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36 g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体积,CO2占体积。且有:
C(s)+O2(g)CO(g) ΔH="-110.5" kJ·mol-1
CO(g)+O2(g)CO2(g) ΔH="-283" kJ·mol-1
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  )
A.172.5 kJB.1 149 kJC.283 kJD.517.5 kJ
C
损失的热量为占体积的CO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n(C)="3" mol,n(CO)="1" mol,根据CO(g)+O2(g)CO2(g) ΔH="-283" kJ·mol-1得1 mol CO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83 kJ,即损失的热量是283 kJ。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14分) 碳及其化合物有广泛的用途。
(1)C(s)+ H2O(g)  CO(g) +H2(g) ΔH=" +131.3" kJ?mol-1,以上反应达到平衡后,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以下措施有利于提高H2的产率的是         。(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增加碳的用量C.加入催化剂D.用CO吸收剂除去CO
(2)又知,C(s)+ CO2(g) 2CO(g) △H=+172.5kJ?mol-1
则CO(g)+H2O(g) CO2(g)+H2(g)的△H=         
(3)CO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甲醇,甲醇是一种燃料,可利用甲醇设计一个燃料电池,用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多孔石墨做电极,该电池负极反应式为            
(4)在一定温度下,将CO(g)和H2O(g)各0.16 mol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CO(g)+H2O(g) CO2(g)+H2(g),得到如下数据:
t / min
2
4
7
9
n(H2O)/mol
0.12
0.11
0.10
0.10
①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______v(正)(填“>”、“<”、“=”)
②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
③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1mol CO和0.1mol H2O(g),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某市对大气进行监测,发现该市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直径小于等于2.5的悬浮颗粒物),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等。因此,对PM2.5、SO2、NOx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PM2.5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试样。
若测得该试样所含离子的化学组分及其浓度如下表:
离子
H+
K+
Na+
NH4+
SO42
NO3
Cl
浓度/mol·L-1
未测定
4×10-6
6×10-6
2×10-5
4×10-5
3×10-5
2×10-5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试样的pH=         
(2)为减少SO2的排放,常采取的措施有:
①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
已知:H2(g)+1/2O2(g)=H2O(g) △H=-241.8kJ·mol-1
C(s)+1/2O2(g)="CO" (g)       △H=-110.5kJ·mol-1
写出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洗涤含SO2的烟气。以下物质可作洗涤剂的是           
A.Ca(OH) 2   B.Na2CO3  C.CaCl2D.NaHSO3
(3)汽车尾气中有NOx和CO的生成及转化
① 若1mol空气含0.8molN2和0.2molO2,汽缸中的化学反应式为N2 (g)+O2(g)2NO(g) △H0
1300℃时将1mol空气放在密闭容器内反应达到平衡,测得NO为8×10-4mol。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汽车启动后,汽缸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NO排放量越大,其原因是           
②目前,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减少CO和NOx的污染,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③ 汽车燃油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有人设想按下列反应除去CO,2CO(g)=2C(s)+O2(g)
已知该反应的△H0,判断该设想能否实现并简述其依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2(g)=2CO2(g), △H= -566kJ·mol-1
CH4(g)+2O2(g)=CO2(g)+2H2O(l), △H= -890kJ·mol-1
由1 mol CO和3 mol CH4组成的混和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
A.2912 kJB.2953 kJC.3236 kJD.3867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在298 K、1.01×105Pa下,将22 g CO2通入1 mol·L-1NaOH溶液750 mL中充分反应,
测得反应放出x kJ的热量。已知该条件下,1 mol CO2通入2 mol·L-1NaOH溶液1 L中充分反应放出y kJ的热量。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O2(g)+NaOH(aq)=NaHCO3(aq) ΔH=-(2y-x)kJ·mol-1
B.CO2(g)+NaOH(aq)=NaHCO3(aq) ΔH=(4x-y)kJ·mol-1
C.CO2(g)+NaOH(aq)=NaHCO3(aq) ΔH=-(4x-y)kJ·mol-1
D.2CO2(g)+2NaOH(aq)=2NaHCO3(aq) ΔH=-(8x-2y)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N2(g)+3H2(g)2NH3(l) ΔH=2(a-b-c)kJ·mol-1
B.N2(g)+3H2(g)2NH3(g) ΔH=2(b-a)kJ·mol-1
C.N2(g)+H2(g)NH3(l) ΔH=(b+c-a)kJ·mol-1
D.N2(g)+H2(g)NH3(g) ΔH=(a+b)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磷在自然界常以难溶于水的磷酸盐如Ca3(PO4)2等形式存在。它的单质和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

