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在一定的温度下,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H2和I2各0.016mol,发生如下反应:H2(g)+I2(g)?2HI(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数据如下:
t/min2479
n(I2)/mol0.0120.0110.0100.010
请回答:
(1)2min内,v(H2)=0.002mol/(L•min).
(2)下列能证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BC.
A.v(H2)=v(HI)                            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C.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3)该温度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是1.44.
(4)H2的平衡转化率是37.5%.
(5)温度降低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则正反应是放热.(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6)一定可以提高平衡体系中HI百分含量的措施是A.
A.降低高温度      B.增大H2浓度      C.加入催化剂       D.降低压强.

分析 (1)根据v=$\frac{△c}{△t}$计算v(I2),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H2);
(2)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同种物质表示的正逆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含量保持不变,由此衍生的其它一些物理量不变,注意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3)7min处于平衡状态,平衡时碘为0.01mol,计算平衡时各组分浓度 代入K=$\frac{{c}^{2}(HI)}{c({H}_{2})×c({I}_{2})}$计算;
(4)计算消氢气的物质的量,氢气转化率=$\frac{反应的氢气物质的量}{氢气起始物质的量}$×100%;
(5)温度降低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移动;
(6)A.降低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HI的物质的量增大,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
B.增大H2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但HI的含量不一定增大;
C.加入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
D.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降低压强平衡不移动.

解答 解:(1)2min内,v(I2)=$\frac{\frac{(0.016-0.012)mol}{1L}}{2min}$=0.002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H2)=v(I2)=0.002mol/(L.min),
故答案为:0.002;
(2)A.应是2v(H2)=v(HI)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故A错误;
 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说明碘蒸汽的浓度不变,反应到达平衡,故B正确;
C.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到达平衡,故C正确;
D.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的容器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D错误,
故选:BC;
(3)7min处于平衡状态,平衡时碘为0.01mol,则:
                       H2(g)+I2(g)?2HI(g)
起始量(mol/L):0.016  0.016    0
变化量(mol/L):0.006  0.006    0.012
平衡量(mol/L):0.01   0.01     0.012
平衡常数K=$\frac{{c}^{2}(HI)}{c({H}_{2})×c({I}_{2})}$=$\frac{0.01{2}^{2}}{0.01×0.01}$=1.44,故答案为:1.44;
(4)消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16mol-0.01mol=0.006mol,则氢气转化率=$\frac{0.006mol}{0.016mol}$×100%=37.5%,
故答案为:37.5%;
(5)温度降低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移动,
故答案为:放热;
(6)A.降低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HI的物质的量增大,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HI百分含量增大,故A正确;
B.增大H2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但HI的含量不一定增大,故B错误;
C.加入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HI百分含量不变,故C错误;
D.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降低压强平衡不移动,HI百分含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与影响因素、平衡状态判断、反应速率计算、平衡常数等,难度不大,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用含有A1203、SiO2和少量FeO•xFe2O3的铝灰制备A12(SO43•18H2O.,
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Ⅰ.向铝灰中加入过量稀H2SO4,过滤:
Ⅱ.向滤液中加入过量KMnO4溶液,调节溶液的pH约为x;
Ⅲ.加热,产生大量棕色沉淀,静置,上层溶液呈紫红色:
Ⅳ.加入MnSO4至紫红色消失,过滤;Ⅴ.浓缩、结晶、分离,得到产品.
(1)将MnO4-氧化Fe2+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1MnO4-+5Fe2++8H+=1Mn2++5Fe3++4H2O
(2)已知: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注: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为0.1mol•L-1
Al(OH)3Fe(OH)2Fe(OH)3
开始沉淀时3.46.31.5
完全沉淀时4.78.3/
常温下Ksp[Fe(OH)3]=8.0×10-38,㏒2=0.3.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时就认为沉淀完全.试计算将溶液的pH调至3.3时Fe3+转化为Fe(OH)3而沉淀完全.
(3)己知:一定条件下,MnO4-可与Mn2+反应生成MnO2
①向Ⅲ的沉淀中加入浓HCl并加热,能说明沉淀中存在MnO2的现象是生成黄绿色气体.
②Ⅳ中加入MnS04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Mn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一种含铝、锂、钴的新型电子材料,生产中产生的废料数量可观,废料中的铝以金属铝箔的形式存在;钴以Co2O3•CoO的形式存在,吸附在铝箔的单面或双面;锂混杂于其中.
从废料中回收氧化钴(CoO)的工艺流程如图1:

