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取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某化学兴趣小组拟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其设计的模拟装置如下:

根据要求填空:
(1)进行实验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装置气密性检查.
(2)反应开始进行时不应该(填应该或不应该)将F中的浓盐酸一次性加入烧瓶.写出C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H4+4Cl2 $\stackrel{光照}{→}$CCl4+4HCl.
(3)B装置有三种功能:①控制气流速度;②使气体混合均匀;③干燥气体.
(4)E装置的作用是CD(填编号)
A.收集气体       B.吸收氯气       C.防止倒吸       D.吸收氯化氢
(5)设$\frac{V(C{l}_{2})}{V(C{H}_{4})}$=x,若理论上欲获得最多的氯化氢,则x的取值范围是≥4.
(6)装置E中除了有盐酸生成外,还含有有机物,从E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为分液,该装置还有缺陷,原因是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其尾气的主要成分是AB(填编号).
A.CH4         B.CH3Cl         C.CH2Cl2        D.CHCl3         E.CCl4
(7)D装置中的石棉上吸附着KI饱和溶液及KI粉末,其作用是除去过量的氯气.

分析 装置A中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Cl2,Cl2经装置B中的浓硫酸干燥后,进入装置C中,和装置B中通入的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在装置C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多种氯代烃和HCl,发生的反应有CH4+4Cl2 $\stackrel{光照}{→}$CCl4+4HCl等,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将碘化钾氧化为碘单质,通过装置D中石棉上的KI吸收氯气,最后生成的HCl溶于水生成盐酸,与有机物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1)有连接的实验装置在实验前必须检验装置气密性;
(2)反应开始进行浓盐酸在C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光照射,发现硬质玻璃管内壁有黑色小颗粒为炭黑,说明有碳生成;
(3)B装置中甲烷和氯气在此处混合,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4)E装置中盛有水,水能吸收HCl,且倒置的干燥管能防止倒吸;
(5)氯气的物质的量越多,甲烷的转化率越大;
(6)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分离;该装置中气体除了HCl外还有甲烷和一氯甲烷;
(7)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KI生成碘.

解答 解:装置A中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Cl2,Cl2经装置B中的浓硫酸干燥后,进入装置C中,和装置B中通入的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在装置C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多种氯代烃和HCl,发生的反应有CH4+4Cl2 $\stackrel{光照}{→}$CCl4+4HCl等,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将碘化钾氧化为碘单质,通过装置D中石棉上的KI吸收氯气,最后生成的HCl溶于水生成盐酸,与有机物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1)有连接的实验装置在实验前必须检验装置气密性,否则可能无法实现实验目的,故答案为:检验装置气密性;
(2)CH4与Cl2在强光照射下生成的四氯甲烷和氯化氢等,可发生CH4+4Cl2 $\stackrel{光照}{→}$CCl4+4HCl等,
故答案为:CH4+4Cl2 $\stackrel{光照}{→}$CCl4+4HCl;
(3)B装置中甲烷和氯气在此处混合而使气体混合均匀,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干燥气体,
故答案为:使气体混合均匀;干燥气体;
(4)E装置中盛有水,水能吸收HCl,HCl能污染空气,所以E的作用是吸收HCl,且倒置的干燥管能防止倒吸,故答案为:CD;
(5)氯气的物质的量越多,甲烷的转化率越大,则理论上欲获得最多的氯化氢,x的取值范围是≥4,
故答案为:≥4;
(6)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分离,所以装置E中除了有盐酸生成外,还含有有机物,从E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为分液;该装置中气体除了HCl外还有甲烷和一氯甲烷,为防止污染空气,应该有尾气处理装置,
故答案为:分液;AB;
(7)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KI生成碘,从而除去氯气,故答案为:除去过量的氯气.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制备,为高频考点,明确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原理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各个装置的作用,会对装置进行实验评价,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9.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19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和浓盐酸混合加热能制取氯气: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通常也可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混合来制取氯气:2KMnO4+16HCl(浓)═2MnCl2+5Cl2↑+2KCl+8H2O;
(1)若用这两种方法制氯气,请比较,它们的发生装置使用的不同仪器是前者需要酒精灯加热,后者不需要.
(2)现将29g纯度为60%的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与足量的浓盐酸充分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把反应后所得溶液稀释到200mL.计算:
①生成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②稀释后溶液中MnCl2的物质的量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烧碱溶液中含有少量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用标准液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测定其浓度.
(1)滴定:用酸式滴定管盛装c mol/L盐酸标准液.实验中选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滴入最后一滴盐酸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现象时表示滴定达到终点.实验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滴定
序号
待测液体积(mL)所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滴定前滴定后消耗的体积
1V0.5025.8025.30
2V6.0031.3525.35
(2)根据所给数据,写出计算烧碱样品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不必化简)c=$\frac{\frac{25.30mL+25.35,mL}{2}×1{0}^{-3}L×cmol/L}{V×1{0}^{-3}L}$.
(3)对下列几种假定情况进行讨论:(填“无影响”、“偏高”、“偏低”)
a.若滴定前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则会使测定结果无影响;
b.读数时,若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则会使测定结果偏低;
c.若在滴定过程中不慎将数滴酸液滴在锥形瓶外,则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d.滴加盐酸速度过快,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则会使测定结果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钼酸钠晶体( Na2MoO4•2H2O)是一种无公害型冷却水系统的金属缓蚀剂.工业上利用钼精矿(主要成分是不溶于水的MoS2)制备钼酸钠的两种途径如图1所示:

