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在化学实验中有时可以不使用任何化学试剂,通过相互滴加的方法就能将两种物质鉴别开来,下列各组中不能用此法鉴别的是(  )
A.KOH和Al2(SO43B.NaOH和Ca(HCO32C.NaAlO2和 HClD.K2CO3和HNO3

分析 只要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用任何化学试剂就可以鉴别的物质可以采用相互滴加的方法检验,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的可以鉴别.反之不能鉴别,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KOH和Al2(SO43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将KOH滴加到Al2(SO43中,先生成沉淀,后溶解,将Al2(SO43滴加到KOH中,先没有现象,后生成沉淀,二者反应现象不同,可鉴别,故A不选;
B.无论是Ca(HCO32滴加到NaOH中,还是NaOH滴加到Ca(HCO32中,都产生碳酸钙沉淀,不能鉴别,故B选;
C.盐酸滴加到偏铝酸钠溶液中,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偏铝酸钠滴加到盐酸中,先无沉淀,后生成沉淀,现象不同,可鉴别,故C不选;
D.HNO3滴加到中K2CO3,开始不生成气体,HNO3足量生成气体,碳酸钾滴加到硝酸中立即生成气体,不用任何化学试剂改变滴定顺序就可以鉴别,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和检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与量有关的反应和现象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沉淀溶解后,将会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离子[Cu(NH34]2+
B.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
C.向反应后的溶液加入乙醇,溶液不会有变化,因为[Cu(NH34]2+不会与乙醇发生反应
D.在[Cu(NH34]2+离子中,Cu2+给出孤对电子,NH3提供空轨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化学基本概念及原理在化学反应中应用广泛.
(1)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反应如下:
①CO2(g)+3H2(g)?CH3OH(g)+H2O(g)△H1     K1
②CO2(g)+H2(g)?CO(g)+H2O(g)△H2     K2
③CO(g)+2H2(g)?CH3OH(g)△H3     K3
已知相关的化学键键能(E)数据如表:
化学键H-HC-OC=OH-OC-H
E/(kJ•mol-1436343745465413
已知△H2=+41kJ•mol-1,则△H3=-220kJ•mol-1;平衡常数K3=$\frac{{K}_{1}}{{K}_{2}}$(用K1、K2表示).
(2)NaAlH4是重要的还原剂和储氢材料.可由甲合成NaAlH4,加热7.20g甲至完全分解,得到金属钠和3.36L(标准状况)的H2

①A的电子式为Na+[:H]-;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NaH+H2O=H2↑+NaOH.
②NaAlH4在催化剂作用下释放氢时生成Na3AlH6和两种单质,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aAlH4=Na3AlH6+3H2↑+2Al.
③为制备甲并检验其是否纯净,某同学设计方案:用惰性气体赶尽反应体系中的空气,将锌和稀硫酸反应后的气体经浓硫酸干燥,再与金属钠反应,得到固体物质;取该固体物质与水反应,产生H2,证明固体物质一定是纯净的.该同学设计的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不合理,Na和NaH都能与水反应生成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有机化合物J是在医疗上有重要的应用,分子结构中含有3个六元环.其中一种合成路线如图:

已知:
①A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个吸收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2:1.
②有机物B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其产量可用来衡量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③R1-CHO+R2-CH2-CHO $\stackrel{一定条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结构简式是,G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羟基、羧基.
(2)写出有机反应类型H→I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F→G消去反应.
(3)写出I生成J的化学方程式2$?_{△}^{浓H_{2}SO_{4}}$ +2H2O.
(4)A的含苯环同分异构体有4种,写出其中符合以下要求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HCOO-C6H5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能发生水解反应  ③含有苯环
(5)写出用B合成  的路线图(提示:路线图的书写方法RCH=CH2  $→_{水/加热}^{Na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以下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立方烷(  )的六氨基(-NH2)取代物有3种
B.C3H7ClO(有羟基)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有5种
C.甲苯与氢气充分加成后的一溴代物有4种
D.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中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有13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硫酸铅(PbSO4)广泛应用于制造铅蓄电池、白色颜料等.利用方铅矿精矿( PbS)直接制备硫酸铅粉末的流程如图1:

已知:(i) PbCl2 (s)+2C1-(aq)═PbCl42-(aq)△H>0
(ii)有关物质的Ksp和沉淀时的pH如表:
物质Ksp物质开始沉淀时pH完全沉淀时pH
PbSO41.0×10-8Fe(OH)32.73.7
PbCl21.6×10-5Fe(OH)267.04
(1)步骤I反应加入盐酸后可以观察到淡黄色沉淀生成,请写出的离子方程式PbS+2Fe3++2Cl-=PbCl2+2Fe2++S↓.
(2)用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步骤Ⅱ中使用冰水浴的原因用冰水浴使吸热反应PbCl2(s)+2Cl-(aq)?PbCl4-(aq)逆向移动,使PbCl4-不断转化为PbCl2晶体而析出.
(3)在上述生产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FeCl3和盐酸.
(4)写出步骤Ⅲ中PbCl2晶体转化为PbSO4沉淀的离子方程式PbCl2(s)+SO42-(aq)?PbSO4(s)+2Cl-(aq).
(5)PbSO4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LiCl-KC1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该电池总反应为PbSO4+2LiCl+Ca═CaCl2+Li2SO4+Pb.
①放电过程中,Li+向正极移动(填“负极”或“正极”).
②负极反应式为Ca+2Cl--2e-═CaCl2
③电路中每转移0.2mol电子,理论上生成20.7g P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2-二甲苯也称邻二甲苯
B.氨基乙酸与a-氨基丙酸的混合物一定条件下脱水能生成4种二肽
C.苯与溴水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
D.C5H10O2属于羧酸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_{△}^{浓硫酸}$CH3COOC2H5+H2O.
【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图所示三套实验装置:

若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套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选择的装置应是乙(选填“甲”或“乙”).丙同学将甲装置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了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防止倒吸.
【实验步骤】
A.按所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①中先加入3mL 95%的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mL冰醋酸.
B.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C.在试管②中加入5mL饱和Na2CO3溶液.     
D.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
E.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
(1)步骤A组装好实验装置,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液体分为两层.
(3)试管②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溶解乙醇,除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饱和Na2CO3溶液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其原因是NaOH与乙酸乙酯反应,促进乙酸乙酯的水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常温下,有浓度均为1mol•L-1的下列4种溶液:
①H2SO4溶液②NaHCO3溶液③NH4Cl溶液④NaOH溶液
(1)这4种溶液pH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④②③①(填序号);
(2)③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Cl-)>c(NH4+)>c(H+)>c(OH-),
(3)若将③和④混合后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③的体积④的体积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常温下,将②和④等体积混合,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变红,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解释变红的原因:CO32-+H2O?HCO3-+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