(1)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
请回答问题:
①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②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的△H3    
(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反应是可逆反应。T℃时,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经过250 s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t / s
0
50
150
250
350
n(PCl3) / mol
0
0.16
0.19
0.20
0.20
 
①反应在50~150s 内的平均速率v(PCl3)=            
②试计算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写出计算过程,保留2位有效数字)
(3)NaH2PO4、Na2HPO4和Na3PO4可通过H3PO4与NaOH溶液反应获得,含磷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为获得较纯的Na2HPO4,pH应控制在      ;pH=6时,溶液中主要含磷物种浓度大小关系为:                                                 
②Na2HPO4溶液呈碱性,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溶液显酸性,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从离子平衡角度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已知2H2(g)+O2(g)=2H2O(g);△H=-483.6 kJ· 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H=-241.8 kJ· mol—1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1.9kJ·mol-1,可知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C.已知NaOH(ag)+HCl(aq)=NaCl(aq)+H2O(l);△H=-57.4 kJ· mol—1可知:含1mol CH3COOH的溶液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等于57.4 kJ
D.已知2C(s)+2O2(g)=2CO2(g);△H1 2C(s)+O2(g)=2CO(g);△H2,则△H1>△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大气中的部分碘源于O3对海水中Iˉ的氧化。将O3持续通入NaI酸性溶液溶液中进行模拟研究。

(1)O3将Iˉ氧化成I2的过程可发生如下反应:
①Iˉ(aq)+ O3(g)= IOˉ(aq) +O2(g)△H1
②IOˉ(aq)+H+(aq) HOI(aq)  △H2
③HOI(aq) + Iˉ(aq) + H+(aq) I2(aq) + H2O(l) △H3
④O3(g)+2Iˉ(aq)+2H+(aq)= I2(aq) + O2(g)+ H2O(l) △H4
则△H3与△H1、△H2、△H4之间的关系是:△H=      
(2)在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 I2(aq) + Iˉ(aq) I3ˉ(aq)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在反应的整个过程中I3ˉ物质的量浓度变化情况是     
(3)为探究温度对I2(aq) + Iˉ(aq) I3ˉ(aq) △H反应的影响。在某温度T1下,将一定量的0.2 mol·L-1NaI酸性溶液置于密闭容器中,并充入一定量的O3(g)(O3气体不足,不考虑生成物O2与 Iˉ反应),在t时刻,测得容器中I2(g)的浓度。然后分别在温度为T2、T3、T4、T5下,保持其它初始实验条件不变,重复上述实验,经过相同时间测得I2(g)浓度,得到趋势图(见图一)。则:

①若在T3时,容器中无O3, T4~T5温度区间容器内I2(g)浓度呈现如图一所示的变化趋势,则△H5     0(填>、=或<);该条件下在温度为T4时,溶液中Iˉ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如图二所示。在t2时,将该反应体系温度上升到T5,并维持该温度。请在图2中画出t2时刻后溶液中 Iˉ浓度变化总趋势曲线。
②若在T3时,容器中还有O3,则T1~T2温度区间容器内I2(g)浓度呈现如图一所示的变化趋势,其可能的原因是     。(任写一点)
(4)利用反应④和图2的信息,计算0-t1时间段内用I2(aq)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