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化合物中,通常用来做红色颜料、俗称“铁红”的是( )
A. FeOB. Fe2O3C. Fe3O4D. Fe5O7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CaC2、ZnC2、Al4C3、Mg2C3、Li2C2等同属于离子型碳化物,请通过CaC2制C2H2的反应进行思考,从中得到必要的启示,判断下列反应产物正确的是( )
A.Mg2C3水解生成C3H4
B.Li2C2水解生成C2H4
C.Al4C3水解生成C3H4
D.ZnC2水解生成C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五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1)表中五种元素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_______(填元素符号),c、e两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c2e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2)c、d、e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b、e两元素分别与a形成的最简单气态化合物的稳定性的关系为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已知A、B、C、D、E、F六种化合物均由上述元素中的几种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A为淡黄色固体,B是常见液体,D是两性氧化物,F是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
①写出物质E的化学式:_________。
②写出A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冶炼厂与氯碱厂、甲醇厂组成一个产业链(如图所示),将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请回答下列问题:
(1)Ti的原子序数为22,T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周期。
(2)写出钛铁矿在高温下与焦炭经氯化得到四氯化钛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制备TiO2的方法之一是利用TiCl4水解生成TiO2·x H2O,再经焙烧制得。水解时需加入大量的水并加热,请结合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TiCl4→Ti 需要在Ar气中进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得到Mg、MgCl2、Ti的混合物,可采用真空蒸馏的方法分离得到Ti,依据下表信息,需加热的温度略高于___________℃即可。
TiCl4 | Mg | MgCl2 | Ti | |
熔点/℃ | -25.0 | 648.8 | 714 | 1667 |
沸点/℃ | 136.4 | 1090 | 1412 | 3287 |
(5)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TiO2的质量分数:一定条件下,将TiO2溶解并还原为Ti3+ ,再以KSCN溶液作指示剂,用NH4Fe(SO4)2标准溶液滴定Ti3+至全部生成Ti4+。滴定分析时,称取TiO2(摩尔质量为M g/mol)试样w g,消耗c mol/L NH4Fe(SO4)2标准溶液V mL,则TiO2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
(6)由CO和H2合成甲醇的方程式是:CO(g)+2H2(g) CH3OH(g)。若不考虑生产过程中物质的任何损失,上述产业链中每合成6mol甲醇,至少需额外补充H2 ____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25℃时Ksp[Al(OH)3]=1.0×10﹣33 , Ksp[Fe(OH)3]=4.0×10﹣38 . 向Fe(NO3)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计算表明当Fe3+完全沉淀时,Al3+恰好开始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溶液中c(Fe3+):c(Al3+)=1:1
B.Fe(NO3)3溶液中混有杂质Al(NO3)3可以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
C.B点两种沉淀共存,此时上层溶液中c(Al3+):c(Fe3+)=2.5×104
D.C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Al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南海争端、南海仲裁案一直牵动国人的心,南海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等杂质,加入药品的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第②步的关键要低温小火烘干
C.氯碱工业的阴极产物是Cl2
D.第③步到第⑤步的目的是为了富集溴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