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硅是微电子工业和太阳能发电的基础材料,获得高纯硅的方法很多.
(1)目前已工业化进行的方法是由液氨存在下用NH4Cl与Mg2Si 反应可制取Si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Si+4NH4Cl=SiH4+2MgCl2+4NH3,硅烷再分解即可得高纯硅.
(2)2003年Toshiyuki Nohira等人采用CaCl2为熔盐体系,用石墨作阳极,采用图1特制的阴极,由SiO2直接电解制得纯硅,总反应方程式为:SiO2 $\frac{\underline{\;\;\;\;\;\;\;电解\;\;\;\;\;\;\;}}{熔融CaCl_{2}}$ Si+2O2↑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iO2+4e-=Si+2O2-;阳极石墨块除作为电极外,另一作用是将阳极生成的O2转变为CO2、CO.

(3)西门子生产高纯硅关键工艺之一是SiCl4氢化为SiHCl3,原理为:SiCl4(g)+H2(g)?SiHCl3(g)+HCl(g)△H.反应的分压常数(平衡分压p代替平衡浓度c,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
①该反应为△H>0(选填:“>”“<”“=”)
②平衡常数Kp=$\frac{P(SiHC{l}_{3})•P(HCl)}{P(CC{l}_{4})•P({H}_{2})}$.
③提高SiCl4转化为SiHCl3的转化率除可改变温度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提高n(H2)/n(SiCl4)投料比.
④该工艺是在无水条件下进行的,以避免发生:SiHCl3+3H2O═H2SiO3+3HCl+H2↑,该反应中每水解1molSiHCl3,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分析 (1)反应物为NH4Cl、Mg2Si,生成物有SiH4,根据原子守恒产物还有MgCl2、NH3
(2)电解池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极石墨块除作为电极外,还将阳极生成的O2转变为CO2、CO;
(3)①根据图2可知:反应的分压常数(平衡分压p代替平衡浓度c),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所以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②化学平衡常数为生成物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系数次幂乘积的比值;
③根据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分析;
④该反应中每水解1molSiHCl3,生成1mol氢气,转移2mol电子.

解答 解:(1)由液氨存在下用NH4Cl与Mg2Si 反应,生成物有SiH4,硅化合价不变,根据原子守恒所以产物还有MgCl2、NH3,反应为Mg2Si+4NH4Cl=SiH4+2MgCl2+4NH3
故答案为:Mg2Si+4NH4Cl=SiH4+2MgCl2+4NH3
(2)电解时,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SiO2 $\frac{\underline{\;\;\;\;\;\;\;电解\;\;\;\;\;\;\;}}{熔融CaCl_{2}}$ Si+O2↑,可知阴极发生:SiO2+4e-=Si+2O2-,阳极发生:2O2--4e-=O2↑,阳极石墨块除作为电极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CO2、CO,将阳极生成的O2转变为CO2、CO,
故答案为:SiO2+4e-=Si+2O2-;将阳极生成的O2转变为CO2、CO;
(3)①根据图2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反应的分压常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产物增多,所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H>0,
故答案为:>
②因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所以SiCl4(g)+H2(g)?SiHCl3(g)+HCl(g)平衡常数Kp=$\frac{P(SiHC{l}_{3})•P(HCl)}{P(CC{l}_{4})•P({H}_{2})}$,
故答案为:$\frac{P(SiHC{l}_{3})•P(HCl)}{P(CC{l}_{4})•P({H}_{2})}$;
③升高温度或增大氢气与SiHCl3的物质的量之比或增大氢气浓度,可提高SiCl4转化为SiHCl3的转化率,
故答案为:提高n(H2)/n(SiCl4)投料比;     
④SiHCl3+3H2O═H2SiO3+3HCl+H2↑,化合价变化为Si(+2→+4),H(+1→0),每水解1molSiHCl3,生成1mol氢气,转移2mol电子,
故答案为:2mol.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化学平衡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电极为惰性电极时,阳极上阴离子放电,阴极上阳离子放电,再结合物质的颜色来分析解答,注意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写出下列有机物命名或写出结构简式:
(1):2-甲基戊烷;
(2)2-甲基-1,3-戊二烯:CH2=C(CH3)-CH=CH-CH3

