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有位同学只用了一个圆底烧瓶、带玻璃管的橡皮塞、橡胶管、酒精灯、少量的浓氨水、大烧杯及水,即做成了喷泉实验.你能否做成该实验?如何操作?运用了什么原理?若用稀氨水是否也能做成该喷泉实验?
利用浓氨水在烧瓶中加热得到使烧瓶中充满氨气,塞好橡皮塞接好导气管,插入水中通过挤压胶皮管使水进入烧瓶,依据氨气极易溶解于水引起烧瓶中的压强减小,外压作用下使烧杯中的水进入烧瓶形成喷泉,具体操作:先向圆底烧瓶中加入少量浓氨水.摇动烧瓶并加热,使浓氨水蒸发,烧瓶中充满氨气,立即用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烧瓶,并在玻璃管上连接好橡胶管,及时插入水中,(将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挤压橡胶管使水进入烧瓶,瞬间即可形成喷泉;稀氨水不能产生大量氨气不能做喷泉实验;
答:只要能制得一烧瓶氨气,即可做成功该实验.具体操作:先向圆底烧瓶中加入少量浓氨水.摇动烧瓶并加热,使浓氨水蒸发,烧瓶中充满氨气,立即用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烧瓶,并在玻璃管上连接好橡胶管,及时插入水中,(将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挤压橡胶管使水进入烧瓶,瞬间即可形成喷泉.运用原理:
NH3?H2O
.
NH3↑+H2O;NH3+H2O═NH3?H2O,由于NH3极易溶于水造成烧瓶内外压强差较大,外压使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形成喷泉.稀氨水不易做成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电石浆是氯碱工业中的一种废弃物,其大致组成如表所示:
成分CaOSiO2Al2O3Fe2O3MgOCaS其他不溶于酸的物质
质量分数(%)65~663.5~5.01.5~3.50.2~0.80.2~1.11.0~1.823-26
用电石浆可生产无水CaCl2,某化工厂设计了以下工艺流程:

已知氯化钙晶体的化学式是:CaCl2?6H2O;H2S是一种酸性气体,且具有还原性.
(1)反应器中加入的酸应选用______.
(2)脱色槽中应加入的物质X是______;设备A的作用是______;设备B的名称为______;设备C的作用是______.
(3)为了满足环保要求,需将废气H2S通入吸收池,下列物质中最适合作为吸收剂的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A.水B.浓硫酸C.石灰乳D.硝酸
(4)将设备B中产生的母液重新引入反应器的目的是______.
(5)氯碱工业电极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I)现有四种试剂: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②浓硝酸;③硝酸银溶液;④碘水.为了鉴别下列四瓶无色溶液,请你选择合适的试剂,将其序号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A.葡萄糖溶液______B.淀粉溶液______
C.食盐溶液______D.鸡蛋清溶液______
(Ⅱ)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请在横线上填写代号,A表示正确,B表示错误)
(1)HF溶液保存在塑料瓶中.______
(2)用分馏的方法从原油中分离出汽油、煤油、柴油等.______
(3)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______
(4)复合材料可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材料经特殊加工制成.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加入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NaCl溶液(BaCl2):加入足量Na2CO3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适量盐酸并加热
B.KNO3溶液(AgNO3):加入足量KCl溶液,过滤
C.NaCl固体(Na2CO3):加适量稀盐酸,加热蒸发
D.CO2(HCl):将混合气体通过NaHCO3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为进行Ⅰ项中的除杂实验(括号内为杂质),请从Ⅱ项中选出一种试剂,从Ⅲ项中选出一合适的实验操作方法分离,将标号填在后面的答案栏内.
Ⅰ除杂实验Ⅱ试剂Ⅲ操作方法答案
①苯(苯酚)A.水
B.NaCl晶体
C.NaOH溶液
D.CaO
a.蒸馏
b.分液
c.盐析
d.过滤
____________
②乙醇(水)____________
③肥皂(甘油、水)____________
④硝基苯(硝酸、硫酸)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中从海藻提取碘的流程如图所示.
(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______;写出过程②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提供选择的有机试剂为______
A.酒精、四氯化碳B四氯化碳、苯C.汽油、醋酸D.汽油、甘油
(3)为使海藻灰中碘离子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实验室里有烧杯、玻璃棒、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物品,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CH3CH2OH
浓硫酸
170摄氏度
CH2=CH2
CH2=CH2+Br2
加热
BrCH2CH2Br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右图所示,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1,2-二溴乙烷乙醚
状态无色液体无色液体无色液体
密度/g?cm-30.792.20.71
沸点/℃78.513234.6
熔点/℃一l309-1l6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需要加入碎瓷片或不断搅拌,其最主要目的是______;
(2)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但若过度冷却(如用冰水),B中可能的现象为:______.
(3)反应结束后,产物中可能有有少量未反应的Br2,完成下列实验步骤提纯产品:
①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______中;(填写仪器名称)
②加入______,充分振荡反应后静置,
③产物应在______层(填“上”、“下”);
(4)检验产物1,2-二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实验方法为:______;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5)处理上述实验后烧瓶A中废液的正确方法是______.
a.废液冷却后直接倒入下水道中
b.废液冷却后直接倒入空废液缸中
c.废液加入适量水稀释冷却后倒入废液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Na2O2可用作漂白剂和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1)某学习小组发现:在盛有Na2O2的试管中加入足量水,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当气泡消失后,向其中滴入1~2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将试管轻轻振荡,红色很快褪去;此时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又有气泡产生.
①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______,红色褪去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②加MnO2粉末后发生的反应______.
写出Na2O2作供氧剂的反应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数目______.
(2)Na2O2有强氧化性,H2具有还原性,有同学猜想Na2O2与H2能反应.为了验证此猜想,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
步骤1:按图组装仪器(图中夹持仪器省略),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

步骤2:打开K1、K2,产生的氢气流经装有Na2O2的硬质玻璃管,一段时间后,没有任何现象;
步骤3:检验H2的纯度后,开始加热,观察到硬质玻璃管内Na2O2开始熔化,淡黄色的粉末变成了白色固体,干燥管内硫酸铜未变蓝色;
步骤4:反应后撤去酒精灯,待硬质玻璃管冷却后关闭K1
①盛装稀盐酸的仪器名称______;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②必须检验氢气纯度的原因是______.
③设置装置D的目的是______.
④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若能反应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苯甲酸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化工行业,某同学尝试用甲苯的氧化反应制备苯甲酸,反应原理:

实验方法: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在100℃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已知:苯甲酸分子量122,熔点122.4℃,在25℃和95℃时溶解度分别为0.3 g和6.9 g;纯净固体有机物都有固定熔点。
(1)操作Ⅰ为            ,操作Ⅱ为               
(2)无色液体A是           ,定性检验A的试剂是              ,现象是        
                                                                      
(3)测定白色固体B的熔点,发现其在115℃开始熔化,达到130℃时仍有少量不熔,该同学推测白色固体B是苯甲酸与KCl的混合物,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提纯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推测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完成表中内容。
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将白色固体B加入水中,加热溶
解,                     
得到白色晶体和无色溶液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生成白色沉淀
滤液含Cl

干燥白色晶体,                    
                    
白色晶体是苯甲酸
(4)纯度测定:称取1.220g产品,配成100ml甲醇溶液,移取25.00ml溶液,滴定,消耗KOH的物质的量为2.40×10—3mol,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为                   ,计算结果为                   (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