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某化学实验小组想要了解市场上所售食用白醋(主要是醋酸的水溶液)的准确浓度,现从市场上买来一瓶某品牌食用白醋,在实验室中用标准NaOH溶液对其进行滴定.下表是4种常见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石蕊甲基橙甲基红酚酞
变色范围(pH)5.0~8.03.1~4.44.4~6.28.2~10.0
(1)向锥形瓶中移取一定体积的白醋所用的仪器是酸式滴定管,该实验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锥形瓶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
(2)如图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若A与C刻度间相差1mL,A处的刻度为25,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应为25.40mL.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假设每次所取白醋体积均为VmL,NaOH标准液浓度为c mo1/L,三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消耗NaOH溶液体积/mL26.0225.3525.30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CD
A.实验结束时俯视滴定管中液面,读取滴定终点时NaOH溶液的体积
B.滴加NaOH溶液过快,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
C.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装液前用蒸馏水润洗过,未用标准液润洗
D.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过,后两次未润洗,
(4)根据所给数据,写出计算该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C=$\frac{c×(25.35+25.30)}{2V}$.

分析 (1)精确量取酸性溶液应该用酸式滴定管;根据酸碱反应生成了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应选择碱性变色范围内的指示剂;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判断终点,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为无色,达到终点溶液稍显碱性,溶液变成浅红色;
(2)A与C刻度间相差1ml,说明每两个小格之间是0.1mL,A处的刻度为25,据此确定B的刻度,注意滴定管的上面数值小,下面数值大;
(3)根据所用过程判断不当操作对相关物理量的影响;
(4)根据化学方程式CH3COOH+NaOH═CH3COONa+H2O计算醋酸的浓度.