(3)2-甲基-2-丁烯(CH32C=CHCH3
(4)乙苯 
(5)4-甲基-2-戊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常温常压下,11.2 L氯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B.32g氧气含的原子数目为NA
C.5.6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为2.24L
D.2L 0.1mol•L-1 K2SO4溶液中离子总数约为1.4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我省的海水资源丰富,海水中主要含有Na+、K+、Ca2+、Mg2+、Cl-、SO42-、Br-、CO32-、HCO3-等离子.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1)海水经过处理后可以得到无水氯化镁,无水氯化镁是工业制取镁的原料.试写出由无水氯化镁制取金属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MgCl2$\frac{\underline{\;通电\;}}{\;}$Mg+Cl2↑.
(2)某化工厂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含有Cu2+和Pb2+的污水.排放前拟用沉淀法除去这两种离子,根据如表数据,你认为投入Na2S(选填“Na2S”或“NaOH”)效果更好.
难溶电解质Cu(OH)2CuSPb(OH)2PbS
Ksp4.8×10-206.3×10-361.2×10-151.0×10-28
(3)火力发电在江苏的能源利用中占较大比重,但是排放出的SO2会造成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利用海水脱硫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①天然海水的pH≈8,试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天然海水呈弱碱性的原因CO32-+H2O?HCO3-+OH-或HCO3-+H2O?H2CO3+OH-(任写一个).
②某研究小组为探究提高含硫烟气中SO2的吸收效率的措施,进行了天然海水吸收含硫烟气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请你根据图示实验结果,就如何提高一定浓度含硫烟气中SO2的吸收效率,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降低含硫烟气温度(或流速).
③天然海水吸收了含硫烟气后会溶有H2SO3、HSO3-等分子或离子,氧气氧化的化学原理是2H2SO3+O2=4H++2SO42-或2HSO3-+O2=2H++2SO42-(任写一个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氧化后的“海水”需要引入大量的天然海水与之混合后才能排放,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中和、稀释经氧气氧化后海水中生成的酸(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已知:CH4(g)+2O2(g)═CO2(g)+2H2O(g)△H1
CH4(g)+2O2(g)═CO2(g)+2H2O(l)△H2
CH4(g)+$\frac{1}{2}$O2(g)═CH3OH(l)△H3
H2O(g)═H2O(l)△H4
CH3OH(l)+$\frac{3}{2}$O2(g)═CO2(g)+2H2O(l)△H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H1>△H2B.△H2=△H1+△H4C.△H3=△H2-△H5D.△H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已知RxO42-+MnO4-+H+→RO2+Mn2++H2O 变化过程中,0.2mol RxO42离子参加反应时,共转移了0.4mol电子,则x的值为(  )
A.1B.2C.3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现有A、B、C三种化合物,各取40g相混合,完全反应后,得B 18g,C49g,还有D生成.已知D的式量为106.现将22gA和11gB混合反应,能生成D(  )
A.1m olB.0.5molC.0.275molD.0.2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按图安装好实验装置,在收集满CO2气体的锥形瓶中滴加足量的NaOH浓溶液,可以很快地观察到烧杯中水倒吸入锥形瓶中,请按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锥形瓶中发生的反应是(填“是”或“不是”)离子反应,若是离子反应,写出离子方程式:CO2+2OH-═CO32-+H2O(若不是离子反应,此空不填).
(2)发生倒吸的原因是CO2与NaOH溶液反应,使锥形瓶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锥形瓶中.
(3)受此原理启发,某同学又设计出以下装置,试填写有关现象.
a、软塑料瓶变瘪; b气球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放出44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2CH4(g)+4O2(g)═2CO2(g)+4H2O(l)△H═+890 kJ•mol-1
B.CH4(g)+2O2(g)═CO2(g)+2H2O(l)△H═+890 kJ•mol-1
C.CH4(g)+2O2(g)═CO2(g)+2H2O(l)△H═-890 kJ•mol-1
D.$\frac{1}{2}$CH4(g)+O2(g)═$\frac{1}{2}$CO2(g)+H2O(l)△H═-890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