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甲同学进行了FeCl2溶液的配制、浓度的测定以及Fe2+还原性的实验,并针对异常现象进行探究.
步骤一:甲同学准备用两种方案制取FeCl2
方案1:按如图装置用H2还原无水FeCl3制取.

(1)E中盛放的试剂是碱石灰;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2FeCl3=2FeCl2+2HCl.
方案2:由0.1mol•L-1 FeCl3溶液制取FeCl2溶液,
(2)写出完成上述操作所涉及的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
步骤二: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方案2所配FeCl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①若需配制浓度为0.01000mol•L-1的K2Cr2O7标准溶液480mL,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烧杯,还缺少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②本实验滴定过程中操作滴定管的图示正确的是A(填编号).

③下列错误的操作使测定的FeCl2溶液浓度偏小的是A
a.若在配制K2Cr2O7标准溶液定容时采取俯视姿势
b.若滴定操作中,如果滴定前装有K2Cr2O7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而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
c.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
步骤三:向2mL FeCl2溶液中滴加2滴0.1mol•L-1KSCN溶液,无现象;再滴加5滴5% H2O2溶液(pH约为5),观察到溶液变红,大约10秒左右红色褪去,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
(4)甲同学探究“步骤三”中溶液褪色的原因:
实验I.取褪色后溶液两份,一份滴加FeCl3溶液无现象;另一份滴加KSCN溶液出现红色;
实验II.取褪色后溶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测得生成了两种可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
实验III.向2mL 0.1mol•L-1 FeCl3溶液中滴加2滴0.1mol•L-1KSCN溶液,变红,通入O2,无明显变化.
①实验I说明溶液红色褪去是因为SCN-发生了反应而不是Fe3+发生反应.
②实验III的目的是排除H2O2分解产生的O2氧化SCN-的可能.
得出结论:溶液褪色的原因是酸性条件下H2O2将SCN-氧化成SO42-和相关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SCN-+11H2O2═2SO42-+2H++2CO2↑+N2↑+10H2O.

分析 步骤一:(1)方案1:按如图中装置可知,用H2还原无水FeCl3制取无水FeCl2,A装置一般用锌和稀盐酸制备H2,B装置用来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C装置用来干燥氢气,可以装置碱石灰,E装置中也要装置碱石灰,吸收氯化氢气体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份进入D装置,D装置中用氢气与氯化氯生成氯化亚铁;
(2)方案2:由FeCl3溶液制取FeCl2溶液,可以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
(3)步骤二: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步骤可知,配制溶液是需要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烧杯等,在操作滴定管时应用左手握住活塞,手指在另上侧拧开活塞,根据氧化还原滴定原理可以进行误差分析;
(4)步骤三:根据实验步骤可知,实验III的目的是排除H2O2分解产生的O2氧化SCN-的可能,在酸性条件下H2O2将SCN-氧化成SO42-和氮气,同时有二氧化碳生成,据此书写离子方程式.