解答 解:(1)向锥形瓶中移取一定体积的白醋所用的仪器是酸式滴定管量取;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醋酸钠,醋酸钠属于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应选择碱性变色范围内的指示剂,故选酚酞;滴定时锥形瓶中为酸性溶液,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为无色,达到终点溶液稍显碱性,变浅红色,则锥形瓶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故答案为:酸式滴定管;酚酞;锥形瓶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
(2)A与C刻度间相差1ml,说明每两个小格之间是0.10mL,A处的刻度为25,A和B之间是四个小格,所以相差0.40mL,则B是25.40mL,
故答案为:25.40;
(3)A.实验结束时俯视滴定管中液面,读取滴定终点时NaOH溶液的体积,液面偏高,读数偏小,导致NaOH溶液体积偏小,故A错误;
B.滴加NaOH溶液过快,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反应不充分,导致NaOH溶液体积偏小,故B错误;
C.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装液前用蒸馏水润洗过,未用标准液润洗,标准液被稀释,浓度偏小,导致NaOH溶液体积偏大,故C正确;
D.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过,后两次未润洗,醋酸的物质的量偏大,导致NaOH溶液体积偏大,故D正确;
故选:CD;
(4)第一次数据相差较大,舍去,其余两次使用氢氧化钠溶液的平均体积=$\frac{25.32+25.30}{2}$mL,
    CH3COOH+NaOH═CH3COONa+H2O
      1           1
c(CH3COOH)×VmL           cmo1/L×$\frac{25.32+25.30}{2}$mL
解得:c(CH3COOH)=$\frac{c×(25.35+25.30)}{2V}$mol/L;
故答案为:$\frac{c×(25.35+25.30)}{2V}$.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和滴定操作、误差分析以及计算,难度不大,理解中和滴定的原理是解题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机物中属于醇的是(  )
A.B.C.D.CH3-O-C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SiO2$\stackrel{H_{2}O}{→}$H2SiO3$\stackrel{NaOH}{→}$Na2SiO3(aq)
B.CuO$→_{△}^{H_{2}}$Cu$\stackrel{稀硫酸}{→}$CuSO4(aq)
C.S$→_{点燃}^{O_{2}}$SO2$\stackrel{BaCl_{2}(aq)}{→}$BaSO4
D.NaCl饱和溶液$→_{②CO_{2}}^{①NH_{3}}$NaHCO3$\stackrel{△}{→}$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在一次学生实验中,学生用铝片分别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发现:铝片与稀盐酸反应现象非常明显,而与稀硫酸几乎不反应.这和教材中“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说法不一致.为排除因试剂变质等因素造成的影响,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进行下列实验,验证是否存在上述现象.
实验用品:仪器(略,凡是实验需要的均有提供)
药品:3.0mol/L盐酸、1.5mol/L硫酸、3.0mol/L硫酸,相同大小的铝片(纯度>99.5%)
实验过程:往三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的铝片各一片,再往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3.0mol/L盐酸、1.5mol/L硫酸、3.0mol/L硫酸,观察反应进行到1、2、5、15、20分钟时的铝与酸反应的情况.结果如下:
反应进程(分钟)1251520
实验13.0mol/L盐酸少量气泡较多气泡大量气泡反应剧烈铝片耗尽
实验21.5mol/L硫酸均无明显现象(无气泡产生)
实验33.0mol/L硫酸均无明显现象(无气泡产生)
通过上述实验可知,无论是用1.5mol/L硫酸还是3.0mol/L硫酸,均无明显的现象,而3.0mol/L盐酸与铝片反应的现象却十分明显.
(1)写出铝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Al+6H+═2Al3++3H2
(2)反应1~15min内,铝与盐酸的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其原因是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3)将实验2中硫酸的浓度设计为1.5mol/L的依据是统一氢离子的浓度,比较阴离子在反应中的不同作用
(4)根据以上探究“铝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差异的原因”,你能对问题原因作出哪些假设或猜想(列出两种即可)?
假设一:促进金属铝表面的氧化膜与H+反应
假设二:对金属铝表面的氧化膜与H+反应起阻碍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用中和滴定的方法测定NaOH和Na2CO3的混含液中的NaOH含量时,可先在混合液中加过量BaCl2溶液,使Na2CO3完全变成BaCO3沉淀,然后用标准盐酸滴定 (用酚酞作指示剂).
(1)向混有BaCO3沉淀的NaOH溶液中滴入盐酸,不会(填“会”或“不会”)使BaCO3溶解而影响测定NaOH的含量,理由是滴定终点时溶液pH由大于8.2转化为小于8.2,BaCO3不会参加反应.
(2)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为无色.
(3)滴定时,若滴定管中滴定液一直下降到活塞处才到达滴定终点,不能(填“能”或“不能”)由此得出准确的测定结果.理由是滴定管下方刻度线距活塞处有一定的空间,无法测出滴定液的体积.
(4)若使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则测定结果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正确”) 理由是滴定终点时溶液pH由大于4.4转化为小于4.4,BaCO3参加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利用KMnO4酸性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1)甲组: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气体体积的大小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时分液漏斗中A溶液一次性放下,A、B的成分见下表:
序号AB
12ml0.1mol/LH2C2O4溶液4ml0.01mol/LKMnO4溶液
22ml0.2mol/LH2C2O4溶液4ml0.01mol/LKMnO4溶液
32ml0.2mol/LH2C2O4溶液4ml0.01mol/LKMnO4溶液和少量MnSO4溶液
实验探究的是浓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反应停止之前,相同时间内针管中所得CO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③②① (用实验序号填空).
(2)乙组:通过测定KMnO4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的多少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mL 0.1mol/L H2C2O4溶液,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4mL 0.1mol/L KMnO4溶液.将四支试管分成两组(各有一支盛有H2C2O4溶液和KMnO4溶液的试管),一组放入冷水中,另一组放入热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混合并振荡,记录溶液褪色所需时间.该实验目的是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但该组同学始终没有看到溶液明显褪色,其原因是KMnO4溶液过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不能说明Cl的得电子能力比S强的亊实是(  )
①HCl比H2S稳定
②HCl0氧化性比KH2S04
③HClO4酸性比H2SO4
④Cl2能与H2S 反应生成S
⑤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⑥Cl2与Fe反应生成 FeCl3,S与Fe反应生成FeS.
A.②⑤B.①②C.①②④D.①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X、Z、Q、R、T、U分别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全部元素中X的原子半径最小,X与R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Z的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U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物的代数和为6;R和Q可形原子数之比为1:1和2:1的两种化合物;R、T、U三者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元素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ⅢA族;由上述元素中的四种元素形成的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化学物为碳酸氢钠、醋酸钠、四羟基合铝酸钠等(写出其中一种物质的名称).
(2)X、Z、Q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顺序为H<O<C(填元素符号).
(3)T、U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O4=Al(ClO43+3H2O.
(4)下列可以判断R和T金属性强弱的是cd(填序号).
a.单质的熔点R比T低
b.单质与酸反应时,失电子数R比T少
c.单质与水反应R比T剧烈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R比T强
(5)已知X、Q两单质组成的燃料电池每生成1mol液态水放出286KJ的能量,当该电池工作生成3.6kg水时,电池产生的电能为9.5KW•h(已知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60%).
(6)某同学用X、R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固体物质RX,RX属于离子化合物,且能与化合物X2Q反应生成X的单质.
①RX的电子式为;RX与X2Q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H2O=NaOH+H2↑.
②该同学认为取X、R两元素的单质反应后的固体物质与X2Q反应,若能产生X的单质,即可证明得到的固体物质一定是纯净的RX.请判断该方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不合理,如果有Na残留,Na与水反应也生成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随原子序数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等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图1所示.

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问题:
(1)g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ⅢA族.
(2)比较g、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HClO4>H2SO4
(3)任选上述元素组成一种四原子共价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 (或).
(4)已知1mol e的单质在足量d2中燃烧,恢复至室温,放出255.5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Na(s)+O2(g)=Na2O2(s)△H=-511kJ•mol-1
(5)上述元素可组成盐R:zx4f(gd42.向盛有10mL 1mol•L-1R溶液的烧杯中滴加1mol•L-1NaOH溶液,沉淀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示意图如图2:
①写出m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4++OH-=NH3•H2O.
②若在R溶液中改加20mL 1.2mol•L-1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为0.022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