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定次数 | FeSO4溶液体积(mL) | |
滴定前读数 | 滴定后读数 | |
第一次 | 0.50 | 23.60 |
第二次 | 1.00 | 26.30 |
第三次 | 1.20 | 24.10 |
分析 (一)(1)制备反应原理为:LaCl3+6NH4HCO3═La2(CO3)3↓+6NH4Cl+3CO2↑+3H2O,由装置可知,W中制备二氧化碳,X除去HCl,Y中制备氨气,在Z中制备碳酸镧;
(2)Y中CaO与氨水反应制备氨气;
(3)X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除去HCl;
(4)Z中应先通入NH3,后通入过量的CO2,与碱性条件下利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关;
(二)由实验流程可知,氟碳酸铈精矿(主要含CeFCO3)氧化焙烧生成CeO2,加酸溶解发生2CeO2+H2O2+6H+=2Ce3++O2↑+4H2O,过滤分离出不溶物,含Ce3+的溶液进行萃取分离得到浓溶液,再与碱反应生成Ce(OH)3,Ce(OH)3氧化可生成Ce(OH)4,
(5)氧化焙烧生成的铈化合物二氧化铈(CeO2),其在酸浸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6)加入H2SO4获得较纯的含Ce3+的水溶液,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7)已知298K时,Ksp[Ce(OH)3]=1×10-20,为了使溶液中Ce3+沉淀完全,c(OH-)=$\root{3}{\frac{1×1{0}^{-20}}{1×1{0}^{-5}}}$=1×10-5mol/L,结合Kw及pH=-lgc(H+)计算;
(8)①FeSO4溶液水解显酸性;
②由表格数据可知,第二次为25.30mL,误差较大应舍弃,FeSO4的物质的量为0.1000mol•L-1×$\frac{23.10mL+22.90mL}{2}$×0.001L/mL=0.0023mol,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得关系式CeO2~FeSO4,由原子守恒可知Ce(OH)4的质量为0.0023×208g=0.4784g;
③改用0.1000mol•L-1的FeCl2溶液滴定产品从而测定Ce(OH)4产品的纯度,Ce4+有强氧化性,与C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电子守恒计算的Ce(OH)4的物质的量及质量偏小.
解答 解:(一)(1)由装置可知,W中制备二氧化碳,X除去HCl,Y中制备氨气,在Z中制备碳酸镧,则制备碳酸镧实验流程中导管从左向右的连接顺序为:F→A→B→D→E→C,故答案为:A;B;D;E;C;
(2)Y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式为NH3.H2O+CaO=Ca(OH)2+NH3↑,
故答案为:NH3.H2O+CaO=Ca(OH)2+NH3↑;
(3)X中盛放的试剂是NaHCO3溶液,其作用为吸收挥发的HCl、同时生成CO2,
故答案为:NaHCO3溶液;吸收挥发的HCl、同时生成CO2;
(4)Z中应先通入NH3,后通入过量的CO2,原因为NH3在水中溶解度大,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碱性溶液利用吸收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NH3在水中溶解度大;
(二)(5)氧化焙烧生成的铈化合物二氧化铈(CeO2),其在酸浸时发生离子反应为2CeO2+H2O2+6H+=2Ce3++O2↑+4H2O,
故答案为:2CeO2+H2O2+6H+=2Ce3++O2↑+4H2O;
(6)向CeT3(有机层)加入H2SO4获得较纯的含Ce3+的水溶液的原因是混合液中加硫酸导致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生成Ce3+水溶液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混合液中加硫酸导致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生成Ce3+水溶液方向移动;
(7)已知298K时,Ksp[Ce(OH)3]=1×10-20,为了使溶液中Ce3+沉淀完全,c(OH-)=$\root{3}{\frac{1×1{0}^{-20}}{1×1{0}^{-5}}}$=1×10-5mol/L,由Kw可知c(H+)=1×10-9mol/L,pH=-lgc(H+)=9,故答案为:9;
(8)①FeSO4溶液水解显酸性,则FeSO4溶液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
故答案为:酸式;
②由表格数据可知,第二次为25.30mL,误差较大应舍弃,FeSO4的物质的量为0.1000mol•L-1×$\frac{23.10mL+22.90mL}{2}$×0.001L/mL=0.0023mol,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得关系式CeO2~FeSO4,由原子守恒可知Ce(OH)4的质量为0.0023×208g=0.4784g,则Ce(OH)4产品的纯度为$\frac{0.4784g}{0.5g}$×100%=95.68%,
故答案为:95.68%;
③改用0.1000mol•L-1的FeCl2溶液滴定产品从而测定Ce(OH)4产品的纯度,Ce4+有强氧化性,与C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电子守恒计算的Ce(OH)4的物质的量及质量偏小,则则测定的Ce(OH)4产品的纯度偏低,
故答案为:偏低.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制备流程、元素化合物与反应原理、滴定原理及计算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计算能力的考查,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某溶液与NaOH共热,产生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H4+ | |
B. | 某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 | |
C. |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时,火焰呈黄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也可能含有K+ | |
D. | 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点时:c(Na+)>c(CO32-)>c (HCO3-)>c(OH-) | |
B. | b点时:3c(Na+)=2c(CO32-)+2c(HCO3-)+2c(H2CO3) | |
C. | 水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d | |
D. | d点时:c(H+)>c(HCO3-)=c(CO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⑥ | B. | ①⑥⑦ | C. | ②③④⑥ | D. | ①②⑥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序号 | 元素 | 结构及性质 |
① | A | A单质是生活中常见金属,它有两种常见氯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35.5 |
② | B |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frac{1}{5}$ |
③ | C | C是常见化肥的主要元素,单质常温下呈气态 |
④ | D | D单质被誉为“信息革命的催化剂”,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 |
⑤ | E | 通常情况下,E没有最高正化合价,A、B、C、D、F都能与E形成化合物 |
⑥ | F | F在周期表中可以排在ⅠA族,也有人提出排在ⅦA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主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族 |
1 | ① | ② | ||||||
2 | ③ | ④ | ⑤ | ⑥ | ||||
3 | ⑦ | ⑧ | ⑨ | 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6种 | B. | 8种 | C. | 12种 | D. | 4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S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B.MgO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C. KAl(SO4)2·12H2O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
D.NH4Cl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