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Ⅰ、(1)根据二氧化碳和氨气的溶解性判断先通入的气体,由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反应方程式;
(2)碳酸钙样品颗粒如果为纳米级,纳米级的颗粒在胶体范围内,所以根据胶体的性质确定实验方;
Ⅱ、(1)根据假设①②可以得出假设③的内容;
(3)氯化铵饱和溶液和亚硝酸钠(NaNO2)饱和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可以制得氮气;
(4)⑤根据前后两次通入氮气的时间和减小实验误差角度来分析;
(5)根据质量守恒判断气体的组成,根据质量关系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进而书写化学方程式;
(6)①根据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钡的本质区别来思考;
②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可以通过点燃来进行尾气处理.
解答 解:Ⅰ、(1)氨气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碳不易溶于水,所以应先通入氨气;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溶液呈碱性,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能和碱反应生成碳酸铵,碳酸铵和氯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铵:CaCl2+CO2+2NH3+H2O=CaCO3↓+2NH4Cl;
故答案为:CaCl2+CO2+2NH3+H2O=CaCO3↓+2NH4Cl;
(2)碳酸钙样品颗粒如果为纳米级,纳米级的颗粒在胶体范围内,所以具有胶体的性质,运用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判断,
故答案为:取少量样品和水混合形成分散系,用一束光照射,若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是纳米级,否则不是;
Ⅱ、(1)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的气体产物可能有:①CO、②CO2、③CO2、CO的混合物,故答案为:CO2、CO的混合物;
(3)氯化铵饱和溶液和亚硝酸钠(NaNO2)饱和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反应物有NH4Cl和NaNO2,生成物为N2,根据质量守恒还应用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NO2-$\frac{\underline{\;\;△\;\;}}{\;}$N2↑+2H2O,故答案为:NH4++NO2-$\frac{\underline{\;\;△\;\;}}{\;}$N2↑+2H2O;
(4)如果不排尽空气,那么空气中的氧气会与炭粉反应影响反应后生成气体的组成,所以利用稳定的氮气排空气,最后确保完全吸收,反应后还要赶出所有的CO2,
故答案为:步骤②中是为了排尽空气;步骤④是为了赶出所有的CO2,确保完全吸收;
(5)3.20g氧化铁的物质的量为=$\frac{3.2g}{160g/mol}$=0.02mol,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气体生成,
则n(CO2)=n(CaCO3)=$\frac{2.0g}{100g/mol}$=0.02mol,m(CO2)=0.02mol×44g/mol=0.88g,
反应后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变化为1.44g大于0.88g,则生成其气体为CO2、CO的混合物,混合气体中含有CO0.08mol,所以CO、CO2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比为4:1,所以方程式为5C+2Fe2O3$\frac{\underline{\;\;△\;\;}}{\;}$4Fe+4CO+CO2↑,
故答案为:5C+2Fe2O3$\frac{\underline{\;\;△\;\;}}{\;}$4Fe+4CO+CO2↑;
(6)①将澄清石灰水换成Ba(OH)2溶液,这样会使二氧化碳被吸收的更完全,称量时相对误差小,
故答案为:氢氧化钡的溶解度大,浓度大,使二氧化碳被吸收的更完全,碳酸钡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碳酸钙的,称量时相对误差小;
②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可以通过点燃来进行尾气处理,故答案为:在尾气口处加一点燃的酒精灯.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题给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解题,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气体通过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 | |
B. | 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溴水的洗气瓶 | |
C. | 气体通过盛有足量蒸馏水的洗气瓶 | |
D. | 气体与适量HCl混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试剂 | 熔点(℃) | 沸点(℃) | 密度(g•cm-3) | 溶解性 | ||
水 | 乙醇 | 乙醚 | ||||
1-苯乙醇 | 20 | 203.4 | 1.013 | 不溶 | 溶 | 溶 |
苯乙酮 | 19.7 | 202.3 | 1.028 | 不溶 | 溶 | 溶 |
硼氢化钠 | - | - | 1.076 | 溶 | 溶 | 不溶 |
乙醚 | -116.3 | 34.6 | 0.713 | 微溶 | 溶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高于409 K | B. | 低于136 K | ||
C. | 高于136 K而低于409 K | D. | 低于409 K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0.3 | B. | 0.3 mol/(L•s) | C. | 0.4 mol(L•s)-1 | D. | 0.04 mol/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