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镁、铝、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I:实验室采用MgCl2、AlCl3的混合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制备MgAl2O4,主要流程如下:

(1)已知25℃时Ksp[Mg(OH)2]=1.8×10-11,Ksp[Al(OH)2]=3×10-34,该温度下向浓度均为0.01mol?L-1的MgCl2和AlCl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
 
 沉淀(填化学式).
(2)高温焙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洗涤沉淀时的方法是
 

(3)常温下如果向AlCl3饱和溶液中不断通人HCl气体,可析出AlCl3?6H2O晶体,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析出晶体的原因:
 

Ⅱ: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将一定量的铁与浓硫酸加热时,观察到铁完全溶解,并产生大量气体.为此,他们设计了如下装置验证所产生的气体.

(1)G装置的作用是
 

(2)证明有SO2生成的现象是
 
,为了证明气体中含有氢气,装置E和F中加入的试剂分别为
 
 

(3)若将铁丝换成铜丝,反应后的溶液没有出现预计的蓝色溶液,而出现了大量白色固体,原因是
 
考点: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专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Ⅰ(1)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越小,加入氨水时越易生成沉淀;(2)经分析沉淀为Al(OH)3和Mg(OH)2,高温焙烧备MgAl2O4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OH)3+Mg(OH)2
 高温 
.
 
MgAl2O4+4H2O,洗涤沉淀时的方法是 向漏斗中加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干后,再重复2-3次;(3)氯化氢抑制氯化铝溶Ⅱ(1)如果没有G装置,水蒸气进入F装置干扰实验,(2)二氧化硫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氢气有还原性能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单质,生成的水遇无水硫酸铜时白色固体变蓝色;
(3)因为浓硫酸中的水很少,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铜大多没有溶解出现预计的蓝色溶液,而出现了大量白色固体.
解答: 解:Ⅰ(1)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越小,加入氨水时越易生成沉淀,已知25℃时Ksp[Mg(OH)2]=1.8×10-11,Ksp[Al(OH)3]=3×10-34,氢氧化铝先沉淀,
故答案为:Al(OH)3
(2)经分析沉淀为Al(OH)3和Mg(OH)2,高温焙烧备MgAl2O4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OH)3+Mg(OH)2
 高温 
.
 
MgAl2O4+4H2O,洗涤沉淀时的方法是 向漏斗中加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干后,再重复2-3次,
故答案为:2Al(OH)3+Mg(OH)2
 高温 
.
 
MgAl2O4+4H2O; 向漏斗中加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干后,再重复2-3次;
(3)氯化铝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通入氯化氢后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增大,抑制氯化铝溶解,所以促进氯化铝晶体析出,
故答案为:AlCl3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AlCl3?6H2O(s)?Al3+(aq)+3Cl-(aq)+6H2O(l),通入HCl气体使溶液中c(Cl-)增大,平衡向析出固体的方向移动从而析出AlCl3晶体.
Ⅱ(1)如果没有G装置,水蒸气进入F装置干扰实验,所以G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H2O进入F,故答案为: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F;
(2)二氧化硫有还原性,酸性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二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氢气有还原性能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单质,生成的水遇无水硫酸铜时白色固体变蓝色,为了证明气体中含有氢气,装置E和F中加入的试剂分别为 氧化铜、无水硫酸铜,
故答案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褪色;氧化铜;无水硫酸铜;
(3)因为浓硫酸中的水很少,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铜大多没有溶解出现预计的蓝色溶液,而出现了大量白色固体,故答案为:浓硫酸中的水很少.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实验方案的设计、元素化和知识的综合运用等,属于拼合型题目,对学生的心理有较高的要求,掌握基础是关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在FeCl3溶液中投入足量的Zn粉:2Fe3++Zn═Zn2++2Fe2+
B、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后呈中性:2H++SO42-+Ba2++2OH-═BaSO4↓+2H2O
C、磁性氧化铁(Fe3O4)溶于氢碘酸:Fe3O4+8H+═Fe2++2Fe3++4H2O
D、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SO2:Ca2++2ClO-+SO2+H2O═CaSO3↓+2H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转化的是(  )
①Al2O3
NaAlO2(aq)
NaAlO2(aq )
CO2
Al(OH)3