解答 解:步骤一:(1)方案1:按如图中装置可知,用H2还原无水FeCl3制取无水FeCl2,A装置一般用锌和稀盐酸制备H2,B装置用来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C装置用来干燥氢气,可以装置碱石灰,E装置中也要装置碱石灰,吸收氯化氢气体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份进入D装置,D装置中用氢气与氯化氯生成氯化亚,所以E中盛放的试剂是 碱石灰,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2FeCl3=2FeCl2+2HCl;
故答案为:碱石灰;H2+2FeCl3=2FeCl2+2HCl;
(2)方案2:由FeCl3溶液制取FeCl2溶液,可以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反应为:2Fe3++Fe=3Fe2+
故答案为:2Fe3++Fe=3Fe2+
(3)步骤二:①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步骤可知,配制溶液是需要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烧杯等,在操作滴定管时应用左手握住活塞,手指在另上侧拧开活塞,故选  A;
故答案为: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A;
②在氧化还原滴定中:
A.若在配制K2Cr2O7标准溶液定容时采取俯视姿势,会使标准液的浓度偏高,导致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偏小,会使测定的FeCl2溶液浓度偏小,故A正确;
B.若滴定操作中,如果滴定前装有K2Cr2O7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而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使标准液的体积偏大,会使测定的FeCl2溶液浓度偏大,故B错误;
C.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对实验没有影响,故选A;
故答案为:A;
(4)步骤三:②根据实验步骤可知,实验III的目的是排除H2O2分解产生的O2氧化SCN-的可能;
在酸性条件下H2O2将SCN-氧化成SO42-和氮气,同时有二氧化碳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CN-+11H2O2═2SO42-+2H++2 CO2↑+N2↑+10 H2O;
故答案为:排除H2O2分解产生的O2氧化SCN-的可能;2SCN-+11H2O2═2SO42-+2H++2 CO2↑+N2↑+10 H2O.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有关性质以及离子之间的转化、实验过程分析及实验基本操作,主要是物质性质和离子检验的理解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化学在古代与现代的科技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古代与现代的冶金均运用了相同的化学原理古代与现代的火箭发射均利用了液体燃料古代捣碎中药与现代中药纳米粉碎均是化学变化古代风筝与现代热气球飞行均无需物质直接供给能量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不锈钢是由铁、铬、镍,碳及众多不同元素所组成的合金,铁是主要成分元素,铬是笫一主要的合金元素.其中铬的含量不能低于11%,不然就不能生成致密氧化膜CrO3以防止腐蚀.

(1)基态碳(C)原子的电甲排布图为
(2)[Cr(H20)4Cl2]•2H2O 中Cr的配位数为6.
(3)与铜属于同一周期,且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54s1
(4)Fe的一种晶胞结构如甲、乙所示,若按甲中虚线方向切乙得到的A〜D图中正确的是A.
(5)据报道,只含镁、镍和碳三种元素的晶体具 有超导性.鉴于这三种元素都是常见元素,从而引起广泛关注.该晶体的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晶体中每个镁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镍原子有12个,试写出该晶体的化学式MgCNi3
(6)根据下列五种元素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数据(单位:kJ•mol-1),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代号I1I2I3I4
Q2 0804 0006 1009 400
R5004 6006 9009 500
S7401 5007 70010 500
T5801 8002 70011 600
U4203 1004 4005 900
①在周期表中,最可能处于同一族的是R和U.
②T元素最可能是P区元素.若T为第二周期元素,F.是第三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T、F形成的化合物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其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25℃时,部分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化学式CH3COOHH2CO3HC1O
电离平衡常数1.7×10-5K1=4.3×10  K2=5.6×10-113.0×10-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H3COOH、H2CO3、HC1O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H3COOH>H2CO3>HC1O.
(2)写出H2CO3的电离方程式:H2CO3?HCO3-+H+,HCO3-?CO32-+H+
(3)常温下0.1mol•L-1的CH3COOH溶液在加水稀释过程中,下列表达式的数据一定变小的是A(填宇母序号,下同).
A.c(H+)                                   B.$\frac{c({H}^{+})}{c(C{H}_{3}COOH)}$
C.c(H+)•c(OH-)                   D.$\frac{c(C{H}_{3}CO{O}^{-})•c({H}^{+})}{c(C{H}_{3}COOH)}$
若该溶液升髙温度,上述4种表达式的数据增大的是ABCD.
(4)取0.10mol CH3COOH (冰醋酸)作导电性实验,测得其导电率随加入的水量变化如图所示:比较a、b点的相关性质(填“>”“<”或“=”):

