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物 | Fe(OH)2 | TiO(OH)2 | Mg(OH)2 |
Ksp | 8.0×10-16 | 1.0×10-29 | 1.8×10-11 |
分析 由流程可知,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eTiO3,还含有少量Mn、Zn、Cr、Cu等重金属元素及脉石等杂质)中加入浓硫酸,FeTiO3发生反应:FeTiO3+2H2SO4(浓)$\frac{\underline{\;\;△\;\;}}{\;}$TiOSO4(硫酸氧钛)+FeSO4+2H2O,钛铁矿和浓硫酸反应的产物之一是TiOSO4,加入铁屑,可防止Fe2+氧化,溶液Ⅰ中含有FeSO4和TiOSO4,溶液Ⅱ主要含有TiOSO4,加入水,加热可水解生成H2TiO3,经煅烧可生成TiO2,用氯气、碳反应可生成TiCl4,高温条件下与镁反应可生成Ti,
(1)浓硫酸处理钛铁矿时产物之一是TiOSO4,反应中无气体放出,同时生成硫酸亚铁和水;
(2)铁能够与铁离子反应,加入铁粉可防止铁离子氧化;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硫酸;根据流程可知副产品甲为FeSO4•7H2O,已经亚铁离子的还原性易被氧化为铁离子,铁离子遇到KSCN溶液显示血红色设计实验检验是否变质;
(3)①依据氢氧化镁的溶度积常数进行计算即可;
②已知TiO2+发生水解生成钛酸(H2TiO3)沉淀,根据元素守恒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乙为TiO2,反应物为乙为TiO2、氯气、C,反应产物为四氯化钛和CO,反应条件为高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为防止碳与氧气反应,应可绝空气加热;反应后的产物需要加稀酸溶解后才能达到提纯金属钛的目的.
解答 解: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eTiO3,还含有少量Mn、Zn、Cr、Cu等重金属元素及脉石等杂质)中加入浓硫酸,FeTiO3发生反应:FeTiO3+2H2SO4(浓)$\frac{\underline{\;\;△\;\;}}{\;}$TiOSO4(硫酸氧钛)+FeSO4+2H2O,钛铁矿和浓硫酸反应的产物之一是TiOSO4,加入铁屑,可防止Fe2+氧化,溶液Ⅰ中含有FeSO4和TiOSO4,溶液Ⅱ主要含有TiOSO4,加入水,加热可水解生成H2TiO3,经煅烧可生成TiO2,用氯气、碳反应可生成TiCl4,高温条件下与镁反应可生成Ti,
(1)加入浓硫酸,FeTiO3发生反应:FeTiO3+2H2SO4(浓)$\frac{\underline{\;\;△\;\;}}{\;}$TiOSO4(硫酸氧钛)+FeSO4+2H2O,
故答案为:FeTiO3+2H2SO4(浓)$\frac{\underline{\;\;△\;\;}}{\;}$TiOSO4(硫酸氧钛)+FeSO4+2H2O;
(2)铁可与Fe3+反应生成Fe2+,加入铁屑,可防止Fe2+氧化,从流程图硫酸与过量的铁反应可知,副产品甲是FeSO4•7H2O,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硫酸,检验副产品甲是否变质的实验方法是取副产品溶于水,滴入KSCN溶液变血红色证明副产品甲变质,若溶液不产生血红色,则甲不变质,
故答案为:防止Fe2+氧化成Fe3+;硫酸;取副产品溶于水,滴入KSCN溶液变血红色证明副产品甲变质,若溶液不产生血红色,则甲不变质;
(3)①Ksp[Mg(OH)2]=c(Mg2+)×c2(OH-)=1.8×10-11,故c(OH-)=$\sqrt{\frac{1.8×1{0}^{-11}}{0.0018}}$=10-4,故c(H+)=$\frac{1{0}^{-14}}{1{0}^{-4}}$=10-10,故此时pH=10,故答案为:10;
②已知TiO2+发生水解生成钛酸(H2TiO3)沉淀和氢离子,其离子方程式为:TiO2++2H2O═H2TiO3↓+2H+,
故答案为:TiO2++2H2O═H2TiO3↓+2H+;
(4)中间产物乙为TiO2,TiO2与焦炭、氯气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四氯化钛和一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TiO2+2Cl2+2C$\frac{\underline{\;高温\;}}{\;}$TiCl4+2CO,
故答案为:TiO2+2Cl2+2C$\frac{\underline{\;高温\;}}{\;}$TiCl4+2CO;
(5)为防止碳与氧气反应,应可绝空气加热,反应后的产物需要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镁溶解后才能达到提纯金属钛的目的,
故答案为:隔绝空气;稀盐酸(或稀硫酸).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中等,试题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明确制备流程及反应原理为解答关键,注意把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物质的性质.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元素代号 | X | Y | Z | W |
原子半径/pm | 160 | 143 | 104 | 66 |
主要化合价 | +2 | +3 | +6、+4、-2 | -2 |
A. | X、Y元素的金属性 X<Y | |
B. | 一定条件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ZW3 | |
C. | Y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种是强酸 | |
D. | 一定条件下,W单质可以将Z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全都正确 | B. | 除⑤ | C. | 除⑥ | D. | ①②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它的一氯代物有9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 |
B. | 它的分子中最多有7个原子共平面 | |
C. | 一定条件下,它分别可以发生加成、取代、氧化、还原反应 | |
D. | 它和丁基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H2O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O2(l)═H2O(l)+$\frac{1}{2}$O2(g)△H=-98 kJ•mol-1 | |
B. | 反应速率与Fe2+浓度有关 | |
C. | 在H2O2分解过程中,Fe2+和Fe3+的总量保持不变 | |
D. | △H1+△H2=196 kJ•mol-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容器 | 甲 | 乙 | 丙 |
反应物投入量 | 1mol CO、 2mol H2 | 1mol CH3OH | 2mol CO、 4mol H2 |
CH3OH的浓度/mol•L-1 | c1 | c2 | c3 |
反应的能量变化 | 放出Q1kJ | 吸收Q2kJ | 放出Q3kJ |
反应物转化率 | α1 | α2 | α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3.1g由白磷和红磷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磷原子的数目为0.1NA | |
B. | 0.1mol丙烯醛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1NA | |
C. | 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1NA | |
D. | 1molNaHSO4固体中阳离子的数目为2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物质的量 FeS:CuO:Fe=1:1:1 | B. | 物质的量 C:CuO:Fe=3:2:2 | ||
C. | 质量 MnO2:CuO:C=5.5:8:12 | D. | 质量 Fe:C:CuO=7:5: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