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甲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反应物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精英家教网
(1)要将C装置接入B和D之间,正确的接法是:a→
 
 
→d.
(2)实验开始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打开旋塞K,让Cl2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D处的酒精灯.Cl2通过C装置后进入D,D装置内盛有炭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两种酸性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装置的作用是
 
;B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4)用量筒量取20mL E中的溶液,倒入已检查完气密性良好的分液漏斗中,然后再注入10mL CCl4,盖好玻璃塞,振荡,静置于铁架台上(如图乙),等分层后取上层液和下层液,呈黄绿色的是
 
(填“上层液”或“下层液”),再装入如图乙所示的烧杯中,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填“上层液”或“下层液”).
(5)在A、B、C、D、E装置中有一处需要改进,说明需要改进的理由:
 
分析:(1)气体通过盛有水的试管时应长进短出;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结合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利用浓硫酸溶于水放热的性质分析;
(3)关闭旋塞K,B中的气体逐渐增多,压强增大,B能贮存气体;
(4)应用相似相溶原理,实际上是萃取知识的应用和考查;
(5)D装置生成的氯化氢气体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插入水中容易引起倒吸;符合防倒吸的装置都符合.
解答:解:(1)由装置图判断判断,气体由B流经C进入到D中反应,气体通过盛有水的试管时应长进短出,否则不能通过C装置,故答案为:c;b; 
(2)由题意知C为提供水蒸气的装置,加入的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有利于试管中的水变为水蒸气,反应为Cl2、C、H2O,生成物为HCl和CO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C+2H2O(g)
  △  
.
 
4HCl+CO2,故答案为:2Cl2+C+2H2O(g)
  △  
.
 
4HCl+CO2
(3)关闭旋塞K,移去两个酒精灯,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少量Cl2产生,B中的气体逐渐增多,压强增大,则导致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B具有贮存少量氯气,并能防止空气污染,故答案为:贮存少量Cl2,避免Cl2对环境造成污染;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4)应用相似相溶原理,氯气在CCl4中溶解度较大,而且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呈黄绿色的是溶有氯气的下层四氯化碳层,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氯气在无机层与接触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次氯酸,而导致有色布条褪色的,故答案是:下层液;上层液;
(5)整套装置中E装置吸收易造成倒吸,因为D装置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正确的吸收装置只要能防倒吸均可,故答案为:D中反应生成的HCl气体极易溶于水,易发生倒吸,E中应用防倒吸装置.
点评:本题考查氯气的制备和性质实验,题目难度中等,萃取的相关知识,以及次氯酸的漂白原理和防倒吸的相关知识,题目不难,但夸度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I.如图1是某学生设计的制取和收集某些气体的实验装置(可加热).
(1)该装置在加入反应物前,应首先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检查装置气密性
检查装置气密性

(2)下列气体的制取中,若用排空气法收集,可使用该装置制备和收集的是(选填编号,下同)
①③
①③
若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中充满水),可使用该装置制备和收集的是
①④⑤
①④⑤

①用Zn与稀盐酸反应制H2
②用CaCO3与稀盐酸反应制CO2
③用固体NaOH和浓氨水制NH3
④用Cu与稀HNO3反应制NO
⑤用MnO2与双氧水反应制O2
⑥浓硫酸与铜片反应制SO2
⑦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
II.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浓硫酸与金属锌的反应进行探究.首先按图2组装好实验装置,然后取一定量的浓硫酸与足量Zn充分反应,微热试管A,实验过程中先观察到C、D中均有气泡产生,D中开始出现浑浊,后浑浊消失,随后气泡量逐渐减少,品红溶液褪色,反应较长时间后,C、D中的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
试回答:
(1)从甲、乙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填入B、C中,并进行正确连接,a接
3或4
3或4
4或3
4或3
接b,c接
1
1
2
2
接d;
(2)D、E试管中CCl4溶液的作用是防止溶液倒吸,该实验中起到同样作用的装置是

(3)能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
C中品红溶液褪色
C中品红溶液褪色

(4)反应较长时间后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的原因是
浓H2SO4变成稀H2SO4,与Zn反应放出H2
浓H2SO4变成稀H2SO4,与Zn反应放出H2

(5)D中浑浊消失的离子方程式为
SO2+CaSO3+H2O=Ca2++2HSO3-
SO2+CaSO3+H2O=Ca2++2HS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精英家教网绿矾(FeSO4?7H2O)是重要的化学化工试剂,工业上常利用机械加工行业产生的废铁屑为原料制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于制备绿矾的装置,其中集气瓶的作用是
 