n(H+):a<b;c(CH3COO-):a>b;完全中和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a=b;
(5)H+浓度相同等体积的两份溶液A(盐酸)和B(CH3COOH)分別与锌粉反应,若最后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锌,放出氢气的质量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③④(填写序号)
①反应所需要的时间B>A            ②开始反应时的速率A>B
③参加反应的锌的物质的量A=B    ④A中有锌剩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pC类似pH,是指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常用对数的负值,如某溶液的浓度为1×10-2mol/L,则溶液中该溶质的pC=-lg1×10-2=2.已知H2RO3溶液中存在的化学平衡为:RO2(g)+H2O?H2RO3?H++HRO3-,HRO3-?H++RO32-.图1为H2RO3饱和溶液的pC-pH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pH=2~4时,H2RO3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为:H+、HRO3-
(2)H2RO3一级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Ka1≈1×10-6
(3)已知:298K时,H2RO3的电离常数Ka2=5.6×10-11.观察图1判断NaHRO3溶液呈碱性;再通过计算,利用电离、水解平衡常数说明理由Kh=$\frac{c({H}_{2}R{O}_{3})c(O{H}^{-})}{c(HR{{O}_{3}}^{-})}$=$\frac{Kw}{K{a}_{1}}$=$\frac{1{0}^{-14}}{1{0}^{-6}}$=10-8>Ka2,HR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故溶液呈碱性.
(4)一定浓度的NaHRO3和Na2RO3混合溶液是一种“缓冲溶液”,在这种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强酸或强碱,溶液的pH变化不大,其原因是在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酸,使平衡:HRO3-?H++RO32-向左移动,结果溶液中H+浓度增加很少;若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碱,使平衡HRO3-?H++RO32-向右移动,结果溶液中OH-浓度也增加不大.
(5)一定温度下,三种盐MRO3(M:Mg2+、Ca2+、Mn2+)的沉淀溶解曲线如图2所示.已知:p(M2+)=-lg c(M2+),p(RO32-)=-lgc(RO32-
①MgRO3、CaRO3、MnRO3的Ksp由大到小的顺序为Ksp(MgRO3)>Ksp(CaRO3)>Ksp(MnRO3).
②a 点时c(Mg2+)>c(RO32-) (填“>”或“<”或“=”),此时MgRO3溶液未达饱和(填“己达饱和”或“未达饱和”)
③现欲将某溶液中的Mn2+以MnRO3盐的形式沉淀完全(溶液中Mn2+离子的浓度小于l×10-5mol/L),则最后溶液中的p(RO32-)的范围是<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某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则光照时,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
A.V2+B.V3+C.VO2+D.V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化学反应速率是描述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下面是某同学测定化学反应速率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的实验.
Ⅰ.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该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已知:S2O32-+2H+=H2O+S↓+SO2↑)
(1)为保证实验准确性、可靠性,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前应先进行的步骤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除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品、仪器外,还需要的一件实验仪器是秒表.
(2)若在2min时收集到224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气体,可计算出该2min内H+的反应速率,而该测定值比实际值偏小,其原因是SO2会部分溶于水,导致所测得SO2体积偏小.
(3)试简述测定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其他方法(写一种):测定一段时间内生成硫单质的质量或测定一定时间内溶液H+浓度的变化
Ⅱ.为探讨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已知 I2+2S2O32-=S4O62-+2I-,其中Na2S2O3溶液均足量)
实验序号体积V/mL时间/s
Na2S2O3溶液淀粉溶液碘水
10.02.04.00.0t1
8.02.04.02.0t2
6.02.04.0Vxt3
(4)该实验进行的目的是探究反应物浓度(Na2S2O3)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表中Vx=4 mL,比较t1、t2、t3大小,试推测该实验结论:t1<t2<t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已知25℃物质的溶度积常数为:FeS:Ksp=6.3×10-18;CuS:Ksp=1.3×10-36;ZnS:Ksp=1.6×10-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温度下,CuS的溶解度小于ZnS的溶解度
B.除去工业废水中的Fe2+,可以选用CuS做沉淀剂
C.足量CuSO4溶解在0.1mol/L的H2S溶液中,Cu2+能达到的最大浓度为1.3×10-35mol/L
D.在ZnS的饱和溶液中,加入FeCl2溶液,一定不产生FeS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95%的酒精用于医疗中可作消毒剂,硫酸钡用于医疗中可作钡餐
B.食品中用木糖醇作甜味剂,可降低糖尿病的犯病几率
C.焊接废旧钢材前,分别用饱和Na2CO3溶液、NH4Cl溶液处理焊点
D.钙基固硫和NOx的催化转化都是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