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化学与生活紧密相关。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在家可用食醋代替CO2来增强漂白粉的漂白性
B. 用食用碱去除燃气灶的油污
C. 为提高粮食产量,大量使用农药
D. 处理秸秆的方法之一,将秸杆转化为乙醇以作汽车燃料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l.5mol H2和0.5molN2,充分反应后得到NH3分子数为NA
B. 一定条件下,2.3g的Na完全与O2反应生成Na2O或Na2O2时失去的电子数均为0.1NA
C. 2.8 g CO和N2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电子总数为1.4NA
D. 甲烷碱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4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常温下,pH=2的氯化铁溶液,pH=2的硫酸溶液,pH=12的氨水溶液,pH=12的碳酸钠溶液,水的电离程度分别为a、b、c、d,则这四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 a=d>b=c B. a=d>c>b C. b=c>a=d D. b=c>a>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古成语“刀耕火耨”,其化学原理是以灰肥田,并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的酸度
B. 东汉蔡伦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制造成较低成本的书写纸,史称“蔡侯纸”。“蔡侯纸”的主要成分可能是天然纤维
C. 《本草纲目》中“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用到的实验方法是蒸馏
D.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利用“焰色反应”区分硝石和芒硝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真硝石”是碳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约100 ℃的温度下,NaCl稀溶液中[H+]为1.0×10-6 mol·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该NaCl溶液显酸性 ②该NaCl溶液显中性 ③该NaCl溶液中KW=1×10-14mol2·L-2
④该NaCl溶液中KW=1×10-12mol2·L-2 ⑤该NaCl溶液pH=7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写出以下实验的实验现象:
(1)在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密封有NO2的玻璃球浸泡在冰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向含有KI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放置一段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 )
①pH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HCO3③NaClO三种溶液的c(Na+):①>②>③
②已知25℃时,MgCO3的Ksp=6.82×10﹣6,则在该温度下,含有固体MgCO3的溶液中,无论c(Mg2+)与c(CO32﹣)是否相等,总有c(Mg2+)c(CO32﹣)=6.82×10﹣6
③电解NaNO3溶液时,随着电解进行,溶液的pH减小
④常温下,在0.10molL﹣1的NH3H2O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则NH3H2O电离被抑制,溶液pH减少.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1.2 g NaHSO4晶体中含有离子总数为 0.03 NA
B. 标准状况下,将 22.4LCl2通入水中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NA
C. 60g 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 10NA
D. 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若消耗标准状况下 11.2 L H2,则转移电子数为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28g以任意比组成的CO与N2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2NA
B. 标准状况下,22.4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A
C. 在H2O2 + Cl2 =2HCl + O2反应中,每生成32g氧气,则转移4NA个电子
D. 1L 1 mol/L 的盐酸中有NA 个HCl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