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定次数 | 1 | 2 | 3 | 4 |
KMnO4溶液体积/mL | 20.60 | 20.02 | 20.00 | 19.98 |
分析 由实验装置可知,A中发生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B中吸收挥发的硝酸和生成的二氧化氮,C中发生2NO+Na2O2═2NaNO2,D中高锰酸钾吸收尾气NO,
(1)装置A烧瓶中,碳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水;
(2)B装置中,NO2与水反应生成NO,同时铜与稀硝酸反应也生成NO;根据仪器构造可知;
(3)c中产物不仅有亚硝酸钠,还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那么NO中混有CO2、NO2,可以在B、C之间增加装有碱石灰或生石灰的装置E,以吸收杂质CO2、NO2;
(4)根据题目信息酸性KMnO4溶液可将NO2-氧化为NO3-分析;
(5)第一组实验数据消耗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体积偏大,
A.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导致标准液被稀释,标准液浓度减小;
B.达到过程中锥形瓶不需要干燥,不影响待测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C.滴定终了仰视读数,读出的是凹液面下方读数,读数比实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
D.滴定终了俯视读数,读出的是凹液面上方读数,读数比实际读数偏小;
(6)第一组数据舍弃,计算出其它3组消耗标准液的平均体积,再结合反应方程式计算出样品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及质量分数.
解答 解:(1)装置A烧瓶中,碳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水,方程式为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故答案为:C+4HNO4(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2)B装置中,NO2与水反应生成NO,同时铜与稀硝酸反应也生成NO;盛装浓硝酸的仪器为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将NO2转化为NO,同时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或制取NO);分液漏斗;
(3)c中产物不仅有亚硝酸钠,还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那么NO中混有CO2、NO2,可以在B、C之间增加装有盛放碱石灰的干燥管(或U形管),以吸收杂质CO2、NO2;
故答案为:碱石灰;
(4)酸性KMnO4溶液可将NO2-氧化为NO3-,MnO4-被还原成Mn2+,酸性高锰酸钾会褪色,则检验装置C中NaNO2的放法为:取少量装置C中产物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若溶液紫色褪去,说明C中产物含有NaNO2;
故答案为:取少量装置C中产物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若溶液紫色褪去,说明C中产物含有NaNO2;
(5)第一组实验数据消耗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体积偏大,会导致测量结果偏高,
A.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导致标准液被稀释,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标准液体积会偏大,故A正确;
B.锥形瓶不需要干燥,所以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不影响测定结果,故B错误;
C.滴定终了仰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大,计算出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故C正确;
D.滴定终了俯视读数,滴定管读数偏小,计算出的标准液体积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6)由于第一组数据偏高,应该舍弃;其它三组消耗标准液平均体积为:$\frac{20.02+20.00+19.98}{3}$mL=20.00mL,
25mL样品消耗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1000mol/L×0.02L=0.002mol,则250mL样品溶液会消耗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002mol×$\frac{250mL}{25mL}$=0.02mol,根据化合价变化可得反应关系式:2MnO4-~5NO2-,则4.000g样品中含有亚硝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02mol×$\frac{5}{2}$=0.05mol,质量为69g/mol×0.05mol=3.45g,所以反应后的固体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为:$\frac{3.45g}{4.000g}$×100%=86.25%;
故答案为:86.25%或0.8625.
点评 本题考查了探究物质组成、测量物质含量的方法,题目难度较大,涉及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和滴定操作及误差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分析、化学计算等知识,明确实验原理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化学计算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B | C | D |
钢闸门容易被腐蚀 | a、b均为惰性电极,b极反应是:O+4OH--4e-=2H2O | 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 电池工作一段时间 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冰的能量高 | |
B. | “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 |
C. | “爆竹声中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爆炸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 |
D. | “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甲表示工业上用CO生成甲醇的反应CO(g)+2H2(g)?CH2OH(g),该反应的△H=-91kJ•mol-1 | |
B. | 图乙表示已达到平衡的某反应,在t0时改变某一条件后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入催化剂 | |
C. | 图丙中若K1闭合,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升高;若K2闭合,电路中通过0.002NA个电子时,两极理论上共产生0.002mol气体 | |
D. | 图丁表示盐酸滴加0.1 mol•L-1NaOH溶液的得到的滴定曲线,该实验的指示剂最好选取酚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砝码质量/g | 50 | 20 | 20 | 10 | 5 |
称量(取用砝码)过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