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新制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B.过氧化钠使某些染料褪色
C.SO2漂白纸浆D.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新制氯水中含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过氧化钠具有氧化性、漂白性,过氧化钠使某些染料褪色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结合有色物质生成无色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C错误;
D.活性炭吸附有色物质,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丙烯酸(CH2=CHCOO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丙烯酸使溴水褪色属于氧化反应
B.丙烯酸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C.丙烯酸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D.反应CH2=CHCOOH+H2$→_{△}^{Ni}$CH3CH2COOH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各图所示的分子结构模型中,分子式为C2H4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表格中各项分类都正确的一组是(  )
      类别
选项
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
A生理盐水明矾液态KNO3蔗糖
BCaO海水乙醇
C胆矾铝合金AgClCO2
D氢氧化钠空气Na2SO4溶液食醋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实验室现需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的NaOH溶液480mL.
(1)配制该溶液的实验步骤包括:
a.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500 mL容量瓶;
d.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冷却;
e.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f.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①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②上述步骤的正确操作顺序是a b d c f e.
(2)要配制此溶液,需要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20.0克.
(3)下列操作会使所配制溶液浓度偏大的有A.
A.溶解固体溶质时,未冷却至室温即转入容量瓶进行定容
B.定容摇匀后,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
C.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D.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
(4)配制好的NaOH溶液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存放,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SiO2+2NaOH=Na2Si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1mol过氧化钠与1.6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
A.Na2CO3B.NaOH、Na2CO3
C.Na2O2、Na2CO3D.Na2O2、NaOH、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根据如图转化关系以及实验现象填写空白.

(1)固体X是Na2O2(填化学式)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CO2=2Na2CO3+O2
(3)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是CaCO3+2H+=Ca2++CO2↑+H2O
(4)图中溶液的溶质是NaOH(填化学式),现有100mL含浓度均为1.0mol/L的Mg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要使其中的Mg2+全部转化为Mg(OH)2沉淀而分离出来,至少需要2.0mol/L该溶液的体积为300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4.食盐中常添加少量的碘酸钾(KIO3).已知30℃时,碘酸钾的溶解度为10g.
(1)碘酸钾中钾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16.
(2)30℃时,碘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1%(精确到0 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中电子数最少的是(  )
A.O2B.Cl2C.N2D.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