(1)钼和锆同属过渡金属,锆元素是核反应堆燃料棒的包裹材料,锆合金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产生氢气,二氧化锆可以制造耐高温纳米陶瓷.下列关于锆、二氧化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填序号)
A.锆合金比纯锆的熔点高,硬度小
B.二氧化锆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将一束光线通过纳米级二氧化锆会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
(2)①途径I碱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oO3+CO32-=MoO42-+CO2↑.
②途径Ⅱ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S2+9ClO-+6OH-=MoO42-+9Cl-+2SO42-+3H2O.
(3)分析纯的钼酸钠常用四钼酸铵[(NH42MoO4]和氢氧化钠反应来制取,若将该反应产生的气体与途径I所产生的尾气一起通入水中,得到正盐的化学式是(NH42CO3或(NH42SO3
(4)钼酸钠和月桂酰肌氨酸的混合液常作为碳素钢的缓蚀剂.常温下,碳素钢在三种不同介质中的腐蚀速率实验结果如图:

①要使碳素钢的缓蚀效果最优,钼酸钠和月桂酰肌氨酸的浓度比应为1:1.
②当硫酸的浓度大于90%时,腐蚀速率几乎为零,原因是常温下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会使铁钝化.
(5)锂和二硫化钼形成的二次电池的总反应为:xLi+nMoS2$?_{充电}^{放电}$Lix(MoS2n.则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式是:nMoS2+xLi++xe-=Lix(MoS2n.回收使用率为50%的该电池,利用途径I,使所有的Mo转化为钼酸钠晶体,得到a克的Na2MoO4•2H2O(分子量为M),则需要空气(含O2为20%)在标况下的体积为$\frac{56(14n+x)a}{nM}$L(用x、M、n表示,并化为最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化学反应原理在科研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1)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工业合成氨的模拟研究,反应的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0.在1L 密闭容器中加入0.1mol N2和0.3mol H2,实验①、②、③中c(N2)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实验②从初始到平衡的过程中,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NH3)=0.008mol•L-1•min-1;与实验①相比,实验②和实验③所改变的实验条件分别为下列选项中的e、b(填字母编号).
a.增大压强  b.减小压强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e.使用催化剂
(2)800K时向下列起始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2、3mol H2,甲容器在反应过程中保持温度压强不变,乙容器保持温度体积不变,丙容器是绝热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三容器各自建立化学平衡.

①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K=K>K(填“>”“<”或“=”).
②达到平衡时N2的浓度c(N2>c(N2,c(N2<c(N2(填“>”“<”或“=”).
③对甲、乙、丙三容器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C.
A.甲容器气体密度不再变化时,说明此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B.在乙中充入稀有气体He,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C.丙容器温度不再变化时说明已达平衡状态
D.向丙容器中充入氨气,正向速率减小,逆向速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工业制硫酸的核心反应是:2SO2(g)+O2(g)?2SO3(g)△H<0,
(1)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2}(S{O}_{3})}{{c}^{2}(S{O}_{2})•c({O}_{2})}$.
(2)将一定量的SO2(g) 和O2(g) 放入1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SO2为0.12mol,O2为0.05mol,SO3为0.12mol.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20.SO2的转化率=50%.
(3)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SO2的转化率的是AC(填字母).
A.通入氧气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减小压强   E.加入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2C(g)+D(g);△H>0.现将1molA和2molB加入甲容器中,将4mol C和2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 mol A和2 mol 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是乙中 C的浓度的2倍
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增加
C.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分数是甲中C的体积分数的2倍
D.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反应A2+B2?2AB;△H=Q,在不同温度和压强改变的条件下,产物AB的质量分数AB%生成情况如图:a为500℃时的情况;b为300℃时的情况;c为反应在300℃时从时间t3开始向容器中加压的情况.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2、B2及AB均为气体,Q>0
B.AB为气体,A2、B2中至少有一种为非气体,Q<0
C.AB为气体,A2、B2中有一种为气体,Q<0
D.AB为固体,A2、B2中有一种为非气体,Q>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易产生沉淀,溶液均一、稳定、静置不产生沉淀
B.溶液和胶体都是纯净物,浊液是混合物
C.光线通过时,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无丁达尔效应
D.只有胶状物如胶水、果冻类的物质才能称为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