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CuO与NH4反应,研究NH3的某种性质并测定其组成,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2)实验室中,利用装置A,还可制取的无色气体是bc(填字母).
a、Cl2b、O2c、CO2d、NO2
(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中黑色CuO粉末变为红色固体,量气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上述现象证明NH3具有还原性,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3CuO+2NH3$\frac{\underline{\;\;△\;\;}}{\;}$3Cu+3H2O+N2
(4)E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氨气,阻止F中水蒸气进入D.
(5)实验完毕,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mg,装置F测得气体的体积为n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frac{9n}{11.2m}$(用含m、n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分析 浓氨水在氧化钙或氢氧化钠、碱石灰等作用下可放出大量的氨气,B中碱石灰用于干燥氨气,加热条件下,氨气与Cu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和铜,D中碱石灰用于吸收氨气,E用于吸收氨气,F用于测量生成氮气的体积,测量气体体积时量气管液面应相等,以排除压强的影响,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1)装置中仪器a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利用装置A,可制取的无色气体;
a.制备氯气Cl2需要加热,且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故a错误;
b.可以制备O2,利用固体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故b正确;
c.可以制备CO2 气体,利用稀盐酸滴入大理石上反应生成,故c正确;
d.NO2是红棕色气体,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中黑色CuO粉末变为红色固体,量气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氮气与水,氨气被氧化铜氧化表现还原性,结合原子守恒配平写出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NH3$\frac{\underline{\;\;△\;\;}}{\;}$3Cu+3H2O+N2 ,故答案为:还原;3CuO+2NH3$\frac{\underline{\;\;△\;\;}}{\;}$3Cu+3H2O+N2
(4)依据流程分析,浓硫酸是吸收过量的氨气,阻止F中水蒸气进入D影响实验效果,故答案为:吸收未反应的氨气,阻止F中水蒸气进入D;
(5)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mg为水物质的量=$\frac{mg}{18g/mol}$,装置F测得气体的体积为n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为N2,物质的量=$\frac{nL}{22.4L/mol}$,依据元素守恒得到氮原子和氢原子物质的量之比=($\frac{nL}{22.4L/mol}$×2):($\frac{mg}{18g/mol}$×2)=,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frac{9n}{11.2m}$,故答案为:$\frac{9n}{11.2m}$.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为高频考点,题目涉及氨气的实验室制备,性质验证和反应现象分析判断判断,装置流程分析,量气装置的使用方法,题目难度中等.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实验室里需用200mL 0.1mol/L的硫酸钠溶液,现利用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称取3.55g硫酸钠,加入250mL水
B.称取2.84g硫酸钠,加水配成250mL溶液
C.称取6.44g硫酸钠晶体(Na2SO4•10H2O)配成250mL溶液
D.称取8.05g硫酸钠晶体(Na2SO4•10H2O)配成250mL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mol NH4+ 所含质子数为10NA
B.10克氖气所含原子数约为6.02×1023
C.常温常压下,22.4 L SO2所含的分子数为NA
D.常温常压下,32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利用某含铬废液[含较低浓度的Na2Cr2O7、Fe2(SO43]制备K2Cr2O7
流程如下:
Ⅰ.用NaOH溶液调pH至3.6,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
Ⅱ.向滤液中加入Na2SO3,一定操作后分离出Na2SO4
Ⅲ.将分离出Na2SO4后得到的溶液调pH约为5,得到Cr(OH)3沉淀;
Ⅳ.在KOH存在条件下,向Cr(OH)3中加入足量H2O2溶液,得到黄色溶液;
Ⅴ.向黄色溶液中加入物质A后,溶液变为橙红色,一定操作后得到K2Cr2O7固体;
Ⅵ.测定K2Cr2O7固体的纯度.
已知:Cr2O72-(橙红色)+H2O2CrO42-(黄色)+2H+
(1)步骤Ⅰ中红褐色沉淀的化学式是Fe(OH)3
(2)步骤Ⅱ中加入Na2SO3的目的是将Cr2O72-还原为Cr3+
(3)步骤Ⅳ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Cr(OH)3+3H2O2+4OH-=2CrO42-+8H2O.
(4)步骤Ⅴ中加入的物质A可以是c.(填序号)
a.KOH        b.K2CO3       c.H2SO4        d.SO2
(5)步骤Ⅵ的操作是:取0.45g K2Cr2O7产品配成溶液,酸化后滴入18.00mL 0.50mol/L
的FeSO4溶液,恰好使Cr2O72-完全转化为Cr3+.产品中K2Cr2O7的质量分数是98%.(注:K2Cr2O7的摩尔质量为294g/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2013年1月27日百度新闻资讯中报道,活性氧化锌是一种多功能性的新型无机材料,其颗粒大小约在1~100纳米.云南化工冶金研究所采用湿化学法(NPP-法)制备纳米级活性氧化锌,可用各种含锌物料为原料,采用酸浸出锌,经过多次净化除去原料中的杂质,然后沉淀获得碱式碳酸锌,最后焙解获得活性氧化锌,化学工艺流程如图:

(1)上述流程图中pH=12的Na2CO3溶液中c(CO32-)=0.50mol/L,c( HCO3-)=1×10-mol/L,则c(Na+):c(OH-)=102:1.
(2)“溶解”后得到的酸性溶液中含有Zn2+、SO42-,另含有Fe2+、Cu2+等杂质.先加入Na2CO3(填“Na2CO3”或“H2SO4”)调节溶液的pH至5.4,然后加入适量KMnO4,Fe2+转化为Fe(OH)3,同时KMnO4转化为MnO2.经检测溶液中Fe2+的浓度为0.009mol•L-1,则每升溶液中至少应加入0.003mol KMnO4
(3)已知常温下,Cu(OH)2的溶度积常数Ksp=2×10-20.溶液中杂质Cu2+浓度为0.002mol•L-1,若要生成沉淀,则应调节溶液的pH大于6.
(4)“沉淀”得到ZnCO3•2Zn(OH)2•H2O,“煅烧”在450~500℃下进行,“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O3•2Zn(OH)2•H2O$\frac{\underline{\;450℃~500℃\;}}{\;}$3ZnO+CO2↑+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现有反应:CO(g)+H2O(g)?CO2(g)+H2(g)△H<0,在850℃时,K=1.850℃时,若向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mol CO,3.0mol H2O,1.0mol CO2和5.0mol H2,则化学反应速率是v小于v(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有机物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酯类且含有苯环结构的共有(  )
A.7种B.6种C.5种D.4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点燃爆竹后,硫燃烧生成SO3
B.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C.服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反应时,用NaHCO3溶液解毒
D.高铁车厢大部分材料采用铝合金,因为铝合金强度大、质量轻、抗腐蚀能力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0.5L 2mol/LBaCl2溶液中,钡离子和氯离子总数约为3NA
B.从1L 1mol/L的NaCl溶液中取出10mL,其浓度仍为1mol/L
C.配置0.5L 10mol/L的盐酸,需要标准状况下的氯化氢气体112L
D.10mL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用水稀释至100mL,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