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C、根据溶液的稀释定律C浓V浓=C稀V稀来计算;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放热来分析;
H、根据定容的操作来分析;
(2)根据操作过程是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等步骤来排序;
(3)根据C=$\frac{n}{V}$,通过判断不当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体积V的影响来分析误差.
(4)求出硫酸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1molH2SO4~1molH2来分析计算.
解答 解:(1)C、设需要的浓硫酸的体积为VmL,根据溶液的稀释定律C浓V浓=C稀V稀可知:
18mol/L×VmL=1.8mol/L×100mL
解得V=10.0mL,故答案为:10.0;
D、由于浓硫酸的稀释放热,故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注入水中,故答案为:浓硫酸,水;
H、定容时,要先直接向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故答案为:1-2;
(2)根据操作过程是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等步骤来排序可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 D F E H G B A,故答案为:C D F E H G B A;
(3)A.用量筒取浓硫酸后用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倒入烧杯中,会导致浓硫酸的量偏多,则浓度偏高,故A正确.
B.溶解后,立刻移液,则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则浓度偏高,故B正确.
C.若加蒸馏水超过了刻度线,倒出一些溶液,则倒出的不止是水,还有溶质,故再重新加蒸馏水到刻度线,则浓度偏小,故C错误;
D.若定容时仰视看刻度线,则溶液体积偏大,则会使稀硫酸溶液的浓度偏小,故D错误.
E.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是正常的,又加水至刻度线,则浓度偏小,故E错误.
故选AB.
(4)20mL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n=CV=1.8mol/L×0.02L=0.036mol,设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xmol,根据1molH2SO4~1molH2可知:
H2SO4 ~1molH2
1 1
0.036mol xmol
故有:$\frac{1}{0.036mol}=\frac{1}{xmol}$
解得x=0.036mol
在标况下的体积V=nVm=0.036mol×22.4L/mol=806.4mL
故答案为:806.4.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中的计算和误差分析,属于基础型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碳酸铵在室温下能自发发生分解,是由于反应生成了易挥发的气体,使体系的熵增大 | |
B. | 同一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而固态时熵值最小 | |
C. | 与外界隔离的体系,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减小 | |
D. | 在一定条件下,非自发进行的反应也能够发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10 | B. | 9:1 | C. | 1:9 | D. | 99:2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工业上可以电解熔融的氯化镁或氯化铝制得相应的金属单质 | |
B. | Cl2、Br2、I2都具有强氧化性,都能将铁氧化成+3价的铁盐 | |
C. | 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是氧化物,两者都不能和氯化钙溶液反应 | |
D. | 氧化铁和氧化亚铁都是碱性氧化物,和硝酸反应都只生成盐和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左盘高 | B. | 右盘高 | C. | 仍保持平衡 | D. | 不能确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再通入少量氯气,$\frac{c({H}^{+})}{c(Cl{O}^{-})}$减小 | |
B. | 通入少量SO2,溶液漂白性增强 | |
C. | 加入少量的硫酸钠固体,pH增大,溶液漂白性增强 | |
D. | 光照过程中,有气泡冒出,溶液的导电性增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D的浓度减小了 | B. | A的转化率减小了 | ||
C. | 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 D. | a+b>c+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平衡时,v正(O2)=v逆(O2)=0必成立 | |
B. | 关系式5v正(O2)=4v正(NO)总成立 | |
C. | 在同一段时间范围内,用上述四种物质NH3、O2、NO、H2O的变化表示正反应速率的数值中,v正(H2O)最大 | |
D. | 若投入4 mol NH3和5 mol O2,通过控制外界条件,必能生成4 mol N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