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下列烷烃的系统命名中,不正确的是(  )
A.3,4-二甲基戊烷B.2,3-二甲基丁烷
C.2,2-二甲基丁烷D.2,2,3,3-四甲基丁烷

分析 烷烃命名原则:
①长-----选最长碳链为主链;
②多-----遇等长碳链时,支链最多为主链;
③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
④小-----支链编号之和最小.看下面结构简式,从右端或左端看,均符合“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的原则;
⑤简-----两取代基距离主链两端等距离时,从简单取代基开始编号.如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解答 解:A、3,4-二甲基戊烷不是从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应该为2,3-二甲基戊烷,故A错误;
B、2,3-二甲基丁烷,符合烷烃的命名原则,故B正确;
C、2,2-二甲基丁烷,符合烷烃的命名原则,故C正确;
D、2,2,3,3-四甲基丁烷符合烷烃的命名原则,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命名,题目难度不大,该题注重了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检验和训练,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有机物的命名原则,然后结合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灵活运用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模拟工业制造硫酸的生产过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装置A用来制取氧气,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 $\frac{\underline{\;MnO_{2}\;}}{\;}$2H2O+O2↑或2Na2O2+2H2O=4NaOH+O2↑;
(2)燃烧炉内放一定量黄铁矿粉末,在高温条件下和A装置制出的氧气充分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4FeS2+11O2$\underline{\underline{高温}}$2Fe2O3+8SO2,在该反应中O2做氧化剂,若消耗了12gFeS2有1.1mol电子发生了转移;
(3)C装置为净化装置,若无该装置,将混合气体直接通入D装置,除对设备有腐蚀外,还会造成的后果是催化剂中毒;
(4)如果D装置的温度是400℃~500℃,在常压下生成0.1molSO3,可放出9.83kJ的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SO3(g)+O2(g)=2SO2(g)△H=-196.6KJ/mol,并回答在工业中不采取加压措施的原因反应常压下二氧化硫转化率已经很大,增大压强二氧化硫转化率增大不多,且对设备要求高;
(5)为检验从接触室出来的气体成分,甲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①A中盛放的试剂是BaCl2溶液;
②B中盛放98.3%浓硫酸的作用是除SO3气体,乙同学提出可用饱和NaHSO3溶液代替98.3%的浓硫酸,请你判断乙同学的方案不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说明理由SO3与NaHSO3反应生成SO2,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③C中盛放的试剂是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其作用是检验并吸收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8g硫磺在 O2中完全燃烧生成SO2气体,放出的热量是74.2KJ,则生成标准状况下的二氧化硫体积是5.6L,热化学方程式为S(s)+O2(g)=SO2(g);△H=-296.8KJ/mol.产生的SO2用NaOH溶液吸收,最少需要NaOH0.2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工业上制备合成气的工艺主要是水蒸气重整甲烷:CH4(g)+H2O(g)?CO(g)+3H2(g);△H=+206kJ/mol,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H4和1mol H2O,测得CH4(g)和CO(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min时用CH4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75 mol•L-1•min-1
B.使用高效催化剂能够增大CO的产率
C.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1875
D.升高温度能使$\frac{c(C{H}_{4})}{c(CO)}$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1)某学生实验小组用50mL0.50mol•L-1的盐酸与50mL0.55mol•L-1的NaOH溶液在如图1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①图中装置缺少的一种仪器,该仪器名称为 环形玻璃搅拌棒 
②将反应混合液的最高温度记为反应的终止温度.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小烧杯内残留有水,会使测得的反应热数值偏小
B.可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醋酸代替稀盐酸溶液进行实验
C.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
D.酸、碱混合时,应把量筒中的溶液缓缓倒入烧杯的溶液中,以防液体外溅.
④如果用相同体积和相同浓度的氨水代替上述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如图2装置A中Cu极板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e-=H2↑,B中是浓度均为0.1mol/L的NaCl、CuSO4混合溶液,溶液体积为500ml,M、N均为石墨电极,当装置A中Zn棒质量减少6.5g时,N上质量增加3.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9.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序数逐渐增大.X为非金属元素,且X、W同主族,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Y的氢化物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试推断:X、Y、Z的元素符号分别是:C、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50mL 0.50mol/L盐酸跟50mL 0.55mol/L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 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反应热.
(1)烧杯间填满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
(2)大烧杯上若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3)如图所示,仪器A的名称是环形玻璃搅拌棒;在实验过程中,如果不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直接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则测得的△H>-57.3KJ/mol(填“>”、“<”或“=”);
(4)实验中改用80mL 0.50mol/L盐酸跟100mL 0.55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相等(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与实验过程中试剂的用量无关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6)理论上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写出稀硝酸和稀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HNO3(aq)+KOH(aq)=KNO3(aq)+H2O(l);△H=-57.3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将铜屑加入Fe3+溶液中:2Fe3++Cu═2Fe2++Cu2+
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4+8H+═3Fe3++4H2O
C.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Fe2++Cl2═Fe3++2Cl-
D.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NH4Cl的电子式:
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_{8}^{18}$O
D.HBr的形成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