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下列状态下,能导电的电解质是

A.氨水 B.液态氯化氢 C.二氧化碳气体 D.熔融氯化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条件有关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D.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8年北京奥运会所用火炬燃料为丙烷(C3H8),悉尼奥运会所用火炬燃料为65%丁烷(C4H10)和35%丙烷(C3H8),已知常温下1mol丙烷燃烧放出2220kJ热量,1mol正丁烷燃烧放出2878kJ热量,1mol异丁烷燃烧放出2869.6kJ热量.试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正丁烷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奥运火炬燃烧时的能量转化主要是由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B.相同条件下,正丁烷的热值比丙烷大

C.正丁烷比异丁烷不稳定

D.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3)已知1mol H2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是285.8kJ,现有5mol 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陕西省西安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选择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有关这种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和说法正确的是

A.难溶于水,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应

B.难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小

C.萃取剂可以选择酒精

D.难溶于水,且碘在此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陕西省西安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NA

B.18g水所含的电子数目为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L二氧化硫所含的分子数目为0.5NA

D.在常温常压下32g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陕西省西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8分)某课外兴趣小组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后,再注入待测溶液,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2~3次;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入25.00mL待测溶液到锥形瓶中。

②将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向其中注入0.1000mol/L标准盐酸,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

③向锥形瓶中滴入酚酞作指示剂,进行滴定。滴定至指示剂刚好变色,且并不马上变色为止,测得所耗盐酸的体积为V1mL。

④重复以上过程,但在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加入5mL的蒸馏水,测得所耗盐酸的体积为V2mL。试回答下列问题:

(1)锥形瓶中的溶液从 色变为 色时,停止滴定。

(2)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3)该小组在步骤①中的错误是 由此造成的测定结果 (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步骤②缺少的操作是

(5)下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 mL

(6)根据下列数据: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mL)

标准盐酸体积(mL)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

25.00

0.50

20.40

第二次

25.00

4.00

24.10

请计算待测烧碱溶液的浓度(保留四位小数)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陕西省西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中:K+、Na+、CO32-、NO3-

B.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Na+、NH4+、I-、Br-

C.c(H+)=10-1 mol/L的溶液中:Cu2+、Al3+、SO42-、NO3-

D.水电离出的c(H+)=10-12 mol/L的溶液中:Na+、Mg2+、Cl-、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陕西省西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合成氨的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A.v(H2)=0.1 mol·L-1·min-1

B.v(N2)=0.1 mol·L-1·min-1

C.v(N2)=0.2 mol·L-1·min-1

D.v(NH3)=0.3 mol·L-1·mi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三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金属钛(Ti)性能优越,被称为继铁、铝后的“第三金属”。工业上以金红石为原料制取Ti的反应为aTiO2+bCl2+cCaTiCl4+cCO反应(1) TiCl4+2MgTi+2MgCl2反应(2)

关于反应(1)、(2)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TiCl4在反应(1)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2)中是氧化剂;

②C、Mg在反应中均为还原剂,被还原;

③在反应(1)、(2)中的还原性C>TiCl4,Mg>Ti;

④a=1,b=c=2;

⑤每生成19.2 g Ti(Mr=48),反应(1)、(2)中共转移4.8 mol e-。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