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在实验室中,可利用碳酸氢钠、氯化钠、氯化铵等物质溶解度的差异,通过饱和食盐水、氨和二氧化碳反应,获得碳酸氢钠晶体,反应原理可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NH3+CO2+NaCl+H2O═NH4Cl+NaHCO3↓,依据此原理,欲制得碳酸钠晶体,某校学生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其中B装置中的试管内是溶有氨和氯化钠的溶液,且二者均已达到饱和:
(1)A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
C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为:吸收从B装置中的试管内逸出的氨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表中所列出的是相关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g/100g水)
0℃10℃20℃30℃40℃50℃
NaCl35.735.836.036.336.637.0
NaHCO36.98.19.611.112.714.5
NH4Cl29.433.337.241.445.850.4
参照表中数据,请分析B装置中使用冰水是因为温度越低碳酸氢钠溶解度越小,便于析出.
(3)该校学生在检查完此套装置气密性后进行实验,结果没有得到碳酸氢钠晶体,指导教师指出应在A与B装置之间(填写字母)连接一个盛有饱和NaHCO3溶液 的洗气装置,其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4)利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在B中的试管内析出了晶体,经必要的操作后得到了一种纯净的晶体.请通过简单实验判断该晶体是碳酸氢钠晶体晶体而不是碳酸氢铵晶体,简述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取少量晶体置于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后,还有白色固体剩余,则晶体不是NH4HCO3
(5)若该校学生进行实验时,所用饱和食盐水中含NaCl的质量为5.85g,实验后得到干燥的NaHCO3晶体的质量为5.88g,则NaHCO3的产率为70%.

分析 (1)A装置是指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是碳酸钙和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C装置稀硫酸是尾气处理装置吸收过量的氨气;
(2)B装置中的试管内是溶有氨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会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温度越低越有利于碳酸氢钠的晶体析出;
(3)通入二氧化碳没有得到碳酸氢钠晶体,是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通入后和氨气反应不能生成碳酸氢钠,所以需要加一个洗气装置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4)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水、二氧化碳,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氨气、水、二氧化碳,根据加热后的产物判断;
(5)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理论生成碳酸氢钠的质量,结合实际生成的碳酸氢钠的质量计算产率.

解答 解:(1)A装置是指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是碳酸钙和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C装置稀硫酸是尾气处理装置吸收过量的氨气,防止污染环境;
故答案为:CaCO3+2H+=Ca2++CO2↑+H2O;吸收从B装置中的试管内逸出的氨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B装置中的试管内是溶有氨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会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依据图标分析可知温度越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越小,所以温度越低越有利于碳酸氢钠的晶体析出;
故答案为:温度越低碳酸氢钠溶解度越小,便于析出;
(3)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通入后和氨气反应不能生成碳酸氢钠,所以的不到碳酸氢钠晶体,所以需要加一个洗气装置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故答案为:A与B;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4)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有白色固体碳酸钠剩余,碳酸氢铵(NH4HCO3)受热分解,生成氨气(NH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frac{\underline{\;\;△\;\;}}{\;}$NH3↑+CO2↑+H2O,无固体剩余,所以判断该晶体是碳酸氢钠晶体而不是碳酸氢铵晶体,方法为:取少量晶体置于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后,还有白色固体剩余,则晶体不是NH4HCO3,故答案为:取少量晶体置于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后,还有白色固体剩余,则晶体不是NH4HCO3
(5)饱和食盐水中含NaCl的质量为5.85g,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NH3+CO2+NaCl+H2O═NH4Cl+NaHCO3(晶体),理论得到碳酸氢钠质量为8.4g:实验后得到干燥的NaHCO3晶体的质量为5.88g,则碳酸氢钠的产率=$\frac{5.88g}{8.4g}$×100%=70%;
故答案为:70%.

点评 本题考查了侯氏制碱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设计和操作,产率计算方法,流程中注意问题的分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亚氯酸钠(NaClO2)是重要漂白剂,探究小组按如图装置进行NaClO2的制取.

