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常见的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指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所生成的新污染物.如反应2NO+O2═2NO2中,二氧化氮为二次污染物,下列物质中不会导致二次污染的是(  )
①SO2        ②NO       ③NO2        ④HCl         ⑤CO2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C.④⑤D.

分析 由信息可知,污染物再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污染物,可导致二次污染,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①SO2可导致二次污染,生成SO3,故不选;
②NO 可导致二次污染,生成NO2,故不选;
③NO2可导致二次污染,生成硝酸,故不选;
④HCl不能在物理化学因素或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不能导致二次污染,故选;         
⑤CO2不能在物理化学因素或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不能导致二次污染,故选;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三废处理及环境保护,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物质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二次污染物的生成,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具有还原性的弱酸H3PO2可用电渗析法制备.“四室电渗析法”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阳极的电极反应式:4OH--4e-═O2↑+2H2O
B.若将阳极室的稀硫酸用H3PO2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同样可制得纯净物的H3PO2
C.H3PO2分子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D.阳极室的H+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H2PO2-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H3P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25℃时,部分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化学式CH3COOHH2CO3HClO
电离平衡常数1.7×10-5K1=4.3×10-7
K2=5.6×10-11
3.0×10-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H3COOH、H2CO3、HClO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H3COOH>H2CO3>HClO.
(2)同浓度的CH3COO-、HCO3-、CO32-、ClO-结合H+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CO32->ClO->HCO3->CH3COO-
(3)将少量C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O-+H2O+CO2=HClO+HCO3-
(4)常温下0.1mol•L-1的CH3COOH溶液在加水稀释过程中,填写下列表达式中的数据变化情况(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①$\frac{c(C{H}_{3}CO{O}^{-})}{c(C{H}_{3}COOH)}$变大;   ②$\frac{c(C{H}_{3}CO{O}^{-})}{c(C{H}_{3}COOH)•c(O{H}^{-})}$不变.
(5)体积为10mL pH=2的醋酸溶液与一元酸HX分别加水稀释至1000mL,稀释过程中pH变化如图所示,则HX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理由是当完全电离时应该是PH=4,现在PH值HX>CH3COOH,说明原来HX电离更多,故HX的电离平衡常数>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常温下,取pH=2的两种二元酸H2A与H2B各1mL,分别加水稀释,测得pH变化与加水稀释倍数有如图所示变化,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2A为二元弱酸,稀释前c(H2A)=0.005mol/L
B.NaHA水溶液中:c(Na+)+c(H+)=2c(A2-)+c(OH-
C.含等物质的量的NaHA、NaHB的混合溶液中:c(Na+)=c(A2-)+c(B2-)+c(HB-)+c(H2B)
D.pH=10的NaHB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HB-)>c(OH-)>c(B2-)>c(H2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证明HA为弱酸的是(  )
A.比较和相同体积、浓度均为0.1mol•L-1的HA和HCl所消耗0.1mol•L-1NaOH溶液的体积
B.比较浓度均为0.1mol•L-1的NaCl溶液和HA溶液的导电性
C.测量0.1mol•L-1NaA溶液的pH
D.将pH为1的HA溶液稀释100倍后,再测溶液的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已知2SO2(g)+O2(g)?2SO3(g)△H=-197kJ•mol-1.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2mol SO2和1mol O2;(乙)1mol SO2和0.5mol O2;(丙)2mol SO3.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容器内压强P:P=P>2P
B.SO2的质量m:m=m>2m
C.c(SO2)与c(O2)之比k:k=k=2k
D.甲乙中SO2的转化率分别为ɑ、ɑ,丙中SO3的转化率为ɑ:ɑ>ɑ,ɑ=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5.X、Y、Z、Q、R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两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0;Q与X同主族;Z、R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
(1)五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写原子序数)11>13>6>8>1.
(2)X与Y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且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写结构式)H-C≡C-H.
(3)由以上某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B、C、D有转化关系:A+C$?_{①OH-△②H+}^{H+△}$B+D(①②表示转化的先后两个步骤)其中,A、B、C三种物质均由X、Y、Z三种元素组成;B、C是非电解质,误饮用C成分可导致眼睛失明;A的水溶液显酸性,相对分子质量为90,而且该分子中只含一种官能团;B分子量比A大28;D是由X、Z两种元素组成.出C的结构简式:CH3OH;写出A+C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CH3OH+HOOC-COOH$→_{△}^{H+}$ CH3OOC-COOCH3+H2O写出转化关系图中序号①的反应类型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序号②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OOC-COO-+2H+=HOOC-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碳酸镁晶体是一种新型吸波隐形材料中的增强剂.
I.合成该物质的步骤如下:
步骤 1:配制一定浓度的MgSO4溶液和NH4HCO3溶液.
步骤 2:量取一定量的NH4HCO3溶液于容器中,搅拌并逐滴加入MgSO4溶液,温度控制在 50℃,用氨水调节溶液 pH 到 9.5.
步骤 3:放置1h后,过滤、洗涤、干燥,得碳酸镁晶体产品[MgCO3•H2O(n=1~5)].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 250mL 0.5mol/LMgSO4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和量筒外还有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步骤 2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NH3•H2O+HCO3-=MgCO3+NH4++H2O.
(3)检验碳酸镁晶体是否洗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的滤出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无沉淀说明已洗涤干净.
Ⅱ.测定产品MgCO3•H2O 中的 n 值(仪器和药品如图所示):

(4)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e-d-b-c(按气流方向,用接口字母表示),其中 C 的作用是冷却,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5)加热前先通入N2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称取装置 C、D 的初始质量后,边加热边通入N2的作用是将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带入装置C、D中完全吸收,防止产生倒吸.
(6)若装置 B 中无残留物,要准确测定 n 值,至少需要下列所给数据中的①②(或①③或②③)(填选项字母),写出相应的数学表达式:n=$\frac{22({m}_{1}{-m}_{2})}{9{m}_{2}}$或$\frac{22{m}_{3}}{9({m}_{1}-{m}_{3})}$或$\frac{22{m}_{3}}{9{m}_{2}}$.
①装置 A 反应前后质量差m1
②装置 C 反应前后质量差m2
③装置 D 反应前后质量差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分子式为C6H12O2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可以水解,且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其同分异构有8种
B.若可以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CO2,则其同分异构有8种
C.一定能与Na反应生成H2
D.可能与NaOH溶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