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常利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
(3)B中试剂是硫酸铜溶液;
(4)若C中试剂是溴水,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褪色.
Ⅱ.利用上述装置还可以验证醋酸、苯酚、碳酸的酸性强弱.
(1)A中固体试剂是b(选填序号);
a.醋酸钠      b.碳酸氢钠     c.苯酚钠
(2)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有同学认为没有B装置,也可以验证酸性的强弱,你认为合理吗?不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若不合理,原因是:乙酸有挥发性且能和苯酚钠反应,干扰CO2与苯酚钠的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1所示是一个电化学装置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乙池是电解池(填“原电池”、“电解池”或“电镀池”).
(2)Cu电极的名称是正极(填“正极”、“负极”、“阴极”或“阳极”).
(3)闭合K之前,向乙池中滴加酚酞溶液,闭合K之后,Fe附近的现象是溶液变红乙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NaOH+Cl2↑+H2↑.
(4)利用丙池进行电镀铜,C极的电极材料为铜
(5)近几年开发的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2,电池中的质子交换膜只允许质子和水分子通过.则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CH3OH+H2O-6e-=CO2+6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钴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含钴化合物作为颜料,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机械制造、磁性材料等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Co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74s2

(2)酞菁钴近年来在光电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光动力学中的光敏剂、催化剂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结构如图2所示,中心离子为钴离子.
①酞菁钴中三种非金属原子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C>H,
(用相应的元素符号作答);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2
②与钴离子通过配位键结合的氮原子的编号是2,4;
(3)CoCl2中结晶水数目不同呈现不同的颜色.
 CoCl2•6H2O(粉红)$\stackrel{325.3K}{?}$ CoCl2•2H2O(紫红)$\stackrel{363K}{?}$CoCl2•H2O(蓝紫)$\stackrel{393K}{?}$CoCl2(蓝色)
CoCl2可添加到硅胶(一种干燥剂,烘干后可再生反复使用)中制成变色硅胶.简述硅胶中添加CoCl2的作用:随着硅胶的吸湿和再次烘干,二氯化钴在结晶水合物和无水盐间转化,通过颜色的变化可以表征硅胶的吸湿程度;
(4)用KCN处理含Co2+的盐溶液,有红色的Co(CN)2析出,将它溶于过量的KCN溶液后,可生成紫色的[Co(CN)6]4-,该配离子具有强还原性,在加热时能与水反应生成淡黄色[Co(CN)6]3-,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o(CN)6]4-+2H2O=2[Co(CN)6]3-+H2↑+2OH -
(5)Co的一种氧化物的晶胞如图2所示,在该晶体中与一个钴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钴原子有12个;筑波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一个科研小组发现了在 5K 下呈现超导性的晶体,该晶体具有CoO2的层状结构(如下图所示,小球表示Co原子,大球表示O原子).下列用粗线画出的重复结构单元示意图3不能描述CoO2的化学组成的是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一般情况下,较强的氧化剂[如MnO2、KMnO4、KClO3、K2Cr2O7、Ca(ClO)2等]氧化浓盐酸时有如下反应规律:
氧化剂+浓盐酸→金属氧化物+水+氯气
现将a g漂白精(过量)放入b Lcmol•L-1的浓盐酸中反应,欲测定盐酸被漂白精氧化的最低浓度d,需要测定反应生成Cl2的质量m或体积V.

(1)从图中选择正确且必要的仪器,装配成测量Cl2的装置(不含Cl2的发生装置)
①测定Cl2的质量时各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b,c,d,e.
②测定Cl2的体积时可选择的仪器有D、E(填编号).
(2)两种测量Cl2的方法从操作上选择,哪一种更简便?答:测体积较方便.
(3)若选择测量Cl2体积,则读数时应注意:①将气体冷却至室温,②将量筒和集气瓶中液面调节至相平,③视线与液面相平.
(4)若选择测量Cl2的质量时结果测出的值偏大,则可能的原因是:①气体未净化,②碱石灰吸收了空气中的水或CO2(写出两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配制浓度为2mol•L-1的NaOH100mL,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时,天平读数将(  )
A.等于8.0gB.等于8.00gC.大于8.0gD.等于0.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2NH3(g),在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B.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
C.点d (t1时刻)和点e (t2时刻)处n(N2)不一样
D.若开始充入1mol N2及足量H2,提供适当条件,可得2mol 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Ⅰ)甲同学在a、b、c三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mL水,再分别滴加几滴酚酞溶液,依次加入大小相近的锂、钠、钾块,观察现象.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是比较锂、钠、钾的金属性强弱;反应最剧烈的是c.
(Ⅱ)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他设计了如图装置以验证氮、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可直接证明三种酸的酸性强弱,已知A是强酸,可与铜反应;B是块状固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可看到有大量气泡D产生;烧杯中可观察到白色沉淀C生成.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HNO3、CNa2SiO3、DCO2
(2)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2+SiO32-+H2O═H2SiO3↓+CO32-
(3)碳、氮、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顺序为N>C>Si.
(4)丙同学认为乙同学设计的实验不够严谨,应该在B和C之间增加一个洗气装置,该装置中应盛放饱和NaHCO3(填试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表是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根据A-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合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周期
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
1A
2DEG
3BCJFHI
(1)表中元素,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Ar,可用于制半导体材料的元素是Si.
(2)B的简单阳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3)在B、C、D、E、F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
(4)A分别与D、E、G形成的化合物中,最稳定的HF.
(5)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NaOH,酸性最强的是HClO4.呈两性的是Al(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