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在2L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s)012345
n(NO)/mol0.0200.0100.0080.0070.0070.007
(1)A点处,v(正)大于v(逆),A点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正反应速率(用“大于”、“小于”或“等于”填空).
(2)图中表示O2变化的曲线是d.用N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3×10-3mol/(L•s).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d.
a.NO、O2、NO2的浓度不变     
b.v(NO)=2v(O2)c.NO、O2、NO2的分子数之比为2:1:2
d.v(NO2)=2v(O2
(4)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是acd.
a.适当升高温度                   b.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分析 (1)化学反应正向进行,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逆向进行,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
(2)根据一氧化氮的平衡浓度仪器变化浓度计算氧气的平衡浓度,根据公式v=$\frac{△c}{△t}$计算化学反应速率;
(3)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4)一般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压强,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1)根据反应中,一氧化氮的浓度逐渐减小得到反应是正向进行建立平衡的,所以A点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答案为:大于;大于;
 (2)反应中一氧化氮的浓度变化量是$\frac{0.02mol-0.007mol}{2L}$=0.0065mol/L,所以氧气的浓度减小量是0.00375mol/L,即为d曲线,从0~2s内该反应的一氧化氮浓度减小
$\frac{0.02-0.008}{2}$mol/L=0.006mol/L,二氧化氮的浓度变化量是0.006mol/L,所以用N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frac{0.006mol/L}{2s}$=3×10-3mol/(L•s)
故答案为:d;3×10-3mol/(L•s);
(3)a.NO、O2、NO2的浓度不变是化学平衡的特征,故a正确;    
b.v(NO)=2v(O2)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不一定平衡,故b错误;
c.NO、O2、NO2的分子数之比为2:1:2的状态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此时的状态不一定时平衡状态,故c错误;
d.v(NO2)=2v(O2)说明正逆反应速率是相等的,所以该状态是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ad;
 (4)a.适当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正确;
b.及时分离出NO2气体,会降低反应速率,故错误;
c.增大O2的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错误;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正确.
故选ac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等知识点,根据速率计算公式结合v(正)=v(逆)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即该物质的溶解度为0
B.不溶于水的物质,其Ksp=0
C.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D.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蒸发操作时,不能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过滤操作时,向过滤器中倾倒液体时一定要用玻璃棒引流
D.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低碳循环”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而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所以“低碳经济”正成为科学家研究的主要课题.
(1)用电弧法合成的储氢纳米碳管常伴有大量的碳纳米颗粒(杂质),这种颗粒可用如下氧化法提纯,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方框内填上系数.
□C+□KMnO4+□H2SO4=□CO2↑+□MnSO4+□K2SO4+□H2O
(2)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二组数据:
实验组温度℃起始量/mol平衡量/mol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COH2OH2CO
1650421.62.46
2900210.41.63
①实验1条件下,反应从开始至达到平衡,以v(C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3mol/(L•min)(保留小数点后二位数).
②实验2条件下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O}_{2})c({H}_{2})}{c(CO)c({H}_{2}O)}$,该反应为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l)+3O2(g)=2CO2(g)+4H2O(g)△H1=-1275.6kJ/mol
②2CO (g)+O2(g)=2CO2(g)△H2=-566.0kJ/mol
③H2O(g)=H2O(l)△H3=-44.0kJ/mol
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CH3OH(l)+O2(g)=CO(g)+2H2O(g)△H=-354.8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B.BaSO4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BaSO4是电解质
C.液溴不导电,所以液溴是非电解质
D.食盐水能导电,故其属于电解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亚硝酸盐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其用量.为检测某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通常以1kg样品中含NaNO2的质量计,假定食品本身不参与反应),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样品]$→_{操作}^{一系列}$[溶液A]$→_{酸钾溶液}^{①酸性高锰}$[溶液D]$→_{标准溶液滴定}^{②(NH_{4})_{2}Fe(SO_{4})_{2}}$[数据处理]
(1)实验过程中需配制500mL 0.0010mol/L (NH42Fe(SO42标准溶液,如图所示的仪器中肯定不需要的是AC(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填仪器名称).配制溶液时,定容的操作方法是向容量瓶中加水至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2)已知亚硝酸钠(NaNO2)的水溶液呈弱碱性,则亚硝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NO2?H++NO2-
(3)完成并配平实验方案中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MnO${\;}_{4}^{-}$+5NO${\;}_{2}^{-}$+6H+═2Mn2++5NO${\;}_{3}^{-}$+3H2O,
(4)若称取样品a g进行测定,准确量取12.00mL 0.0005mol/L的酸性KMnO4溶液(过量)与溶液A反应.反应后溶液用0.0010mol/L (NH42Fe(SO42标准溶液滴定至紫色溶液刚好褪去;重复上述实验2次,平均消耗(NH42Fe(SO42溶液10.00mL,则1kg样品中 NaNO2的质量为$\frac{690}{a}$mg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已知反应BeCl2+Na2BeO2+2H2O═2NaCl+2Be(OH)2↓能进行完全.以下推断中正确的是(  )
A.BeCl2溶液pH<7,将其蒸干、灼烧后可得残留物BeCl2
B.Na2BeO2溶液pH>7,将其蒸干、灼烧后可得残留物Na2BeO2
C.Be(OH)2即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
D.BeCl2水溶液的导电性强,BeCl2一定是离子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某溶液中含大量Fe2+、Al3+、Fe3+、Na+、Cl-、SO42-离子,其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后,再加入足量的盐酸溶解沉淀,最后溶液中的离子数目与反应前相比保持不变的是(  )
A.Na+、Fe2+B.Al3+、SO42-C.Fe3+、SO42-D.Al3+、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如图甲所示:①在Cu-Zn原电池中,Zn极发生氧化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写出电极反应式Zn-2e-=Zn2+
Cu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②外电路中,电子流向正极;内电路溶液中,SO42-移向负极.
(2)从理论上讲,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请你根据以下这个反应:Cu+2FeCl3═CuCl2+2FeCl2,设计一个原电池(如图乙),在图中括号内标明正负极的材料及电解质溶液,写出正极和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正极反应式为2Fe3++2e-=2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