;烧杯中盛放的试剂是 CuSO4溶液,发生反应:
 
CuSO4+
 
PH3+
 
 
=
 
H3PO4+
 
H2SO4+
 
Cu↓,请配平.
(2)如图锥形瓶中的反应物是铁屑和28%的硫酸,反应前常用98%的硫酸配制500g 28%的硫酸,要算出所需98%的硫酸的体积,还要知道的数据是
 

(3)在制备硫酸亚铁的过程中,理论上控制铁过量或酸过量均有利于防止Fe2+被氧化.设计两个实验:实验一,控制酸过量;实验二,控制铁过量;其余步骤同,制得硫酸亚铁,并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
序号 反应物用量 产品质量
1 n(H2SO4):n(Fe)>1:1 介于Ⅰ级~Ⅱ级之间
2 n(H2SO4):n(Fe)<1:1 优于Ⅰ级
已知产品质量标准:Fe3+的质量分数等于0.005%,产品质量定为Ⅰ级;Fe3+的质量分数等于0.01%,产品质量定为Ⅱ级,从实验结果中,可得出制备硫酸亚铁溶液时,反应控制
 
过量为最佳.
(4)该小组在继续研究由绿矾制备Fe(OH)2的过程中,发现出现白色的沉淀会逐渐转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甲同学查资料该灰绿色沉淀可能是Fe3(OH)8,请用氧化物的形式写出该沉淀
 
;乙同学查资料后认为该灰绿色沉淀是由于Fe(OH)2部分被氧化,混入少量的Fe(OH)3的缘故,请提出一种在研究由Fe2+制备Fe(OH)2的过程中,有助于对沉淀由“白”变“绿”的现象进行合理解释的实验设计新思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I.如图1是某学生设计的制取和收集某些气体的实验装置(可加热).
精英家教网

(1)该装置在加入反应物前,应首先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2)下列气体的制取中,若用排空气法收集,可使用该装置制备和收集的是(选填编号,下同)______若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中充满水),可使用该装置制备和收集的是______.
①用Zn与稀盐酸反应制H2
②用CaCO3与稀盐酸反应制CO2
③用固体NaOH和浓氨水制NH3
④用Cu与稀HNO3反应制NO
⑤用MnO2与双氧水反应制O2
⑥浓硫酸与铜片反应制SO2
⑦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
II.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浓硫酸与金属锌的反应进行探究.首先按图2组装好实验装置,然后取一定量的浓硫酸与足量Zn充分反应,微热试管A,实验过程中先观察到C、D中均有气泡产生,D中开始出现浑浊,后浑浊消失,随后气泡量逐渐减少,品红溶液褪色,反应较长时间后,C、D中的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
试回答:
(1)从甲、乙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填入B、C中,并进行正确连接,a接______、______接b,c接______、______接d;
(2)D、E试管中CCl4溶液的作用是防止溶液倒吸,该实验中起到同样作用的装置是______;
(3)能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4)反应较长时间后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的原因是______;
(5)D中浑浊消失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I.如图1是某学生设计的制取和收集某些气体的实验装置(可加热).
(1)该装置在加入反应物前,应首先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2)下列气体的制取中,若用排空气法收集,可使用该装置制备和收集的是(选填编号,下同)______若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中充满水),可使用该装置制备和收集的是______.
①用Zn与稀盐酸反应制H2
②用CaCO3与稀盐酸反应制CO2
③用固体NaOH和浓氨水制NH3
④用Cu与稀HNO3反应制NO
⑤用MnO2与双氧水反应制O2
⑥浓硫酸与铜片反应制SO2
⑦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
II.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浓硫酸与金属锌的反应进行探究.首先按图2组装好实验装置,然后取一定量的浓硫酸与足量Zn充分反应,微热试管A,实验过程中先观察到C、D中均有气泡产生,D中开始出现浑浊,后浑浊消失,随后气泡量逐渐减少,品红溶液褪色,反应较长时间后,C、D中的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
试回答:
(1)从甲、乙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填入B、C中,并进行正确连接,a接______、______接b,c接______、______接d;
(2)D、E试管中CCl4溶液的作用是防止溶液倒吸,该实验中起到同样作用的装置是______;
(3)能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4)反应较长时间后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的原因是______;
(5)D中浑浊消失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