(1)过程Ⅰ中采用NaOH溶液溶出废料中的A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2)过程Ⅲ得到锂铝渣的主要成分是LiF和Al(OH)3,碳酸钠溶液在产生Al(OH)3时起重要作用,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3++3CO32-+3H2O=2Al(OH)3↓+3CO2↑.
(3)碳酸钠溶液在过程Ⅲ和IV中所起作用有所不同,请写出在过程Ⅳ中起的作用是调整pH,提供CO32-,使Co2+沉淀为CoCO3
(4)在Na2CO3溶液中存在多种粒子,下列各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BCD(填序号).
     A c(Na+)=2c(CO32-
     B c(Na+)>c(CO32-)>c(HCO3-
     C c(OH-)>c(HCO3-)>c(H+
     D c(OH-)-c(H+)═c(HCO3-)+2c(H2CO3
(5)CoO溶于盐酸可得粉红色的CoCl2溶液.CoCl2含结晶水数目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利用蓝色的无水CoCl2吸水变色这一性质可制成变色水泥和显隐墨水.如图2是粉红色的CoCl2•6H2O晶体受热分解时,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A物质的化学式是CoCl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反应4A(g)+5B(g)═4C(g)+6D(g),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0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容器中含D物质的量至少为0.45 mol
B.A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10 mol•L-1•s-1
C.容器中A、B、C、D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是4:5:4:6
D.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了0.30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在一个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s)+4B(g)═C(g)+3D(g),10min末,B的物质的量减少2mol,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0-10min内,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5mol•L-1•min-1
B.0-10min内,用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1mol•L-1•min-1
C.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4:3:1
D.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气体压强始终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以在不同的温度下淀粉遇碘变蓝色的快慢为背景来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具体研究过程:
1、反应原理:NaHSO3首先和KIO3反应先产生碘离子,NaHSO3消耗完碘离子再和过量的KIO3溶液反应生成I2.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NaHSO3完全消耗即有I2析出,即淀粉变蓝.请写出此反应过程的离子方程式:3HSO3-+IO3-=I-+SO42-+3H+、IO3-+5I-+6H+=3I2+3H2O.
2、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已知NaHSO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KIO3氧化,根据I2析出所需时间可以求得NaHSO3的反应速率.实验如下:将浓度均为0.020mol•L-1NaHSO3(含少量淀粉)10.0mL、KIO3(过量)酸性溶液40.0mL混合,记录10~55℃间溶液变蓝时间,55℃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讨论:
(1)兴趣小组对于55℃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原因进行了猜测:
假设一:此温度下,亚硫酸氢钠分解;
假设二:没有生成单质碘;
假设三:淀粉变质;

(2)由图分析:温度的变化与溶液变蓝时间的关系是:40℃以前,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40℃后温度越高,变色时间越长,反应速率越慢.
(3)图中b、c两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为v(b)小于v(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图中a点对应的NaHSO3反应平均速率为5.0×10-5mol•L-1•s-1
(5)根据图象分析,你认为淀粉能否作为检验碘单质的试剂?简述理由:温度高于40℃时,淀粉易糊化,不宜在高于40℃的条件下作指示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化学链燃烧是一种新型燃烧技术,该技术是由载氧体、燃料反应器和空气反应器组成.现用载氧体CaSO4代替O2与燃料CO反应,既可提高燃烧效率,又能得到高纯CO2,其原理示意图(图1)如下:

燃料反应器中涉及反应如下(反应①为主反应,反应②和③为副反应):
①$\frac{1}{4}$CaSO4(s)+CO(g)═$\frac{1}{4}$CaS(s)+CO2(g)△H1=-47.3kJ?mol-1
②CaSO4(s)+CO(g)═CaO(s)+CO2(g)+SO2(g)△H2=+210.5kJ?mol-1
③2CO(g)═C(s)+CO2(g)△H3=-172.4kJ?mol-1
空气反应器中涉及反应④:CaS(s)+2O2(g)?CaSO4(s)△H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②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的理由是反应②的△S>0,△H>0,而△G=△H-T△S<0反应自发进行,故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2)已知CO的标准燃烧热为-285.8kJ?mol-1,则△H4=-954kJ?mol-1
(3)图2为燃料反应器中涉及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对数lgK随反应温度T的变化曲线;图3为不同温度下CO初始体积百分数与平衡时固体产物中CaS质量百分数的关系曲线

①降低燃料反应器中SO2生成量的措施有B;
A.CaSO4投入燃料反应器前加以粉碎      B.在合适的温度区间内控制较低的反应温度
C.提高CO的初始体积百分数            D.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②当lgK<0时,说明相应温度下某反应的程度小,此温度下可以忽略该反应.则燃料反应器中宜控制的温度范围是650℃~900℃;
③向盛有CaSO4的真空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O,反应 ①、②于900℃达到平衡,则SO2的平衡浓度为0.01mol•L-1
(4)如果用甲烷燃料替代CO,则燃料反应器中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SO4(s)+CH4(g)═2CaS(s)+CO2(g)+2H2O(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由两种烃组成的混合气体2L与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5LCO2、6LH2O(所有体积都在120℃测定),则这两种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  )
A.C2H4、C3H8B.CH4、C3H8C.CH4、C4H10D.C2H2、C3H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已知实验室制取C12的反应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又已知Pb的化合价只有+2、+4,且+4价的Pb具有强氧化性,也能氧化浓盐酸生成C12
(1)写出PbO2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PbO2+4HCl(浓)$\frac{\underline{\;\;△\;\;}}{\;}$PbCl2+Cl2↑+2H2O,其中表现还原性的HCl与表现酸性的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2)PbO2不稳定,随温度升高按下列顺序逐步分解:PbO2→Pb2O3→Pb3O4→PbO.若加热分解后所得到的固体全部为Pb3O4,现将a molPbO2加热分解,则加热过程中放出O2$\frac{22.4a}{3}$L(标准状况下);
(3)已知PbSO4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醋酸铵溶液,反应方程式如下:PbSO4+2CH3COONH4═(CH3COO)2Pb+(NH42SO4
①PbSO4与CH3COONH4能进行反应的原因是符合了复分解反应条件之一的生成了难电离物质或弱电解质,现将Na2S溶液与醋酸铅溶液混合有沉淀生成,则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CH3COO)2 Pb+S2-=PbS↓+2CH3COO-
②已知+2价Sn的化合物具有强还原性.等物质的量的PbO2和SnO的混合物溶于过量的稀硫酸中,溶液中存在的主要金属阳离子是D(填序号).
A.Pb2+         B.Pb4+          C.Sn2+         D.Sn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