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某学生为了探究Zn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在1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Zn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H2,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时间(min)12345
氢气体积(mL)(标况下)50120232290310
(1)哪一时间段(指0~1、1~2、2~3、3~4、4~5min)反应速率最大2~3,你认为原因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2~3min时温度高,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占主导作用.
(2)4~5min时间段的反应速率最小,你认为原因是4~5min时H+浓度小,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占主导作用.
(3)求2~3min时间段内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假设溶液体积保持不变)V(HCl)=0.1mol/(L•min).
(4)如果反应太剧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在盐酸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
A.H2O  B.NaCl溶液  C.Na2CO3溶液  你认为可行的是(填编号)AB.

分析 (1)(2)根据相同时间内生成氢气的量越多,反应速率越快分析;
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以及固体的表面积大小等因素分析原因,温度越高、浓度越大、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的速率越大;
(3)根据氢气体积计算出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出盐酸的浓度变化量,根据v=$\frac{△c}{△t}$计算反应速率;
(4)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以及氢气的量取决于H+的物质的量解答,应降低氢离子的浓度,且不影响氢离子总的物质的量.

解答 解:(1)从表中数据看出2 min~3 min收集的氢气比其他时间段多,反应速率最大,虽然反应中c(H+)下降,但主要原因是Zn置换H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2~3;该反应是放热反应,2~3 min时温度高,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占主导作用;
(2)4 min~5 min收集的氢气最少,反应速率最小,虽然反应中放热,但主要原因是c(H+)下降,反应物浓度越低,反应速率越小,
故答案为:4~5 min时H+浓度小,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占主导作用;
(3)2~3 min生成氢气的体积是112 mL,设需要盐酸的物质的量为xmol,
 Zn+2HCl=ZnCl2 +H2 ↑                 
   2 mol       22.4L
   xmol        0.112L
则x=$\frac{2mol×0.112L}{22.4L}$=0.01,
△c(HCl )=$\frac{0.01mol}{0.1L}$=0.1mol/L,则v(HCl )=$\frac{0.1mol/L}{1min}$=0.1mol/(L•min),
故答案为:0.1mol/(L•min);
(4)A.加入水,溶液中H+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H+的物质的量不变,氢气的量也不变,故A正确;
B.加入NaCl溶液,减小盐酸的浓度,反应速率减小,H+的物质的量不变,氢气的量也不变,故B正确;
C.加入Na2CO3溶液,Na2CO3能与盐酸反应,H+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H+的物质的量减小,氢气的量也减小,故C错误;
故答案为:AB.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为解答关键,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H试纸使用之前需用蒸馏水润湿
B.用广泛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为3.5
C.pH=7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D.中性溶液的c(H+)=$\sqrt{K_W}$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O2和O3是氧元素的两种单质,根据其分子式完成下列各题:

(1)质量之和为96克的O2和O3的气体混合,其氧原子个数为______________。

(2)现要配制1 mol·L?1 Na2CO3溶液250 mL,求:①需要固体Na2CO3_____________g;②需要含结晶水的碳酸钠晶体(Na2CO3·10 H2O) g;③需要物质的量浓度为4 mol·L?1的Na2CO3溶液 mL;④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密度为1.12 g·cm-3的Na2CO3溶液 mL。

