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下列物质中和铜不发生反应的是(  )
A.稀硝酸B.浓硝酸C.浓硫酸D.稀硫酸

分析 稀硝酸、浓硝酸和浓硫酸都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能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稀硫酸是弱氧化性的酸与铜不能反应,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一氧化氮气体,故A不选;
B、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二氧化氮气体,故B不选;
C、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一氧化硫气体,故C不选;
D、铜与稀硫酸不能发生置换反应,故D选;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生要注意硝酸是强氧化性的酸,而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稀硫酸不具有氧化性,比较容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0.1 mol/L CH3COONa溶液中:c(Na+)>c(CH3COO-)>c(OH-)>c(H+
B.NH4Cl溶液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pH和KW均增大
C.pH=4的CH3COOH溶液和pH=4的NH4Cl溶液中,c(H+)相等
D.在NaHCO3溶液中:c(Na+)=c(CO32-)+c(HCO-)+c(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的乙酸乙酯
B.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
C.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的速度
D.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上端倒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是(  )
A.氯水B.二氧化硫C.氯化钠溶液D.漂白粉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因此水的摩尔质量为18g.错误(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在2L的容器里有某反应物4mol,反应进行2秒后,该反应物还剩3.2mol,则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mol•L-1•s-1
A.0.1B.0.2C.0.4D.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mol•L-1的NaCl溶液500mL,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所需玻璃仪器除玻烧杯、璃棒、量筒外还有5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2)使用容量瓶前首先要查漏
(3)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填写字母)
①偏大的有C;
②偏小的有ABE;
③无影响的有D.
A.未洗涤溶解NaCl的烧杯
B.往容量瓶中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容量瓶用蒸馏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
E.定容后盖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发现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4)若配制时,因加水不慎略超过了容量瓶刻度线,此时实验应如何继续进行?
答:重新配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高二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空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利用,已经引起各国的普遍重视

Ⅰ: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H=﹣49.0kJ/mol;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示.

(1)前3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_ _____.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2)下列措施中,既能使反应加快,又能使增大的是___________

A.升高温度 B.充入惰性气体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 D.再充入1mol H2

(3)图乙中t5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增大反应物浓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大体系压强

(4)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向反应体系再加入CO2(g)、H2(g)、CH3OH(g)、H2O(g)各1mol,化学平衡____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Ⅱ:利用CO2(g)+CH4(g) 2CO(g)+2H2(g)将CO2转化成燃料气.T℃时,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物质的量均为0.1mol的CH4与CO2,发生上述反应,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5)下列事实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__

a.CO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c.v正(CO2)=2v逆(H2)

d.混合气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e.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CH4的同时消耗2n mol H2

(6)据图可知P1、P2、P3、P4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高二上月考一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Ⅰ)硫在地壳中主要以硫化物、硫酸盐等形式存在,其单质和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已知:重晶石(BaSO4)高温煅烧可发生一系列反应,其中部分反应如下:

①BaSO4(s)+4C(s)=BaS(s)+4CO(g)△H=+571.2kJ?mol—1

②BaS(s)=Ba(s)+S(s)△H=+460kJ?mol—1

已知:③2C(s)+O2(g)=2CO(g)△H=-221kJ?mol—1

则:Ba(s)+S(s)+2O2(g)=BaSO4(s) △H=

(Ⅱ)污染与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现在我国最热门的一个课题,污染分为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1)为了减少空气中SO2的排放,常采取的措施就洗涤含SO2的烟气。以下物质可作洗涤剂的是 (选填序号)。

a.Ca(OH)2 b.CaCl2 c.Na2CO3 d.NaHSO3

(2)为了减少空气中的CO2,目前捕碳技术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捕碳剂常用(NH4)2CO3,反应为:(NH4)2CO3(aq)+H2O(l)+CO2(g)=2NH4HCO3 (aq) ΔH3 为研究温度对(NH4)2CO3捕获CO2效率的影响,在某温度T1下,将一定量的(NH4)2CO3溶液置于密闭容器中,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用氮气作为稀释剂),在t时刻,测得容器中CO2气体的浓度。然后分别在温度为T2、T3、T4、T5下,保持其他初始实验条件不变,重复上述实验,经过相同时间测得CO2气体浓度,其关系如图

则:

① △H3 0(填“>”、“=”或“<”)。

② 在T4~T5这个温度区间,容器内CO2气体浓度变化趋势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