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试剂的保存方式不正确的是( )
| A. | 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
| B. | HF溶液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 |
| C. | 浓硫酸盛放在铝制容器中 |
| D. | 稀NaOH溶液保存在带橡胶塞的玻璃中 |
考点:
化学试剂的存放.
分析:
A.根据钠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钠密度比煤油大判断;
B.根据氢氟酸能够腐蚀玻璃分析;
C.常温下,浓硫酸和铝发生钝化现象;
D.氢氧化钠能够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
解答:
解:A.金属钠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易与水反应,与煤油不反应且密度比煤油小,保存在煤油中可隔绝空气,防止钠变质,故A正确;
B.因氢氟酸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应保存在塑料瓶中,故B错误;
C.常温下,浓硫酸和铝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进一步被氧化,该现象为钝化现象,所以常温下能用铝制容器盛放浓硫酸,故C正确;
D.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易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钠,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橡皮塞,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试剂的存放,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化学试剂的性质,选择正确的保存方法,试题贴近高考,针对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X与Y形成化合物时,X可以显负价,Y显正价 |
| B. | 第一电离能可能Y小于X |
| C. |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的酸性弱于Y对应的酸的酸性 |
| D.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Y小于HnX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对2SO2+O2⇌2SO3的反应.如果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
| B. | 在上述条件下,SO2不可能100%地转化为SO3 |
| C. | 达到平衡时,SO2的浓度与SO3的浓度相等 |
| D. | 为了提高SO2的转化率,应适当提高O2的浓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铜﹣锌原电池如图所示,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当该原电池工作时( )
| A. | 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
| B. | 电子从铜电极经外电路流向锌电极 |
| C. | 电解质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不变 |
| D. | 当锌溶解65克时,铜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为22.4L(标况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铁屑溶于过量的稀硫酸,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硝酸,再加入过量的氨水,有沉淀生成.过滤,加热沉淀物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得到残渣.上述沉淀和残渣分别为( )
| A. | Fe(OH)3;Fe2O3 | B. | Fe (OH)2;FeO |
| C. | Fe (OH)2、Fe(OH)3;Fe3O4 | D. | Fe2O3;Fe(OH)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随着建筑装饰材料进入百姓家庭,某些装饰不久的居室由于装饰材料释放出来的有机污染物浓度过高,影响人体健康.这些污染物最常见的是( )
| A. | 一氧化碳 | B. | 甲醛 | C. | 臭氧 | D. | 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流总反应式为: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
| B. | MnO2为该电池的负极 |
| C. | 正极反应为:Zn﹣2e﹣=Zn2+ |
| D. | 该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换为电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能成功的是( )
| A. | 将乙酸和乙醇混合加热制乙酸乙酯 |
| B. | 苯和稀硝酸反应制硝基苯 |
| C. | CH3CH2Br中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浅黄色沉淀 |
| D. | 用CuSO4溶液和过量NaOH溶液混合,然后加入几滴乙醛溶液,加热煮沸观察红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今有①盐酸、②醋酸、③硫酸三种稀溶液,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三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a.三种溶液中的c(H+)大小关系为 .
b.取等体积上述三种溶液,分别用同浓度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所需NaOH体积大小关系为 .
(2)若三种酸溶液中的c(H+)相等.
a.三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为 .
b.取等体积上述三种溶液,分别用同浓度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所需NaOH溶液体积大小关系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