②Na
O2
Na2O2
H2O
NaOH

③Fe2O3
HCl(aq)
FeCl3(aq)
无水FeCl3

④饱和NaCl(aq)
NH3CO2
NaHCO3
 Na2CO3

⑤MgCl2(aq)
MgCl2?6H2O
通电
熔化
Mg

⑥CuSO4(aq)
NaOH(aq)
Cu(OH)2 
葡萄糖
Cu2O.
A、②④⑥B、③④⑤
C、②⑤⑥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X、Y、Z、M、G、Q是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Z、Q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Y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X与M同主族;Z、G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Y、Z、M、G四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写元素符号)
 

(2)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3)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写化学式)
 

(4)X与Y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且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写分子式)
 
,在实验室中,制取该物质的反应原理是(写化学方程式)
 

(5)M2Z的电子式为
 
.MX与水反应可放出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常温下,不能与G的单质发生反应的是(填序号)
 

a.CuSO4溶液   b.Fe2O3    c.浓硫酸   d.NaOH溶液    e.Na2CO3固体
工业上用电解法制G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以石墨为电极,阳极产生的混合气体的成分是(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热反应的是
 

A.天然气燃烧
B.K和H2O的反应
C.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D.KClO3在MnO2催化下制O2
(2)用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与稀NaOH溶液在如图a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①将V1 mL 1.0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b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C.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1.00mol/L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②V1=30mL时HCl和NaOH恰好反应,理论上根据题中所给数据算出的温度变化值约为8℃,而根据上图的温度变化可读出温度变化值约为6℃;两者相比所测结果偏低,造成如此现象的原因有
 
.(至少答出1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M原子在第二能层上只有一个空轨道,则M是
 
;其电子排布式为
 
;R原子的3p轨道上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则R原子可能是
 
 
;Y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3,其外围电子排布是
 
,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是属于
 
区的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废旧印刷电路板的回收利用可实现资源再生,并减少污染.废旧印刷电路板经粉碎分离,能得到非金属粉末和金属粉末.
(1)下列处理印刷电路板非金属粉末的方法中,不符合环境保护理念的是
 
(填字母).
A.热裂解形成燃油                       B.露天焚烧
C.作为有机复合建筑材料的原料            D.直接填埋
(2)用过氧化氢和硫酸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印刷电路板金属粉末中的铜.已知:
Cu(s)+2H+(aq)═Cu2+(aq)+H2(g)△H=+64.39kJ?mol-1
2H2O2(l)═2H2O(l)+O2(g)△H=-196.46kJ?mol-1
H2(g)+
1
2
O2(g)═H2O(l)△H=-285.84kJ?mol-1
在硫酸溶液中铜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铜离子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控制其它条件相同,印刷电路板的金属粉末用10%过氧化氢溶液和3.0mol?L-1硫酸溶液处理,测得不同温度下铜的平均溶解速率(见表)
温度(℃)20304050607080
铜的平均溶解速率[×10-3 mol?(L?min)-1]7.348.019.257.987.246.735.76
当温度高于40℃时,铜的平均溶解速率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4)在提纯后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亚硫酸钠和氯化钠溶液,加热,生成CuCl(CuCl难溶于水)的离子方程式是
 

(5)已知常温下氢氧化铜的溶度积常数Ksp=6×10-20,将50mL 0.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与50mL 0.04mol?L-1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中铜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B、C、D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

(1)若A为金属单质,D是某强酸的稀溶液,则反应C+D→B的离子方程式为
 

(2)若A、B为盐,D为强碱,A的水溶液显酸性,则
①C的化学式为
 

②反应B+A→C的离子方程式为
 

(3)若A为强碱,D为气态氧化物.常温时,将B的水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其PH随时间t变化可能如图2的图b或图c所示(不考虑D的溶解和水的挥发).
①若图b符合事实,则D为
 
(填化学式),此时图b中x
 
 7(填“>”“<”“﹦”)
②若图c符合事实,则其PH变化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若A为非金属单质,D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们之间转化时能量变化如上图a,请写出A+D→C的热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瓶内装饱和食盐水,氯气从①口进,②口出
B、

该装置中橡皮管的作用是能使水顺利流下
C、
除去苯中的己烷
D、
制备Fe(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