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用字母表示)最外层电子束与原子序数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Y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第VIIA族,P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22s22p63s23p2
(2)Y,P,R第一电离能大小的顺序为(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同)F>P>S,X,R,W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酸性大小顺序为HCl>H2S>H2O
(3)X,Z的单质按物质的量比1:2,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非极性键,计算2mol该化合物与标准状况下33.6LCO2和1.0mol水蒸气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2mol
(4)Q单质与Z的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Si+2NaOH+H2O=Na2SiO3+2H2
(5)已知:反应ⅠCaSO2(s)+CO(g)?CaO(s)+SO2(g)+CO2(g)△H1=+218.4KJ•mol-1
反应ⅡCaSO4(s)+4CO(g)?CaO(s)+4CO2(g)△H2=-175.6KJ•mol-1
假设某温度下,反应Ⅰ的速率(v1)大于反应Ⅱ的速率(v2),则图2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D.

分析 都是短周期元素,由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关系可知,X、Y处于第二周期,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X为O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故Y为F元素;Z、P、Q、R、W处于第三周期,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4、5、6、7,故Z为Na元素、Q为Si、P为P元素、R为S、W为Cl元素,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由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关系可知,X、Y处于第二周期,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X为O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故Y为F元素;Z、P、Q、R、W处于第三周期,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4、5、6、7,故Z为Na元素、Q为Si、P为P元素、R为S、W为Cl元素,
(1)Y是F,F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第VIIA族,P为磷,P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故答案为:二;VIIA;122s22p63s23p2
(2)F,P,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离能越大,由于P元素的3p处于半充满状态,故其第一电离能大于S,故第一电离能大小的顺序为:F>P>S,O,S,Cl的气态氢化物分别为:H2O、H2S、HCl,水呈中性、HCl为强酸,故水溶液酸性大小顺序为:HCl>H2S>H2O,故答案为:F>P>S;HCl>H2S>H2O;
(3)O,Na的单质按物质的量比1:2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为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中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共价键,2mol过氧化钠与标准状况下1.5molCO2和1.0mol水蒸气混合物充分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据此关系式得出:1.5molCO2和1.0mol物质的量大于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且每1mol过氧化钠反应转移1mol电子,由于过氧化钠不足,故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2mol×1=2mol,故答案为:离子键、共价键;2mol;
(4)Si单质与Na的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NaOH)的浓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Si+2NaOH+H2O=Na2SiO3+2H2↑,故答案为:Si+2NaOH+H2O=Na2SiO3+2H2↑;
(5)反应Ⅰ为吸热反应,反应Ⅱ为放热反应,则A、C错误,因为两图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由题意知:反应Ⅰ的速率(v1)大于反应Ⅱ的速率(v2),则反应Ⅱ的活化能较大,则B错误、D正确,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元素周期律等,难度不大,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及原子序数的关系确定元素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整体把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将海水淡化与浓海水资源化结合起来是综合利用海水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是先将海水淡化获得淡水,再从剩余的浓海水中通过一系列工艺流程提取其他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改进和优化海水综合利用工艺的设想和做法可行的是②③④(填序号).
①用混凝法获取淡水         
②提高部分产品的质量
③优化提取产品的品种       
④改进钾、溴、镁等的提取工艺
(2)采用“空气吹出法”从浓海水吹出Br2,并用纯碱吸收.已知该反应不产生CO2,且溴歧化为Br-和BrO3-,则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Br2+6CO32-+3H2O=5Br-+BrO3-+6HCO3-
(3)海水提镁的一段工艺流程如图:

浓海水的主要成分如下:
离子Na+Mg2+Cl-SO42-
浓度/(g•L-163.728.8144.646.4
该工艺过程中,脱硫阶段主要反应的阳离子Ca2+,沉降阶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aq)+Ca(OH)2(s)=Mg(OH)2(s)+Ca2+(aq),浓海水的利用率为90%,则1L浓海水最多可得到产品2的质量为62.64g.
(4)由MgCl2•6H2O制备MgCl2固体时是在氯化氢气体氛围中加热进行,其目的是抑制MgCl2水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有机物E是制备镇静药安宁G的中间体,E和G的两种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醛基,检验该分子中官能团的常用试剂是新制氢氧化铜(或银氨溶液).
(2)A与C含有相同的官能团,B生成C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3)C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是
(4)试剂a是CH3Br.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E能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和消去反应 b.M与K是同系物 c.1mol K能跟2mol NaOH发生反应
(6)G的结构简式是
(7)在一定条件下E还能跟COCl2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8)G的同分异构体P,分子中含有“”结构,P的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P能水解生成CH3CH2NH2和甲,1mol甲跟足量钠反应生成2mol H2.则P的结构简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铝需经过特别处理能具有抗腐蚀能力
B.“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可用来制肥皂
C.嫦娥系列卫星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只要符合限量,“食用色素”、“亚硝酸盐”可以作为某些食品的添加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合理应用和处理氮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1)尿素[CO(NH22]是一种高效化肥,也是一种化工原料.
①以尿素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NH22(s)+H2O(l)?2NH3(g)+CO2(g)△H=+133.6kJ/mol,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c2(NH3)•c(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填序号).
a.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b.在平衡体系中增加水的用量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c.降低温度可使尿素的转化率增大
②尿素在一定条件下可将氦的氧化物还原为氦气,结合①中信息,尿素还原NO(g)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CO(NH22(s)+6NO(g)=5N2(g)+2CO2(g)+4H2O(l)△H=-1804.7KJ/mol
③密闭容器中以等物质的量的NH3和CO2为原料,在120℃、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尿素:CO2(g)+2NH3(g)?CO(NH32(g)+H2O(g),混合气体中NH3的物质的量百分含量[φ(NH3)]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则a点的正反应速率v(CO2)>b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CO2)(填“>”“=”或“<”),氨气的平衡转化率是75%.
(2)NO2会污染环境,可用Na2CO3溶液吸收NO2并生成CO2,已知9.2gNO2和Na2CO3溶液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0.1mol,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NO2+CO32-=NO3-+NO2-+CO2;恰好反应后,使溶液中的CO2完全逸出,所得溶液呈弱碱性,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是c(Na+ )>c(NO3-)>c(NO2-)>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在密闭容器中,1molH2与1molCO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H<0,反应达到平衡时,改变温度(T)和压强(P),反应混合物中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1<P2<P3<P4
B.T1<T2<T3<T4
C.T4和P1状态下,H2的平衡转化率为8/9
D.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越小,反应的平衡常数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质量一定减少的是(  )
A.铝与V2O5发生铝热反应B.镁粉投入到FeCl3溶液中
C.碳粉与CuO混合物在试管中加热D.水蒸气通入足量Na2O2粉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背景材料]氮化铝(AlN)陶瓷是一种类金刚石氮化物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最高可稳定到2200℃.导热性好,热膨胀系数小,是良好的耐热冲击材料.抗熔融金属侵蚀的能力强,是熔铸纯铁、铝或铝合金理想的坩埚材料.氮化铝还是电绝缘体,介电性能良好,用作电器元件也很有希望.超细氮化铝粉末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领域.
其制取原理为:Al2O3+3C+N2 $\stackrel{高温}{→}$2AlN+3CO
[问题探究]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根据氮化铝的制取原理,进行了如下探究.
问题1、在制取氮化铝时由于反应不完全,氮化铝产品中所含杂质除了碳以外还可能存在氧化铝.
问题2、为测定该产品中有关成分的含量,甲、乙两同学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
(1)甲同学:称取10.00g样品,将其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共热并蒸干,AlN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并放出氨气3.36L(标准状况).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N+NaOH+H2O=NaAlO2+NH3↑.
(2)乙同学:称取10.00g样品置于反应器中,通入2.016L(标准状况)O2,在高温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气体的密度为1.34g•L-1(已折成标准状况,AlN不跟O2反应).该样品中含杂质碳1.92g.
问题3、丙同学受到甲、乙同学实验的启发,认为测定某氮化铝中含有碳或氧化铝杂质,可用图中I的一些装置来进行检验,根据AlN与NaOH溶液反应所生成氨气的体积来测定样品中氮化铝的质量分数,并根据实验现象来确定杂质的成分(实验中导管体积忽略不计)

(1)实验有关操作为:
①往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AlN样品:②从分液漏斗往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浓NaOH;③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④测定收集到水的体积.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③①②④.
(2)本试验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微热锥形瓶,广口瓶中右侧导管水柱上升,恒温时水柱并不回落.
(3)广口瓶中的试剂X可最好选用C(填选项的标号).
A、苯    B、酒精    C、植物油    D、CCl4
(4)广口瓶的液体没有装满(上方留有少量空间),实验测得NH3的体积将不变(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若实验中测得样品的质量为wg,氨气的体积为aL(标况下),则样品中AlN的质量分数为$\frac{4100a}{22.4w}$%(AlN的式量为41).
问题4、丁同学认为,丙同学的实验方法,可能因气体体积测量不准,导致误差较大.建议改用图中的Ⅱ装置进行同样实验,通过测定烧杯中硫酸的增重来确定样品中AlN的质量分数.你认为是否可行?不可行(填入“可行”、“不可行”),最简单的改进方法为在装置之间添加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烧杯导管的末端接一倒扣的漏斗来吸收氨气.
问题5、戊同学仔细思考了丁同学的装置后,认为此装置所测测得的样品中AlN含量偏小.其原因是反应产生的氨气不可能被完全吸收.若忽略此原因的话,只要用图中的III或IV两个装置中的一种,只需进行简单而又必要的数据测定,可比较准确地确定样品中AlN的质量分数.较合理的装置为Ⅲ(填代号).但是戊同学的装置有缺陷所测结果将偏高或偏低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氢能的存储是氢能应用的主要瓶颈,目前所采用或正在研究的主要储氢材料有:配位氢化物、富氢载体化合物、碳质材料、储氢合金、金属氢化物等.

(1)Ti(BH42是一种过渡元素硼氢化物储氢材料.
①Ti2+基态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1s22s22p63s23p63d2
②BH4-的空间构造是正四面体(用文字描述).
(2)液氨是富氢物质,是氢能的理想载体,利用N2+3H2$?_{输氢}^{储氢}$2NH3实现储氢和输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多项选择).
A.NH3分子中N原子采用sP3杂化
B.相同压强时,NH3沸点比PH3
C.[Cu(NH34]2+离子中,N原子是配位原子
D.CN-的电子式为
(3)2008年,Yoon等人发现Ca与C60(分子结构如图1)生成的Ca32C60能大量吸附H2分子.
①C60晶体易溶于苯、CS2,C60是非极性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②1mol C60分子中,含有σ键数目为90NA
(4)图乙是一种镍(Ni)镧合金储氢后的晶胞结构图,该合金储氢后,含0.5molNi的合金可吸附氢气的体积(标况)为6.72L.
(5)MgH2是金属氢化物储氢材料,其晶胞结构如图丙所示,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密度为ag•cm-3,则晶胞的体积为$\frac{52}{a•NA}$cm3(用a、NA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