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熔点排列正确的是(  )
A.SiC>C(金刚石)>SiB.Al>Mg>NaC.H2O>H2Se>H2SD.KCl>NaCl>LiCl

分析 A、原子晶体,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物质的熔点越高;
B、金属离子的半径越小,电荷越多,金属键越强,则熔点越高;
C、分子晶体含有氢键的物质熔点异常的高;
D、离子晶体中熔沸点与晶格能成正比,晶格能与离子电荷成正比、与离子半径成反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键长顺序:C-C<Si-O<Si-C,所以,熔沸点大小顺序是:金刚石>石英>SiC,故A错误;
B、金属离子的半径越小,电荷越多,金属键越强,则熔点越高,应为Na<Mg<Al,故B正确;
C、分子晶体含有氢键的物质熔点异常的高,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熔点越高,H2O>H2Se>H2S,故C正确;
D、离子晶体中熔沸点与晶格能成正比,晶格能与离子电荷成正比、与离子半径成反比,所以LiCl>NaCl>KCl,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晶体熔点的比较,明确不同类型晶体熔点的比较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醛
B.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共热制取硝基苯
C.乙醇与浓硫酸加热到140℃
D.乙酸乙酯与稀硫酸共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1.铁和铝是两种重要的金属,它们的单质及化合物有着各自的性质.
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中利用简易装置进行了铝和氧化铁的反应,发现生成的铁呈疏松多孔的褐色硬块.该小组成员认为主要原因是产生的铁中含有较多杂质,请你参与探究该褐色硬块的组成.
(1)首先将褐色硬块处理成粉末,通过实验来确定是否含有单质铝,经实验首先排除了铝的存在,则该小组成员在该实验中选用的试剂是NaOH溶液,证明不含铝的实验现象为将粉末加入到NaOH溶液中,没有气体产生.
(2)经初步确定后,可认为褐色硬块除Fe外,还含有Fe2O3、Al2O3,为验证其组成该小组设计如下流程:

①在上述流程中,操作①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②通过上述实验该小组得出结论:该褐色硬块中除铁外,一定含有Al2O3,不含Fe2O3,你认为该结论是否可靠否(填“是”或“否”),理由是通过该实验只能确定除铁外还含有Al2O3,无法确定是否含有Fe2O3,因经操作①得到的滤渣中含有大量的铁,即便是含有Fe2O3,在将滤渣溶于过量盐酸时发生反应:Fe2O3+6H+═3H2O+2Fe3+,2Fe3++Fe═3Fe2+,这样滤渣溶解后得到的溶液中也可能不含Fe3+,滴加KSCN溶液时溶液也不变红色 (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进行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将 11.2g 铜镁合金均分为两份,向一份中加 200mL定浓度的稀硝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 NO 气体 2.24L,若将另一份充分加热至质量恒重时,则生成的固体质量为(  )
A.6.4gB.7.2gC.8.0gD.16.O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
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NH3、PH3、AsH3的稳定性和沸点随 N、P、As 的核电荷数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D.CS2、H2O、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定量分析是化学常用方法之一.取一定量的样品 Co(CH3COO)2•nH2O 在氮气氛围中加热,样品的固体残留率(固体样品的剩余质量/固体样品的起始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 A 点为 Co(CH3COO)2,B 是另一种盐,C 为 Co3O4,D 为氧化物.

(1)A→B释放的气体为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该气体的结构简式为CH3CH3
(2)写出C→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o3O4$\frac{\underline{\;\;△\;\;}}{\;}$6Co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7.8gNa2O2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2NA
B.7.8gNa2S与Na2O2的混合物中含离子总数为0.3NA
C.7.8gNa2O2与足量的CO2充分反应,产生O2的分子总数为0.1NA
D.0.2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7.8gNa2O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陕西省高二上月考一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温度下,将2molA和3molB充入一密闭的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g) C(g)+D(g),5 min后达平衡。已知该反应在此温度下平衡常数K=1,若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

A.a=3 B.a=2 C.B的转化率为40% D.B的转化率为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双级膜电渗析解离NaCl溶液制备酸碱的原理,为提高海水淡化的附加值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已知BP为双级膜,阴阳膜界面可以解离H+和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为阳离子交换膜,C为阴离子交换膜
B.X为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4OH--4e-=O2↑+2H2O
C.在X、Y极室加入Na2SO4,目的是提供制备的酸和碱的阳离子或阴离子
D.通过该装置,不但海水得到了淡化,同时还可以得到NaOH、HCl、H2、O2等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