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某探究小组用KMnO4酸性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紫色消失快慢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条件作如下限定:所用酸性KMnO4溶液的浓度可选择0.010mol•L-1、0.0010mol•L-1,催化剂的用量可选择0.5g、0g,实验温度可选择298K、323K.每次实验KMnO4酸性溶液的用量均为4mL、H2C2O4溶液(0.10mol•L-1)的用量均为2mL.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实验
编号
T/K催化剂的用量/g酸性KMnO4溶液的浓度/mol•L-1实验目的
2980.50.010a.实验①和②探究酸性KMnO4溶液的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b.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c.实验①和④探究催化剂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2980.50.0010
3230.50.010
29800.010
(2)某同学对实验①和②分别进行了三次实验,测得以下实验数据(从混合振荡均匀开始计时):
实验编号溶液褪色所需时间 t/min
第1次第2次第3次
14.013.011.0
6.07.07.0
①实验②中用KMnO4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10-4mol•L-1•min-1(忽略混合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
②该同学分析上述数据后得出“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酸性KMnO4溶液的浓度越小,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亦即其反应速率越快”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否(填“是”或“否”).他认为不用经过计算,直接根据表中褪色时间的长短就可以判断浓度大小与反应速率的关系,你认为是否可行否(填“是”或“否”),若不可行(若认为可行则不填),请设计可以直接通过观察褪色时间的长短来判断的改进方案:取过量的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草酸溶液,分别同时与体积相同、浓度相同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分析 (1)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来设计实验;
(2)①根据0.01KMnO4酸性溶液前后三次褪色时间差距较大,应舍去,所以用0.001KMnO4酸性溶液三次褪色来计算:先求出反应开始时c(KMnO4),然后求出三次褪色的平均时间,最后根据v(KMnO4)=$\frac{△c}{△t}$来求解;
②因颜色是由KMnO4产生,虽然KMnO4浓度大反应快,但KMnO4的量也多,需要的时间也多,该结论错误,故无法直接根据表中褪色时间的长短就可以判断浓度大小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如果想通过直接观察褪色时间长短来判断必须保证高锰酸钾的体积与浓度相同.

解答 解:(1)由实验目的可知,探究浓度、温度、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则实验①②的温度、催化剂的用量相同,只有浓度不同;实验①③中只有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实验①④中只有催化剂的用量不同,其他条件相同,
故答案为:

实验编号T/K催化剂的用量/gKMnO4酸性溶液的浓度/mol•L-1实验目的
③;
④;
2980.50.0010
3230.50.010
29800.010
(2)①反应开始时高锰酸钾的浓度为:c(KMnO4)=$\frac{0.001mol/L×0.004L}{0.004L+0.002L}$=0.00067 mol•L-1
反应的平均时间为:△t=$\frac{6min+7min+7min}{3}$=6.7min,
实验②中用KMnO4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KMnO4)=$\frac{△c}{△t}$=$\frac{0.00067mol/L}{6.7min}$=1×10-4 mol•L-1•min-1
故答案:1×10-4mol•L-1•min-1
②由题中数据知浓度大的褪色时间反而长,因颜色是由KMnO4产生,虽然KMnO4浓度大反应快,但KMnO4的量也多,故该结论错误,不经过计算直接利用表中的褪色时间长短来判断浓度大小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是不可行的;所以若想通过直接观察褪色时间长短来判断溶液浓度的大小,则必须保证KMnO4酸性溶液的浓度相同,才能判断H2C2O4溶液浓度的大小
故答案为:否;否;取过量的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草酸溶液分别同时与体积相同、浓度相同的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

