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依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选择需要的仪器,依据配制溶液体积选择容量瓶规格;
(2)依据在溶解固体溶质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固体溶解,移液时用玻璃棒引流放防止液体洒出容量瓶解答;
(3)依据m=CVM计算需要溶质的质量;
(4)硫酸根离子检验,应先加入盐酸排除银离子、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的干扰,然后再加氯化钡据此解答;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铜沉淀
据此书写方程式;
(5)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frac{n}{V}$进行误差分析.
解答 解;(1)用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用到的仪器依次为:托盘天平、钥匙、烧杯、量筒、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试剂瓶,配制80mL 1mol/LCuSO4溶液,应选择100mL容量瓶,所以还缺少的玻璃仪器:100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在溶解固体溶质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固体溶解,移液时用玻璃棒引流放防止液体洒出容量瓶,所以玻璃棒作用依次为:搅拌和引流;
故答案为:搅拌 和 引流;
(3)配制80mL 1mol/LCuSO4溶液,应选择100mL容量瓶,实际配制100mL溶液,需要五水硫酸铜质量m=1mol/L×0.1L×250g/moL=25.0g;
故答案为:25.0;
(4)硫酸根离子检验的正确操作方法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先加足量稀盐酸,再加BaCl2,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有SO42-,反之,没有;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铜沉淀,离子方程式:CuSO4+BaCl2═BaSO4↓+CuCl2;
故答案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先加足量稀盐酸,再加BaCl2,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有SO42-,反之,没有; CuSO4+BaCl2═BaSO4↓+CuCl2;
(5)A.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会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故A不选;
B.未洗涤溶解硫酸铜的烧杯,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B不选;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C选;
D.往容量瓶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D不选;
E.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E不选;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明确配制原理及操作是解题关键,注意依据C=$\frac{n}{V}$进行误差分析的方法,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氢气体积(mL)(标况下) | 50 | 120 | 232 | 290 | 31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 B. | 混合气体的密度 | ||
C. | A物质的质量 | D. |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0.1 NA的NO在一密闭容器中与足量氧气完全反应,得到0.1 mol NO2 | |
B. | 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6.4 g SO2可被氧气氧化得到SO3的分子数为0.1 NA | |
C. | 常温下18 g铝放入足量浓硫酸中转移电子数2 NA | |
D. | 1 L 0.1 mol/L FeCl3溶液完全水解得到的Fe(OH)3胶体微粒数小于0.1 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m=8.7 g | |
B. | 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总数为0.1 NA | |
C. | 反应过程中起氧化性作用的n(HCl)=0.2mol | |
D. | 滤液中盐酸的浓度为$\frac{2}{3}$ mol/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磷酸钙陶瓷制造人体骨骼,利用的是该材料的耐高温功能 | |
B. | 氨气具有氧化性,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泄漏 | |
C. |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用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金属表面的油污 | |
D. | 工业生产玻璃、水泥、陶瓷都要使用石灰石做原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非金属性:X>Y>Z | B.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Z | ||
C. | 原子半径:X<Y<Z | D. | 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X>Y>Z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