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低于38℃时析出NaClO2•3H2O,高于38℃时析出NaClO2,高于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
(1)已知装置A中反应产生ClO2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
反应结束后通入适量的空气,其目的是将ClO2吹入到装置B进行反应.
(2)装置B中反应生成NaClO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2ClO2+H2O2=2ClO2-+2H2O+O2
反应后的溶液中阴离子除了ClO${\;}_{2}^{-}$、ClO${\;}_{3}^{-}$、Cl-、ClO-、OH-外还可能含有的一种阴离子是SO42-;检验该离子的方法是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先加足量的盐酸,再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SO42-
(3)请补充从装置B反应后的溶液中获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
①减压,55℃蒸发结晶;②趁热过滤;③用38℃~60℃热水洗涤;④低于60℃干燥;得到成品.
(4)如果撤去B中的冷水浴,可能导致产品中混有的NaClO3和NaCl杂质含量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低碳经济”已成为科学家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1)已知:H2O(g)═H2O(l)△H=-44.0kJ/mol
2CO(g)+O2(g)═2CO2(g)△H=-566.0kJ/mol             
2CH3OH(l)+3O2(g)═2CO2(g)+4H2O(g)△H=-1275.6kJ/mol
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O2(g)=CO (g)+2H2O(l)△H=-442.8KJ/mol.
(2)用惰性电极电解强酸性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可得到乙烯,其原理如图所示,b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CO2+12H++12e-=C2H4+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在实验室制取乙烯的装置图(如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烧瓶.A中除了需要加入的两种反应试剂外,还要加入碎瓷片(或沸石).其作用为避免混和液在受热沸腾时剧烈跳动(暴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_{170℃}^{浓硫酸}$CH2=CH2↑+H2O.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和脱水剂.实验后期当A中溶液颜色变为黑色时,将制得的乙烯气体直接通入溴水中使溴水褪色,能否证明乙烯发生了加成反应?不能(填“能”或“不能”),原因是杂质气体中混有SO2气体,SO2有还原性,也能使Br2水褪色,因而不能确定是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为了获得乙烯气体(可含水蒸气),应该在发生装置与性质检验装置之间安装洗气瓶,瓶内装入NaOH 溶液 (填试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是先用乙醇制备出乙烯,再将乙烯通入溴水中发生如下反应:CH2=CH2+Br2→BrCH2CH2Br.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制备乙烯的化学方程式C2H5OH$→_{170℃}^{浓硫酸}$CH2=CH2↑+H2O.
(2)实验开始要尽可能快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其最主要目的是D.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3)在装置C中应加入C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下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b洗涤除去.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装置B的作用有两个,分别是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D是否发生堵塞和防止倒吸.
(7)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蒸馏法的方法除去.
(8)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产品熔点低,过度冷却会凝固而堵塞导管口.
(9)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D中溴水完全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为解决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大的问题,某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工厂排出的富含CO2的废气经净化吹入碳酸钾溶液吸收,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经化学反应使废气中的CO2转变为燃料甲醇.“绿色自由”构想的部分技术流程如图1

(1)合成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stackrel{一定条件}{→}$CH3OH+H2O;△H<0.从平衡移动原理分析,低温有利于提高原料气的平衡转化率.而实际生产中采用300℃的温度,除考虑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外,还主要考虑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2)从合成塔分离出甲醇的原理与下列 操作的原理比较相符C(填字母)
A.过滤    B.分液    C.蒸馏    D.结晶
工业流程中一定包括“循环利用”,“循环利用”是提高效益、节能环保的重要措施.“绿色自由”构想技术流程中能够“循环利用”的,除K2CO3溶液和CO2、H2外,还包括.
(3)在体积为2L的合成塔中,充人2mol CO2和6mol H2,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V(H2)=0.24mol/(L•min);能使平衡体系中$\frac{n(C{H}_{3}OH)}{n(C{O}_{2})}$增大的措施有增大H2的用量等.
(4)如将CO2与H2以1:4的体积比混合,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制得CH4
已知
CH4(g)+2O2(g)═CO2(g)+2H2O(l)△H1=-890.3kJ/mol
H2(g)+$\frac{1}{2}$O2(g)═H2O(l)△H2=-285.5kJ/mol
写出CO2(g)与H2(g)反应生成CH4(g)与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CO2(g)+4H2 (g)=CH4(g)+2H2O(l)△H=-252.9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下列情况有可能造成测试结果偏高的是(  )
A.加热后在空气中冷却称量固体B.晶体中含有加热易挥发的杂质
C.实验所取晶体已有部分脱水D.晶体加热时脱水不完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铬是用途广泛的金属,但在生产过程中易产生有害的含铬工业废水.
I、还原沉淀法是处理含Cr2O42- 和CrO72-工业废水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工艺流程如下:

其中第①步存在平衡:2CrO42-(黄色)+2H+?Cr2O72- (橙色)+H2O
(1)若平衡体系中,pH=0时溶液显橙色.
(2)以石墨为电极,电解Na2CrO4制备Na2Cr2O7的装置如图1所示.

a极的名称是负极;b极直接相连一极的反应式为2H2O-4e-=4H++O2↑.
(3)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第②步反应后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烧碱,若溶液中c(Fe3+)=2.0×10-12mol•L-1,则溶液中c(Cr3+)=3×10-5mol•L-1.(已知Ksp[Fe(OH)3]=4.0×10-38 mol•L-1,Ksp[Cr(OH)3]=6.0×10-31 mol•L-1).
II、探究CrO3的强氧化性和热稳定性
(4)CrO3遇有机物(如酒精)时猛烈反应以至着火.若该过程中乙醇被氧化成乙酸,CrO3被还原成绿色的Cr2(SO43.补充并配平下列反应式:
aCrO3+bC2H5OH+cH2SO4=dCr2(SO43+eCH3COOH+fR
b:c:f=1:2:3.
(5)CrO3的热稳定性差,加热时逐步分解,其固定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B点时生成固体的化学式为Cr2O3.(固体残留率=$\frac{剩余固体的质量}{原始固体的质量}$×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对Na、Mg、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碱性:NaOH<Mg(OH)2<Al(OH)3B.第一电离能:Na<Mg<Al
C.电负性:Na>Mg>AlD.还原性:Na>Mg>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