(3)在配制上述溶液的过程中,可能导致配制溶液浓度偏小的有:_________

A. 固体Na2CO3放在右盘(1 g以下用游码);

B. 容量瓶用碳酸钠溶液先润洗;

C. 转移溶液时未洗涤烧杯;

D. 定容时,溶液未冷却;

E. 定容时视线仰视;

F. 摇匀时,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但未补加水;

G. 容量瓶未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1905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发明了合成氨的方法,他因此获得了191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氨的合成不仅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与死亡问题,在国防、能源、轻工业方面也有广泛用途.
Ⅰ.以氨为原料,合成尿素的反应原理为:
2NH3(g)+CO2(g)?CO(NH22(l)+H2O(g)△H=a kJ/mol.
为研究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与反应物投料比($\frac{n(C{O}_{2})}{n(N{H}_{3})}$)及温度的关系,研究小组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模拟反应,并绘出下图(Ⅰ、Ⅱ曲线分别表示在不同投料比时,CO2的转化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1)a<0 (填“>”或“<”),判断依据是投料比相同时,温度越高,二氧化碳的转化率越低,说明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正方向为放热反应.
(2)①投料比:Ⅰ<Ⅱ(填“>”或“<”).
②若n(CO2起始=10mol,曲线Ⅱ的投料比为0.4,在100℃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平衡至A点,则A点与起始压强比为5:7.
③A点平衡常数与B点平衡常数间的关系:KA=KB (填“>”或“<”或“=”).B点正反应速率与C点正反应速率间的关系为:v (B)<v (C) (填“>”或“<”或“=”).
(3)若按曲线Ⅰ的投料比投料,在上述实验中压缩容器体积至5L,在上图中画出反应达平衡时的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4)为提高CO2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c.
a.使用催化剂                     
b.及时从体系中分离出部分CO(NH22
c.将体系中的水蒸气液化分离
Ⅱ.氨气可用于工业上生产硝酸,其尾气中的NO2可用氨水吸收生成硝酸铵,25℃时,将10molNH4NO3溶于水,溶液显酸性,向该溶液中滴加1L某浓度的氨水,溶液呈中性,则滴加氨水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将逆向(填“正向”、“逆向”或“不”) 移动,此中性溶液中NH3•H2O的物质的量为0.05mol.(25℃时,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2×1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碳和碳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现将不同量的CO2(g)和H2(g)分别通入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CO2(g)+H2(g)?CO(g)+H2O(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温度/℃起始量/mol平衡量/mol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CO2H2CO
180042.51.55
28302213
38302211
(1)实验1中,平衡常数K=0.9;v(H2)=0.15mol/(L•min)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填“吸”或“放”)热反应;
(2)实验3跟实验2相比,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或增大了压强
(答一种情况即可);若该反应符合图所示的关系,则在图中Y轴表示CO2或H2的百分含量(或其浓度、质量、物质的量等合理答案即可).
(3)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bc(多选扣分).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 ) 不变
c.v(H2=v(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由此可以判断此时的温度为830℃.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原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若在该条件下,将0.4mol CO与0.2mol H2O(g)混合加热到830℃下达到平衡.平衡时CO的转化率3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某同学需要用450mL  0.2000mol/L NaOH 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该溶液配制的相关实验步骤.
(1)他需要选择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砝码)、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药匙、烧杯和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和引流.
(2)进行实验:
①该同学通过计算需要准确称量4.0g NaOH固体;
②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在小烧杯中,加适量水使其溶解并恢复至室温;
③将溶液转移至事先试过漏的仪器中;
④用适量的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入容器中;
⑤定容:先沿着玻璃棒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距离刻度线1~2cm处,再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水平相切(填操作过程);
⑥振荡、摇匀、转移、装瓶.
(3)由于该同学态度不够端正,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操作,请你帮他认真分析一下这些操作对所配制溶液的浓度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并将结果填入下表空白(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操          作溶液浓度
砝码放在左盘、NaOH固体放右盘进行称量(1g以下使用游码)
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洒落到容器外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摇匀后观察到液面低于刻度线,立即补充水到凹液面与刻度线水平相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仪器中:①启普发生器②分液漏斗③滴定管④容量瓶⑤洗气瓶⑥胶头滴管,在使用前需要检验是否漏水的是(  )
A.①②⑥B.③④C.①②③④D.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9.现有铁粉、铜粉和Cu(OH)2三种固体,以及CuSO4、KOH、KNO3、FeSO4、K2SO4和稀硫酸等6种溶液,它们中的某几种在常温下相互转化,关系如下
①固体甲+溶液B=溶液C+水
②溶液A+溶液C=固体甲+溶液D
③固体乙+溶液B=溶液E+氢气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关系推断出(写化学式)
甲Cu(OH)2乙FeBH2SO4EFeSO4
(2)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Cu(OH)2+2H+=Cu2++2H2O;
②2OH-+Cu2+=Cu(OH)2↓;
③Fe+2H+=Fe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小明同学在做实验时,需用80mL 1mol/LCuSO4溶液,他准备用胆矾晶体(CuSO4•5H2O)配制.
(1)小明同学在配制过程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试剂瓶.
(2)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有重要的用途,分别是搅拌 和 引流;
(3)小明同学通过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25.0g CuSO4•5H2O.
(4)小明同学还想通过实验证实溶质中含有SO42-,检验它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先加足量稀盐酸,再加BaCl2,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有SO42-,反之,没有,若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即证明有SO42-,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Cl2═BaSO4↓+CuCl2
(5)下列操作结果,使所配制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C.
A.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B.未洗涤溶解硫酸铜的烧杯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往容量瓶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E.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