点评 本题主要结合实验考查了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速率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试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观察Fe(OH)2的生成
B.配置1mol•L-1的NaNO3溶液
C.实验室制取氨气
D.比较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对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可以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B.电子由锌电极向铜电极移动
C.盐桥中的阴离子向锌电极移动D.锌电极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有五瓶损坏标签的试剂,分别盛有AgNO3溶液、稀硝酸、盐酸、氯化钡溶液、碳酸钾溶液,为了确定各瓶中是什么试剂,将它们任意编号为A、B、C、D、E,用小试管各盛少量多次进行两两混合反应,反应现象为:A与B、A与E产生沉淀,B与D、B与E产生沉淀,C与E、D与E产生气体,而C与D无反应现象.
常温下,实验测得0.1mol•L-1的AgNO3、Na2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6和11.
(1)由此,可判定各试剂瓶中所盛试剂为:(填写溶质的化学式)ABaCl2、BAgNO3、CHNO3
(2)其中E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原因:CO32-+H2O?HCO3-+OH-和SiO2+2OH--═SiO32-+H20.
(3)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B、C、D、E五种溶液,由水电离出来的H+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E>B>A>C=D(填字母,可以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锌银电池能量大、电压平稳,广泛用于电子手表、照相机、计算器和其他微型电子仪器.锌银电池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电池总反应为Zn+Ag2O═ZnO+2Ag.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锌银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填“正极”或“负极”)移动;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2OH-=ZnO+H2O.
(2)废旧锌银电池的电极材料氧化银可回收利用得到银,其化学方程式为2Ag2O$\frac{\underline{\;\;△\;\;}}{\;}$4Ag+O2↑.
(3)某实验小组设计家庭实验用锌银电池为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如图,通电一段时间后没有出现预期现象,而是溶液中出现沉淀,则铅笔芯连接的是电池的负极(填“正极”或“负极”),电解总反应为Cu+2H2O$\frac{\underline{\;通电\;}}{\;}$Cu(OH)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索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试根据下表中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1Al、Mg稀盐酸偏向Al
2Al、Cu稀盐酸偏向Cu
3Al、石墨稀盐酸偏向石墨
4Al、Mg氢氧化钠偏向Mg
5Al、Zn浓硝酸偏向Al
(1)实验4、5中负极分别是Al、Zn
(2)写出实验3中的正极反应式2H++2e-═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和Na2SO4溶液,Na2SO4溶液中的离子总数多于Na2CO3溶液
B.相同温度下,pH相等的NaHCO3溶液、NaClO溶液、NaOH溶液:c(NaClO)>c(NaHCO3)>c(NaOH)
C.常温下,CH3COONa与HCl溶液混合所得中性溶液:c(Na+)=c(Cl-)>c(H+)=c(OH
D.0.1 mol•L-1Na2CO3溶液与0.1mol•L-1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c(CO32-)+2c(OH-)=c(HCO3-)+3c(H2CO3)+2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能够鉴定溴乙烷中存在溴元素的实验操作是(  )
A.在溴乙烷中直接加入AgNO3溶液
B.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加入AgNO3溶液
C.加入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后加入AgNO3溶液
D.加入NaOH溶液加热,冷却后加入稀硝酸酸化,然后加入AgN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实验室用乙酸和正丁醇制备乙酸正丁醇,其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3CH2CH2OH $\stackrel{浓硫酸}{?}$CH3COOCH2CH2CH2CH3+H2O有关物质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如下:
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cm-3沸点/℃溶解度/(g/100g水)
正丁醇740.80118.09
冰醋酸601.045118.1互溶
乙酸正丁酯1160.882126.10.7
(1)醇可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醚,如2CH3CH2OH $?_{140℃}^{浓硫酸}$CH3CH2OCH2CH3+H2O
(2)醇可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如C2H5OH$?_{170℃}^{浓硫酸}$CH2═CH2↑+H2O
请回答有关问题

Ⅰ.乙酸正丁酯粗产品的制备
在三孔圆底烧瓶中装入沸石,加入18.5mL正丁醇和15.4mL冰醋酸(稍过量),再加3~4滴浓硫酸.然后安装分水器(作用:实验过程中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温度计及回流冷凝管,加热冷凝回流反应.
(1)三孔烧瓶和蒸馏烧瓶在加热时都需要加入沸石,加入沸石是作用是防暴沸.本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多种有机副产品,请写成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或CH2=CHCH2CH3
(2)反应时加热有利于提高酯的产率,但实验发现温度过高酯的产率反而降低,可能的原因是乙酸、正丁醇都易挥发,温度过高可能使乙酸、正丁醇大量挥发使产率降低,温度过高可能发生副反应使产率降低.
Ⅱ.乙酸正丁酯粗产品的精制.
(3)将三孔圆底烧瓶中的产物转入分液漏斗中,并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有机层,接下来进行的操作名称是分液.
(4)将酯层采用如图2所示装置蒸馏.
①图2中仪器B的名称为冷凝管,水的流向应该从g(“f”或“g”)口进入.
②蒸馏收集乙酸正丁酯粗产品时,应将温度控制在126.1℃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