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向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过量会产生的现象是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

分析 胶体遇电解质发生聚沉,故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稀硫酸后产生聚沉,当硫酸过量时,沉淀消失,据此分析.

解答 解:胶体遇电解质发生聚沉,而加入硫酸是电解质溶液,会引起氢氧化铁胶体聚沉,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当继续加入硫酸时,氢氧化铁沉淀会溶解,故表现的现象是: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故答案为: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

点评 本题考查了胶体性质的应用,主要考查胶体的聚沉,熟练掌握胶体性质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叙述正确是的(  )
A.人工固氮的过程一定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
B.简单的金属阳离子只有氧化性,简单的非金属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C.1mol钠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失去2mol电子
D.发生化学反应时,得电子越多的物质,氧化能力越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在原子序数1~18号元素中:
(1)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单质是Na.
(2)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单质是F2
(3)在室温下有颜色的气体单质是F2和Cl2
(4)在空气中容易自燃的单质名称是P.
(5)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C,主族序数等于电子层数2倍的元素是S.
(6)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H,其次是F.
(7)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是N.
(8)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是HF.
(9)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化学式是HClO4;碱性最强的是NaOH.
(10)描述出15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ⅤA族;写出第二周期第IVA族的元素原子序数是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怯错误的是(  )
A.18g冰的晶体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2NA
B.11.2 L丙烷(标准状况)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5NA
C.2.0 L 0.5 mol/L NaAlO2溶液中舍有氧原子的数目为2NA
D.1molCl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9.把48.8克铁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溶于2升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氢气2.24升,且在反应后的溶液中不存在Fe3+,求:
(1)原混合物中铁和氧化铁各为多少克?
(2)原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各组反应(表中物质均为反应物),反应刚开始时,放出 H2 的速率最大的是(  )
编号 金属(粉末状) (mol) 酸的浓度及体积 反应温度(℃) 
AMg,0.1 5 mol•L-1 硝酸 10mL 60
BMg,0.13 mol•L-1 盐酸 10mL 60
C Fe,0.13 mol•L-1 盐酸 100mL60
DMg,0.12 mol•L-1 硫酸 5mL60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将pH=8和pH=10的两种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H+)最接近于(  )
A.$\frac{1}{2}$(10-8+10-10)mol/LB.(10-8+10-10)mol/L
C.(1×10-4+5×10-10)mol/LD.2×10-10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某溶液可能含有K+、NH4+、Fe2+、Fe3+、SO42-、CO32-、SiO32-、Cl-、I-中的几种离子,已知各离子的浓度均为0.2mol•L-1,进行如下实验(不考虑盐类的水解及水的电离):
①取少量该溶液,加入足量稀硫酸,无明显想象.
②取①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最终得到红褐色沉淀,并伴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实验①可知溶液中不存在CO32-、SiO32-
B.该溶液中肯定存在NH4+、Fe2+
C.该溶液中至少含有4种离子
D.另取该溶液,加入适量氯水和淀粉溶液,若溶液显蓝色,即可确定该溶液中含有NH4+、Fe2+、SO42-、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铜在自然界多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矿石中.常见的铜矿石有:黄铜矿(CuFeS2)、斑铜矿(Cu5FeS4)、辉铜矿(Cu2S)、孔雀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稀盐酸除去铜器表面的铜绿
B.硫酸铜溶液可用作游泳池的消毒剂
C.工业上常采用电解法制取粗铜
D.在上述几种含铜化合物中,铜的质量百分含量最高的是Cu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