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短周期元素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Z三种元素中,X的非金属性最强
B.Y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Z的弱
C.Y的最高正化合价为+7
D.X的单质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分析 由短周期元素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He,Y为F,Z为S,
A.F为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B.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
C.Y为F,没有正价;
D.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

解答 解:由短周期元素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He,Y为F,Z为S,
A.F为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X、Y、Z三种元素中,Y的非金属性最强,故A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则Y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Z的强,故B错误;
C.Y为F,没有正价,不存在最高正价,故C错误;
D.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则X的单质不易发生化学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的综合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位置、性质、元素周期律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B.SO2和FeSO4溶液使酸性高锰酸钾的紫色褪去
C.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
D.亚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铝溶液在空气中蒸干不能得到对应的溶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主要以碘化物形式存在.有一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少量碘单质,他们将海带灼烧成灰,用水浸泡一段时间(以让碘化物充分溶解在水中),得到海带灰悬浊液,然后按以下实验流程提取单质碘.

(1)灼烧海带时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ACDE(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的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坩埚  B.坩埚钳  C.三脚架  D.泥三角E.酒精灯
(2)过程②中充入足量Cl2的目的是将I-全部氧化为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I-=2Cl-+I2
(3)操作③中所用的有机试剂可以是CCl4(只填一种).
(4)操作过程③可以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有机溶剂(你所选)加入分液漏斗中,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不时旋开活塞放气,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口的小孔对准;
H.静置、分层.
a.上述G步操作的目的是保持分液漏斗内外压力平衡,使液体易于流下;
b.最后碘的有机溶液是通过漏斗下口获得(填“漏斗上口”或“漏斗下口”).
(5)若要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可以取样加入淀粉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6)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液,还需要经过蒸馏,观察图所示实验装置,指出其错误有3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离子方程式是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铵溶液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NH4++OH-=NH3•H2O
B.氢氧化铝与足量盐酸反应:Al(OH)3+3H+=Al3++3H2O
C.二氧化硫和规律氢氧化钠溶液:SO2+OH-=HSO3-
D.铜片与稀硝酸反应:Cu+NO3-+4H+=Cu2++N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从防止空气污染的角度考虑,下列实验过程应在通风橱中进行的是(  )
A.
铁丝燃烧
B.
白磷燃烧
C.
电解水
D.
蜡烛的熄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化钠 B.氨气 C.NH4Cl的电子式D.硫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常用反应3Cl2+8NH3═N2+6NH4Cl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根据材料中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剂是Cl2,还原剂是NH3
(2)氧化剂与被氧化的还原剂分子个数比为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碘升华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蔗糖溶于水D.硫酸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些非金属单质可以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例如白磷(P4)可以与过量的热NaOH溶液反应生成PH3气体和NaH2PO2(次磷酸钠).
(1)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P4+3NaOH+3H2O═PH3↑+3NaH2PO2
(2)已知重水和普通水之间能发生氢交换 D2O+H2O=2HOD,又知次磷酸H3PO2和D2O也能发生氢交换 但次磷酸钠NaH2PO2也D2O不能发生氢交换,由此可知H3PO2分子结构式是.H3PO2是一元(填“一”、“二”或“三”)酸.
(3)次磷酸钠(NaH2PO2)可用于化学镀镍,即通过化学反应在塑料镀件表面沉积镍-磷合金.化学镀镍的溶液中含有Ni2+和H2PO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以下镀镍反应:
①1 Ni2++1 H2PO2-+1H2O→1Ni+1 H2PO3-+2H+
②6H2PO2-+2H+→2P+4H2PO3-+3H2
请配平反应式①.
(4)从二个化学镀镍反应分析,若生成1mol Ni和1mol P,同时有3mol H2PO3-生成.
(5)25℃时,向100mL0.01mol?L-1的H3PO2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NaOH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填“>”、“=”或“<”)100mL.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H2PO2-)>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